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新方法

东莞长安东安学校的任一丹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现在的语文教学重在理解,即琐碎的文章分析,导致目的错位,要求越位,语言学习不到位。因此,从实际出发,我们应该把学习汉语的力度转移到运用这个环节上来,从运用中促进理解。要学会使用,就要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新大纲也强调积累和运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必须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在与老师、同学和社会、家庭的语言交流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为了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行,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灵活组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是一篇接一篇的课文。受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的启发,我尝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之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组织在一起,因为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所以老师可以利用这些相似之处集中进行语言训练。教学时,把一个单元当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每一篇课文,然后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疑点。然后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汇组块、句子组块、段落组块、写作组块,让学生在各种组块中求同存异,得到内化和积累。这样,既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又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分析,注重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得以充分实施。

二、精心设计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它更重要”。日本著名教育家齐藤希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问有多重要。但老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问得好,学生就会想讲,就会知道怎么讲,在应用中达到理解的目的。所以课堂教学要问好问题:一是问题要新颖。所谓“新奇”,就是教师要善于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要有新意、出人意料,能促进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寻求答案。比如我在教学中经常提前设计或者随机抓取一些有争议、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区分清楚,辩论透彻。其次,问题要有容量。教师提问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回答教师提问。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议。在次要基础上设计问题应该是有启发性的。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引导学生“说什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积极思考,明确“怎么说”。

第三,巧妙创设情景

教师根据课文的意思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表演、示范等活动,身临其境地感受、记忆、品味语言,使情景的设置与语言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达到“寓教于乐,而不尽兴”的目的。在课堂上,我经常随机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场景,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使用语言。学完爬山虎的足,让学生用“我”的语气介绍爬山虎的习性和特点。有一次上课,一只小麻雀突然撞进教室,却飞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目光随着麻雀上下移动,突然向右移动。所以,我停止了上课,只是让他们尽情地看。最后,麻雀在班里呆了五六分钟,从窗户飞了出去。学生们也醒悟了。我就麻雀是怎么飞进教室的,在教室里是怎么飞的,又是怎么飞出教室的,以及同学们对此事的表现、心情和看法做了自由发言。我发现几个平时话不多的同学也有表达的欲望,我也在课后发了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到我手上。

第四,营造宽松的氛围

鸟儿飞得高,需要辽阔高远的天空;学生需要一个自由轻松的氛围来展示自己。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是紧密相连的。当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受到抑制,奇思妙想就会如泉涌般涌出。因此,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据了解,美国的小学生上课不用坐成一排,也不用背手,而是围坐在一起互相交谈,没有“小动作不多”的批评。有时候我经常用这种小组形式的课堂教学,方便交流讨论,也可以互相学习。另外,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轻松氛围的前提,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师生是在一起学习的。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重现一些奇怪甚至荒谬的想法或答案。这时,教师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切不可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在自由发言中练习语言。

第五,扩大学科外延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是一门开放的学科,自然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种开放的教学。其实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都是封闭的,不可能学好一门语言。所以,只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不够的。我尝试把语文学习搬到校园、社会、自然的课堂上。基础训练《听说》里有一个做小导游的内容。在引导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到校园,作为导游向学生介绍我们的校园。它不仅是课文的实际应用,也是运动训练的良好准备。

无论如何,语文教学要走向应用和交流,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真正体现“小学语文”的作用。

作者简介:任一丹,女,重庆人,大学文化,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多年,有一定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经验,对教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