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彝族的风俗习惯?

广季和澡堂比赛歌会

傈僳族的节日很多,其中比较大的有阔季、新密节、刀杆节、火把节、丰收节、澡堂节、拉格节、射弩会。“广季”,又称“何节”。“Kuanshi”是娇音的翻译,意为“一年的开始”和“新年”。这是傈僳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以前的日期是通过观察物候来确定的,所以各地没有统一确定的节日。一般在阳历1年二月底至第二年举行。1993 65438+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2月20-22日1993为富民季,让全国各地的傈僳族同胞喜迎新春,共庆佳节。节日期间一般要酿水酒,杀鸡杀猪,准备各种丰盛的食物。也要和家里的男人一样,挑几根松树枝折起来插在门口,这样可以祛病,喜庆吉祥。像汉族的习俗,我们应该在除夕夜吃团圆饭。即使有人在外地,他的家人也要给他留出座位,摆好碗筷。有些地方,从除夕开始,禁止去别人家,连分开的父子都不能交流。直到三年级以后才解除限制。在大多数地方,从一年级开始,人们聚集在打谷场或空地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荡秋千和弩射击比赛。怒江地区的一些傈僳族同胞也会到泸水县登更澡堂参加“澡堂歌大赛”。有意思的是,在盛产季节,傈僳族同胞生产的第一块粑粑会先给狗吃。据说这是为了感谢狗“给世界带来了食物”。傈僳族中有许多关于狗和食物的传说。比如其中一个说古代人类浪费了数量惊人的食物,众神知道后大怒,下令把所有的食物都拿回天堂。人类正面临灭绝。就在这危急时刻,一只狗沿着杆子爬上了天宫,偷走了粮食种子,拯救了人类。刀杆节是在傈僳族阴历的2月8日举行的,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对傈僳族人民表现出极大仁慈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把英雄献身纪念日作为本民族的传统节日,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性仪式来表达赴汤蹈火的感情。刀棒节那天,几个壮汉先表演了“跳火”的仪式。他们光着脚,跳进烧红的煤炭中,表演各种特技。第二天,他们将36把刀刃锋利的长刀向上绑在两个20多米高的木架上,形成了一个刀梯。表演者赤手空脚爬到杆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如今,这种惊心动魄的传统祭奠仪式已经演变成傈僳族英雄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浴池歌节”又称“春浴节”,也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活动。它现在在迷人的新年的第一个月举行。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库以北10多公里的登更、麻章河等温泉。届时,邻近县区的人们将身着盛装。背着干粮、行李甚至炊具的人成群结队地来了。平时寂静的温泉,此时到处都是帐篷,人挤人,欢歌笑语,好不热闹。过去以沐浴治病为中心的春浴节,现在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跳舞狂欢的节日。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几十人几百人,弹唱诗词,寻找一个相爱的伴侣,彻夜不眠,乐此不疲。

“蒋莎埋葬情人”

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傈僳族青年的传统节日娱乐和求偶活动。它大约在每年的第一个月的第四和第五天举行。届时,青年男女将聚集在怒江畔,载歌载舞。甚至在同伴的帮助下,他在沙滩上挖了一个碉堡,把对的人抬进了“坟墓”,还假装很伤心的样子哭着,唱着丧歌,跳着舞。闹完了,我就拉对人。他们认为,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显示了恋人之间感情的真诚和深厚,另一方面也可以埋葬附在对的人身上的“死亡”,让对的人健康长寿。

“嚼烟”和“面酒”

傈僳族男女都有嚼烟喝酒的习俗。当客人来的时候,他们应该给他们烟草。寻求伴侣的男女应该扔掉烟草盒作为纪念品。可见烟丝在傈僳族人生活中的地位。嚼烟时,先将烟丝放入口中,再放入一些由槟榔根、李子皮、栗子叶和熟石灰制成的黑色胶状物质,慢慢咀嚼。很快,嘴唇就像椰子一样红了。现在一些女性认为嚼烟是令人反感的行为,戒烟逐渐成为她们的自觉行为。“贴面酒”,又称双杯酒、同心酒,是傈僳族男女在社交场合的一种戏谑方式。他们经常把自己的高浓度葡萄酒放在家里招待客人。至于酒席歌舞满堂的场合,往往喝临时酿的水酒,以免喝醉。傈僳族饮酒时,最初的容器是竹筒,现在有时也用陶瓷器皿。喝酒时,主人拿一竹瓶酒,与客人面对面喝。不能有酒溢出来,否则又要从头来过。喝“面酒”绝对是男女不可避免的。夫妻在一起吃个饭,丈夫和他的另一个女人喝面酒,妻子也和别的男人“双喝”,这很正常。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往往被当地人灌得脸热腹胀满,而主人却无动于衷。原来,主人和客人喝“面酒”时,主人怕酒溢出来,酒桶口向客人方向微微倾斜。客人怕酒溢出,自然“咕嘟”着嘴迎宾酒,但主人酒量少。不过这种喝酒的场面真的很奇怪很少见,而且往往会给客人留下好印象。

