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一个家庭教育案例及分析
-教育中的行动和反应
简介:
陈晓是个聪明的男孩,头脑灵活,思维活跃,长相非常讨人喜欢。虽然刚进学校一年级,但是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特别强,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甚至在年级里名列前茅。按道理,老师应该很喜欢这么聪明活泼的孩子,同学也愿意和他做朋友,但事实恰恰相反。学校里的老师一看到他就摇头。学生们只要看到他,就立刻躲起来,好像老鼠看到猫就害怕一样。原来,陈骁有一个坏习惯,喜欢欺负其他同学,经常看到同学被他打,所以同学们都很怕他。此外,陈骁有多动症。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其他活动中,他始终无法让自己静下心来,导致老师经常为他叫停,无法正常上课。教学进度无法完成,他的特殊行为也影响了班里其他同学的听课和学习,这也让老师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表现确实让我们担心。这么小的孩子表现成这样。他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让孩子变成这样?
一、案件基本情况:
陈晓,男,汉族,出生日期:2000.438+00.2。
二。案件背景
父亲是长途客运司机,长期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我妈和他。他的母亲负责照顾他的生活,并在学习上给予他指导和监督。我妈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没有工作,家庭收入一般。因为他的父亲很少在家,陈晓很少和他的父亲交流。他根本不知道他父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陈晓的父亲文化水平也很低。通常,只要陈晓犯了错误或有不满意的地方,他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教育他的孩子,并殴打他们来解决问题。父母经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产生矛盾。可以说,陈晓生活在一个不稳定而和谐的家庭环境中。
三。个案分析
其实孩子有这样的问题,大多来自于模仿父亲的行为。父母在家庭环境中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对象。父母有爱动手的习惯,孩子很快就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征。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把一些不好的东西传递给可爱的孩子。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健康,你必须时刻注意你的言行。这是一方面的暗示。
仔细分析案例也可以看出,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家长并不去寻找孩子问题的原因,而是痛打孩子一顿来解决问题,这是没有效果的。原因是父亲没有说服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时候,暴力带来的不满会被储存起来。它就像洪水猛兽,我们必须找到发泄的方法。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引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导致行为过激。就像我们在物理上学到的经典力学原理一样,你用多大的力就会产生多大的反作用力。“你打我,我打猫”是孩子潜意识里典型的反应心态。我该怎么办?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传禹的父亲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但未能控制住洪水。因为他有水可以掩盖,所以他筑堤筑坝,采取“堵”的方法。结果洪水冲垮了大坝,洪水更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大禹总结经验,采取疏浚、开渠排水、疏浚河道的方法,使这场特大洪水“定为四海之外九河”,引洪水入海,结果被征服了。当孩子出现错误倾向时,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源头上给予“引导”和正确的引导,就像大禹治水一样,让孩子接受我们的引导,全心全意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四。案例指导1。做“律师”而不是“法官”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有问题就迫不及待地想成为“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家长要积极影响和教育孩子。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就无从谈起。理解孩子的第一把钥匙是关心孩子的自尊,维护孩子的权利,成为孩子信任和尊重的朋友。即父母要像对待“律师”一样对待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始终以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为唯一目的。
2、不当“裁判”,学会当“啦啦队长”
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孩子只能靠自己努力。父母既不能代替孩子,也不应该自己当“裁判”,而应该给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也就是啦啦队的力量。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要做孩子的“拉拉队”,不仅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做孩子挫折前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会当“镜子”
孩子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通常只能根据别人的反馈来了解自己。这时候父母的“反馈”作用,也就是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要做“驯兽师”,要学会做帮助孩子的“镜子”。
(一)。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只有提高自我意识,孩子才能和父母沟通,而不是害怕父母的“权威”。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当父母与子女关系良好时,对子女的教育就容易成功;和孩子关系不好的时候,对孩子的教育很容易失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在于“定位”。
教育分为三个部分和七个部分。“等一下”很有用。比如我们被蚊子咬了,很快就好了,但是如果总是挠,就要很久才能好。原因是人体具有一定的自愈功能。被蚊子咬了很快就会好的,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如此。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的了。如果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毁掉孩子的美好未来。
1,一切从习惯养成开始
养成教育是终身教育。智育是思维的好习惯,德育是行为的小习惯,素质教育更多体现在人的小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导一个人的一生。关于孩子的一切,都是从习惯培养开始的。
2、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大问题,也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起点低、要求严、步子小、节奏快、活动多、求变、反馈快、勤改。习惯养成的关键在前三天,一个月就决定了。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扮演主人的角色。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就像在海上航行,所以我们必须遵循正确的路线,否则,船越大,触礁沉没的危险就越大。人的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人。但是人格的培养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中。但是研究者发现,习惯和性格是相辅相成的,习惯影响性格,性格更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负责、有爱心、合作精神、效率等品质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动词 (verb的缩写)案例指导的结果
孩子的性格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目前她的情绪稳定多了,脸上仇恨的表情消失了,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和一些同学的关系也还不错。我觉得这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及物动词结论与反思
通过案例,我认识到,家庭中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必然会使孩子“满足于”爱的感受,对爱的感受麻木不仁,也抑制了他们对周围人的爱,容易滋生傲慢和利己主义,加剧对孩子心灵的伤害。陈晓家庭教育的恶性循环加剧了孩子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仇恨。因为孩子的问题,这个家庭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从溺爱到打骂,对于一个心智不成熟,辨别力弱的孩子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导致了孩子的问题,所以只能通过不恰当的方法发泄内心的不满也就不足为奇了。儿童青少年的学习障碍、反社会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与家庭教育氛围、父母教育方式和心理环境密切相关。任何学生的心理偏差乃至最终的行为偏差,都可能从家庭教养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根源。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负面影响,还会严重制约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人格完善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