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六年级数学老师,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很重要。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有哪些?你不妨看看我推送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的概念。

2.掌握目前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才会正确计算存款利息。

4.了解科学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首先,创造情景,吸引新的教训。

从老师和学生的对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

第二,联系生活,理解意义。

1.学生介绍储蓄知识。

2.老师展示了一张100元的存款证明的放大图,是在上课前放好的。请学生观察并回答:从这张存单中你能学到什么?可以同桌讨论。学生汇报成绩,老师总结。

3.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填写一张存款证明。拿出三个对比:

让学生观察这三张存单,并告诉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区别?

(1)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参与讨论。

(2)小组报告讨论结果。

(3)总结。

4.引导探索,建立模型。

(1)请选择其中一张存单,帮储户算算这张存单到期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存单利息,老师巡回指导。)

(2)点名回答,师生点评。

(3)总结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年利率、存期有关,那么这是什么关系呢?)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要求学生观察上述三个公式。

(4)计算税后利息。

第四,巩固训练,讲解应用。

老师:这是我们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利息计算问题。

巩固练习:

老师逐一提出以下问题:

(1)张大妈买了5000元三年期国库券,年利率3.85%。三年后她能得到多少利息?(仅以列的形式,不计算)

(2)张大爷向银行借款7000元用于经营,月息0.5115%。4个月后要付多少利息?(仅以列的形式,不计算)

(3)李大爷在银行存款8000元,存入活期储蓄,月息0.72%。半年后他能拿到多少利息?

动词 (verb的缩写)全班总结(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收获)

六、作业:

1,练习3,4,5,6共33题。

2.课外练习:

(1)说说怎么处理压岁钱。

(2)帮王大爷出谋划策。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够利用正负比例的含义正确回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利用正负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方程,从而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应用题。

教学困难

利用正负比例的含义,正确列出方程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备考。(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1)下列各题中两个量的比例关系是什么?

1.恒定的速度、距离和时间。

2.一定的距离,速度和时间。

3.单价是固定的,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是不变的,耕地的总公顷数与时间有关。

5.全校学生做习题,每一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程

我们学会了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含义,也学会了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第二,新教学。

(一)教学实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示例1。一辆车两小时行驶140公里。以这个速度,它从A地到B地旅行了五个小时。A和B之间的公路有多长?

1.学生使用前面的方法独立回答。

14025

=705

= 350公里

2.用比例知识来回答。

(1)思考:这道题涉及哪三个量?

什么样的量是确定的?你怎么知道的?

行进的距离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老师板书:速度是一定的,距离和时间成正比。

老师问:两次行程的距离和时间相等是多少?

怎么列方程?

解决方法:设甲乙之间的高速公路长公里。

=

2 =1405

=350

两地之间的公路有350公里长。

3.如何检查这道题做的是否正确?

4.不同的练习

一辆车两小时行驶140公里,A和B之间的路有350公里长。以这种速度,从A到B需要几个小时?

(B)教学实例2(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2。一辆车从A地到B地,时速70公里,5个小时到达。如果需要4个小时到达,那么每小时需要多少公里?

1.学生使用前面的方法独立回答。

7054

=3504

= 87.5公里

2.那么,如何用比例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

这个问题中的距离是一定的,还有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因此,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是指

3.如果需要每小时行驶公里数,谁能根据反比例的含义列出方程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三节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用字母表示数字,解简单方程并练习,练习14,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的数及其作用,用含有字母的公式正确表达量与量的关系及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理解,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步骤和方法,正确解简单方程。

教学过程:

首先,揭示话题

在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我们今天要复习和解简单方程。(板书题目)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步骤和方法,正确解简单方程。

第二,用字母复习数字。

1,用包含字母的公式表示:

(1)求距离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公式,并说出一个人来表演。说出学生的名字,说出每个公式的意思。问题:用字母代表数字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字母写乘法口诀?

2、做一道1题的练习。

让学生在课本上做。点名回答结果,老师写在黑板上,如何结合问题求公式的值。

3.做练习14,问题1。

说出学生的名字并回答他们。选两个,说说你的想法。

三、复习解简单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问:什么是方程式?你能举个等式的例子吗?(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方程式的例子)这里的方程式中有哪些字母?指出:字母也可以表示方程中的未知数。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方程。(板书的定义)

2、做一个第二题的练习。

在黑板上展示它。学生判断并解释原因。问题:5x-4x = 2中的未知数X是多少?这个等式是什么?70.3+x = 2.5中的未知数x是多少?这个方程中x = 0.4是什么?那么,方程的解是什么呢?和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能不能解方程,求方程的解?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单方程。

(1)对问题3的第一组问题做一些练习。

说出两个人在黑板上表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表演。集体更正:解第一个方程的思路是什么,解方程的每一步依据是什么。第二个方程和第一个方程有什么区别?解方程的时候有什么区别?指出在解方程时,首先要看清问题。按照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不能计算的,就当是未知数。我们现在一般根据加减乘除的关系来解方程。(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先算,再根据各部分的关系求解)后续:这两道题如何检验方程的求解?

(2)练习第三题后的第二组题。

说出两个人在黑板上表演,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做一套题。集体修改,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的区别和解方程的过程。强调问题一定要先看清楚,按照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先算,然后根据四种运算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一些问题4的练习。

让学生列出方程式。点名回答方程,老师写在黑板上。问数列的方程的等价关系是什么?

第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复习了什么?你进一步澄清了什么?

动词 (verb的缩写)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解问题4中的方程;练习14,问题2,问题3,问题4之后。

作业;练习14第3题,前三题,第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