温泉“温泉浴”

怒江峡谷的傈僳族至今还保持着“春浴”的时尚。凡是河两岸有温泉的地方,人们就聚集在一起沐浴。春节期间,人们在离温泉不远的地方搭起竹棚或找到洞穴,存放年货和行李。泡上三五天温泉,洗个澡。温泉分为上池和下池。一般男的在上池,女的在下池,但是距离远。有些人一天洗五六次澡。他们认为只有反复洗澡才能消除疾病,增强免疫力,在新的一年里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劳动生产中。在六库附近的温泉地区,早在100多年前就形成了群众性的“温泉诗会”。届时,数公里外的歌手将前来角逐歌曲和诗歌。此时此刻,白色的帐篷在温泉附近点燃,香甜的米酒和美味的年货摆在日夜不灭的篝火旁。歌手们一边唱着诗,一边唱着歌,一边品尝着他们带来的美酒佳肴。正是在这种娱乐活动中,新老歌手继承和发扬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春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借助“春浴”诗对歌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育团结友爱的社会风尚。除了这项活动,福贡地区的傈僳族青年还会举行“头顶射蛋”的弩射比赛。比赛时,小伙子背着箭袋,拿着弩。他的心上人把一个碗扣在他头上,在碗底放一个鸡蛋(或者是一个盛有米饭和鸡蛋的木碗)作为靶子,站在几米开外。游戏开始,小伙子们不慌不忙,拉弦搭箭,扣动扳机击发,只听“啪”的一声,鸡蛋飞溅,心上人安然无恙。顿时,场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是一场比技巧、比勇气、见真相的活动。当然,一个技术差的年轻人宁愿错过彩蛋,也不愿伤害心上人。

编辑这个重要的节日

傈僳族过去信仰原始宗教、自然和万物有灵论。20世纪初,一些西方传教士进入德宏、怒江地区,传入基督教和天主教。1950年以前,傈僳族人使用自然历法,借助花鸟,将一年分为10个季节:开花月、鸟叫月、火山燃月、饥饿月、采集月、丰收月、酿酒月、狩猎月、过年月、建房月。主要节日有澡堂聚会、丰收节和春节。德宏自治州腾冲彝族每年农历2月17日庆祝“刀杆节”。活动分为两天。第一天“入火”,用栗柴烧了很多煤。表演一开始,五个人跳出来,光着脚围着炭火跳,然后“打火打滚”,也就是在炭火上打滚;“火洗脸”,就是用火炭把脸抬起来;最后,炭里烧的铁链在你手里绕来绕去,叫“拉链”,表演结束后人们一起跳舞。第二天到了道山,把32把削尖的长刀横绑在两根四尺高的粗栗杆上,形成一个梯子形状,上面挂着红旗和鞭炮,在鞭炮声、锣鼓声中开始表演。

编辑此社交活动

傈僳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食是玉米和荞麦。我喜欢喝茶,喝酒,吃肉。房屋多为干栏竹木结构的二层小楼,也有平房式的木屋或木屋。服装因地而异。男人们穿着亚麻长袍和及膝的黑色裤子。戴上黑色、白色或蓝色的发带。女人通常穿直排扣的衣服和百褶裙。头戴串珠帽“Ole”或各种由海贝和珊瑚珠组成的包头。过去因服装颜色不同,习惯称之为“白富美”、“黑富美”、“花富美”。

