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回国笔记原文(2)
我听过一个搞数量统计的学者关于农民工的调查报告,结论之一就是农村孩子结婚越来越晚。但我所看到的却恰恰相反:因为女孩难找,所以男孩一到20岁,父母就想方设法给儿子找对象。找到好对象后,他们怕女生变心,考虑去城市谋生的现实,就催孩子赶紧结婚。可想而知:在现代社会这种动荡的生活中,这样的婚姻会产生多少问题!事实上,农村离婚的情况与日俱增。
(2)房子。我刚才也说了,现在农村人娶媳妇都要两套房子:一套在家里,一套在县城。其实县城的公寓平时都是空着的,只是春节的时候才回来住,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城市生活的代表。过年的时候,有的父母也会把父母接到县城来过年,但是父母不习惯。在县城过完年,第一天就回来了。在老家的生活是“老米酒,苦尽甘来,除了神仙,我就是”,而在县城,除了那套房,什么都没有。
但为了买这两套房,将来给儿子娶媳妇,很多家庭在全家的帮助下在外打工。
给你看我去年春节写的一张纸条,里面涉及到房子和婚姻的问题,但是还有其他的含义在里面。
2013冬天的一个笔记
跟大哥和Xi大哥去二郎庙水库钓鱼。(Xi兄弟承包的这个小水库只有30亩水面。在海拔800-900米的山上,水是纯净的,可以直接饮用。鱼在里面生长很慢,甚至一年内体重会下降。每年腊月末或腊月初,Xi哥哥都会从外面进鱼苗。虽然是鱼苗,其实有三公斤多。这种鱼在平原地区的池塘里用饲料喂养,进价两块多。但是鱼用纯净水洗一年后,肉质口感大大提高,可以卖到五块多一斤。)
一个拉砖师傅把车停在大坝上。我们问他从山上拉到山上要多少钱。他骂了一句粗话,然后说:“两百块钱不值!””又说,连这种生意也越来越少了。山里的楼基本都做好了,没做的也在县城买了房。大哥说:“那在县城买房子呢?当你住在那里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司机说,“只要你是人,总有办法活下来。“又来了一个人,是Xi哥哥的同学,带着老婆和还在上初中的儿子骑着摩托车来了。得知他在这山里盖了楼,在县城买了套房。Xi兄弟问:“你买这么多房间干什么?”他感叹道:“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谁也活不下去的时代!不会吧!”“造了楼,买了套房,也叫没门!你明年还会去工作吗?”“不上班,你在家做什么?“水库上面那两个张子的家属基本上都在这里盖了楼,在县城买了套房。
其间来了一个人,开着车,戴着墨镜,手腕上戴着一条很粗的金链子。我用粗哑的声音喊道,Xi修士正在水面上钓鱼,并问有没有鱼。Xi修士正在划独木舟,一手划船,一手织网。他笑着回答:“你不买,问这个干嘛?”和我们说话的时候,他的墨镜一直没摘下来,得意极了。墨镜又对Xi哥哥喊:“不要跳到麻雀身上(翻船),我是个重物,我会沉在水里,我帮不了你。”说完独自大笑。他给我们讲了晚上会陪挖掘机的房东。据说挖山种天麻规模很大,买了15万斤树。从他的言谈来看,他通常住在县城。Xi师兄的同学还说,他要把家里几座山上的树都卖了——分田到户后交了几十年税,从来没沾过光。后来听Xi师兄说,他没有读完墨镜小学,就四处闲逛,帮别人讨债,用斧头砍人,就这样自己创业了。
然后来了一对母女,带着一个三岁的孩子。他们是来买鱼的。和墨镜有关。墨镜不认识最小的女孩。“看起来和以前不一样了!”墨镜说:“你在哪里工作?”她说在温州。“什么事?”“是只鸡。(刚满20岁)”墨镜说:“你还没谈过别人吧?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女孩母亲说:“这几天已经有好几个人介绍她了。”“某某急着给儿子找媳妇。我给你讲讲他的家。”女孩的妈妈连忙说:“恐怕不行。她想嫁到县里去。”墨镜说:“他家在县城有房子。男孩的妈妈脾气不好,你却不和她住在一起。你住在县城,做点小生意。他家也有钱。告诉他们现在拿四五十万,轻松取出。”墨镜走的时候说过两天带男生上门相亲。
(2065438+2003年12月25日)
(3)汽车。这几年,对于在外打工五年以上的农村青年来说,可能比房子和老婆更渴望一样东西,那就是车。车不用那么好,5万,8万,20万,各种档次。普通人不知道汽车的品牌和价格,只知道这些车叫“车”。不管什么车,关键是要有!
在农村,房子是一种媒介,汽车更是一种媒介——它是你在外面混得好,有地位的代表。房子不能动,但是车可以晃来晃去,说明你是带着衣服回家的。很多二代三代农民工,眼下最大的期望就是买车。尤其是很多年没回家的人,他必须有车才能再回家,不然怎么证明自己?
春节期间,县城里座无虚席,这些车大多是从外地回来的。与此同时,价格飙升。
知识的无能为力
十多年来,外界对农村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农民工身上。众所周知,他们在城市工作很辛苦,家里的老人孩子也经常无人照看。起伏不言而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这些有几个成员在外工作的家庭,现在在农村过着相对富裕的生活。只有一个成员工作通常不足以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应该说他们的辛苦和泪水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有两种家庭。他们处境最困难,但往往被忽视。一类是孤寡老人。一个是举全家之力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家庭。
在第一类家庭中,这些老人一天比一天老,身体也越来越虚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生活异常艰难。可能有人会问:国家没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吗?是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确实吃了低保。在我老家,每年低保800元。然而,绝大多数这样的老人仍然游离在低保福利之外。因为他们在农村最底层,没有人替他们说话。低保一般都是被有能力者连拿走,为了阻止所谓的“刁民”到镇上或者县里反映村里的问题,一些村干部把这些人变成了低保户,有的甚至全家都有低保。“有钱人吃低保”在农村早已是公认的怪事。过年的时候,人们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给这些孤寡老人送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