如何让小学生掌握公式,运用研讨课?

如何培养学生的简单计算能力祝晓军三毛小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计算的教学是支撑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基本框架,占据了小学数学一半的教学时间。新课程标准指出,简单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运算方法是提高学生运算速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简单运算思维灵活性的研究,正确理解简单运算的含义,合理进行简单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小学四年级数学有很多简单的操作方法。要达到简单运算的目的,学生不仅要灵活运用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分布规律,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数据变化规律,以提高运算速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灵活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简单计算能力呢?我来说说我的拙见。第一,平时加强“舍入”和“舍入”的训练,为学习简单算法做准备。我们的数学教育目标不仅要强调知识掌握技能的形成,更要注重学生数学意识和思维的培养。学生朴素意识的培养和思维的优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因此,在简单计算的教学中,也要提前渗透学生的数学化简思想。在教授简单方法之前,我经常让学生做加数包含整十和整百的加法口算题,让学生明白这类题容易计算,也容易做对。还有两个特殊的整数公式,25×4=100,125×8=1000,牢牢记住。比如在讲授75+168+25、245+180+20+155的公式时,就需要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可以相加成整十或整百的数放在一起。这样会比较好算。因此,我总是抽出一些时间给学生一些训练。我是这样训练的:老师先说一个两位数,比如33,然后让学生快速说出用它能凑成一百的两位数是67。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我和同学总结出了能凑成一百的两位数的特点:个位数组成十,十位数组成九,所以这两位数可以组成一百。这种舍入训练贯穿了简单算法的整个教学。因为“四舍五入”数学思想的渗透,学生在以后面对其他计算问题时,会站得更高,思路更广,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简单计算”。在渗透这些数学思想的同时,尤其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一些“特殊值”的敏感度。如果能把重点放在这些数字上,对学生进行基本运算的训练,就能形成思维定势,看到这些敏感的数字,就会立刻想到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出来。二、理解运算的规律和性质是学习简单计算的前提。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只有概念清楚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逻辑推理。有些计算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不清楚造成的。如果是算计?36×99 = 36×100—1 = 3600—1 = 3599显然是算术不清,概念不清造成的。36×99意味着99 ^ 36个和。在简化的过程中,可以认为是36×100的意思是100 36个和,也就是加上“a 36”而不是“1”。有些同学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加减乘除的算术,计算不熟练,往往会弄巧成拙。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与运算有关的各种概念、性质、公式和算术规律,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和各种应用,经常辨别与它们有关的是非,利用一系列的逆向练习,使学生有扎实的基础,保证运算的准确性。有些同学实在理解不了概念和运算规律,我就编了一些简洁流畅的句子来帮助同学们理解。比如?568-47-153=568-(47+153)=568-200;359-(159+230)=359-159-1231600÷25÷4=1600÷(25×4);350÷(7×2)=350÷7÷2=50÷2在讲授第一次减法的运算性质的问题时,我让学生观察,连续两次做减法这道题并不容易,但两次减法加起来能达到100,我们不妨把它们加起来,一次性做减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次减法都不容易,不如两个数“相加”,减一次。相反,当我们遇到一个数减两个数的和时,我们也可以说,加减一次不容易;为什么不分开切两次?同样,在讲授二次除法的性质时,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个数相乘,一次除比两次好。一次相乘不容易,不如分开两次。三、培养学习兴趣是学习简单计算的动力。兴趣是孩子创造力和好奇心的原动力。孩子只要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就会无止境的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