弩和毒箭

《明代景泰云南书志》说:“著名的栗黍...经常携带药箭和弩去猎杀动物”。《南诏野史》载:“更雄浑,即栗粟,...尤其擅长十字弓。每次你让你的妻子拿着小木盾往前走,你就从后面开枪,它不会伤害她。”这是史记中对傈僳族精湛弩技的描述。在傈僳族居住的山区和峡谷地区,以前到处都是大片的原始森林,各种鸟兽出没于森林之中。勤劳勇敢的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了各种生产工具,练就了一套抗击猛禽猛兽、适应环境、改造自然的技能和能力。弩和毒箭就是代表。弩是一种利用机械动力来射箭的弓。傈僳族的弩由弩体、弩板、箭槽、弓弦、弩齿和弩机组成。弩板由坚硬有弹性的岩桑木或青冈栗木制成,大小不一。弓弦由四股粗细合适的细绳缠绕而成。弩牙和弩机都是骨头做的。使用时,将坚韧的弓弦拉到弩齿处,将箭放在弩体上,瞄准目标后拉动弓弩机,利用弩板和弓弦的弹性将箭射出。弩由竹块制成,弩尖可套铁箭头。尾部装有竹皮制成的三角形尾翼,可以增加飞行稳定性。有无毒普通箭和有毒箭两种。普通箭一般用来射鸟、松鼠、野鸡、兔子等小动物。对付老虎、熊、野猪等凶猛强壮的动物,必须使用毒箭。毒药是由有毒的野生植物草乌的根制成的。涂在箭尖的小沟里,就成了毒箭。这支毒箭毒性极强。当它接触到血液时,很快就会流遍全身,毒死动物。傈僳族的弩和箭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其形制的确定、材料的选择、箭的安装、箭尾和箭尾的设计,都体现了各种科学原理,体现了傈僳族人民的科学才能和智慧。傈僳族的毒箭不仅是他们传统的狩猎和生产工具,而且还被用作武器,在历代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和经济掠夺的斗争中,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和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傈僳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弩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已经大大减少了,但在许多体育比赛和群众娱乐活动中依然英姿飒爽。

顶杠和秋千

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多来源于生产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娱乐健身于一体。比较流行的有顶杠、荡秋千、爬刀杆、摔跤、削竹竿、过绳、拿石头等等。顶吧是一项非常简单、方便、有趣的体育娱乐活动。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和设备,只需要一根木杆和一小块平地。饭后可以进行工间休息。具体形式是:用一块长约2米、碗口粗的木头作为顶杠。比赛时,他们每人握住木棒的一端,在肚脐上方略推。双脚弓步,前脚站稳保持身体平衡,后脚用力向前推,身体前倾,将对手推出规定的极限,取得胜利。这个活动虽然简单,但是要想赢,必须要有实力,有经验,有技巧。只有把两个方面巧妙地结合起来,你才能赢。比如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可以采取突然摆动身体和木棒的方法,会导致对方重心失衡,然后趁机把对方推出界外。或者利用杠杆原理,前手将顶杆微微向上抬起,后手向下压,可以达到四两公斤的奇效。荡秋千是傈僳族最受欢迎的体育和娱乐活动。傈僳族的秋千分为荡秋、骑秋、磨秋三种。“秋游秋千”是用绳子或藤条做秋千绳,挂在高大树木的横枝上或特制的秋千架上。挥杆方式有单人和双人两种。比赛方法是咬掉规定的叶子或挥杆最高者获胜。“车球”因其形状像纺车而得名。“车”是由两个长方形的木架交叉而成的。交点穿过一个轴,可以在木桩上旋转。平行于轴的四个框架各绑一个吊凳。比赛方法:四人一组坐在四个吊凳上,随“车”绕轴旋转,转到地面一侧时用力蹬地,使“车”不停地转,在规定时间内转的圈数多的为胜。“墨丘利”由一根柱子和一根横杆组成。立柱的高度约为1.5米,顶部切有一根小磨轴。横杆大概有五六米长,中间有一个小孔,可以放在立柱顶端的研磨轴上进行旋转运动。因两端旋转时像秋千一样上下摆动,又像磨盘一样四处运转,故名。使用时,横木两边人数相等,同时扶着横木躺在上面。用脚着地的人使劲蹬,秋日会飞来飞去,两头上下交替,惊险有趣。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人的勇敢精神。

编辑这个天文日历

山区傈僳族人多,气候极其复杂。例如,怒江、碧江、福贡、公山和泸水地区,尤其是罗比雪山和高黎贡山,位于怒江两岸。怒江、澜沧江、独龙谷、山顶垂直落差4000多米,形成热、暖、冷三种不同的气候。中午在河边挥汗如雨,但是在山顶上,早晚依旧寒冷,而山腰却温和宜人。长期以来,傈僳族人民已经非常熟悉根据地形进行海拔分布的时间序列,科学地掌握生产季节,安排农作物品种。他们根据山花开放、山鸟鸣叫、大雪纷飞等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创造了“自然历”,并以此作为物候来判断生产季节。多年来,傈僳族人习惯于将一年的四季分为:花开的三月,鸟鸣的四月,火山燃烧的五月,人饥的六月,采集的七八月,收获的九十月,酿酒的十一月。《周云龙志》说:“以冬月初一为元旦,以栗叶为年树。”他们可以从四季的周期性变化中把握到进化过程的本质是地球的运动。并且把这种认识扩展到对宇宙的认识,得出星座每十二年变化一次,60年是一个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