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突破难点的方法:
一是抓感性参与的强化,用直观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具体思维的阶段,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他们所要接触和掌握的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因此需要在具体和抽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直觉是解决从具体到抽象矛盾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使用学习工具挥杆、拼写和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新知识,获得表象,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的本质特征。比如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几何图形的绘制、测量、折叠、裁剪等制作一些立方体模型,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特征和数量关系。比如学生用圆规画圆,可以通过固定一个点,确定一个恒定的距离,旋转一次来调整圆心和半径。
二、把握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联系生活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代教育理念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获得一定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理解和应用。"因此,我们应该从现有的小学生数学生活经验出发.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思考”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我们都知道“兴趣”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我教“利息”的时候,要求学生在银行存5000元,三年一次算。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做“主人”,引导他们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利息、利率、本金的含义,体会数学的道理。只有把数学带入生活,学生才会愿意学习,享受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和运用数学的热情。
第三,抓住小学生的特点,用游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只能维持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通过灵活的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注意力长时间保持在学习对象上,从而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堂气氛变得有趣。师生情感融为一体。比如在学习“时间”这个概念的时候,他们和学生玩拍手游戏。老师先拍两下,再拍四下,让学生回答第二拍是第一拍的几倍。然后,师生按要求互相击掌,同桌同学互相击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这个简单的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从而达到了目的。
第四,运用比较法,把握知识的异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认识和思考的基础,正是通过比较,我们认识了世界上的一切。”小学数学有很多联系和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总是尽力做到答题或表演不出错。甚至对于一些稍有难度,容易出现典型错误的问题,老师也有“巧妙的办法”,让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不良后果。这实际上是教师没有充分认识教学难点,在教学上没有取得突破的反映。通过一两个典型例题,让学生暴露自己的错误解法,师生共同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比较正确和错误的解法,从正反两方面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重难点,灵活运用新知识。
第五,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采取转化的策略,突破重点和难点。
转化的方法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复杂的转化为简单的,把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把看似无法解答的转化为可解答的。简单来说就是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曲为直。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化新为旧”,把握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逐步教给学生一些转化思维方法。可以掌握解题策略,提高解题能力。以六年级上册《解题策略——代入》为例。“替代”是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应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看,掌握这种解题策略的过程是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即会运用“代入”的策略来理解问题的意思,分析数量关系。用“替换”策略解决相位差问题时,要找出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了解总数的变化,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中有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方法。教无定法,重要的是方法得当。”总之,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没有固定的模式。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要我们每个数学老师在备课上多动脑筋,多花功夫,认真研究大纲,认真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找出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