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新生适应学校

导语:为促进新生入学适应,东交民巷小学成立了新生入学适应实施小组,由德育处主任担任组长,各新生班级班主任为成员。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学校以促进新生良好适应为核心,结合学校学生特点,融合心理学理论和教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干预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让小学新生适应学校1?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团体辅导策略

基于小学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集体生活维度、情绪情感维度、人际交往维度、学习制度维度四个维度设计团体辅导方案。集体生活的维度是指对学校和班级集体概念的理解。这个维度达到的标准是:学生能够熟悉和喜欢校园,消除自己的胆怯和疑虑,增强集体意识,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级集体做有意义的事情。情绪情感维度是指对新环境的心理接受态度,包括如何看待学校里的人和事。在这个维度上达到的标准是:新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上学,在学校获得快乐的心理体验,在学校以友好的态度与老师同学交流。

人际交往维度是指与老师、同学交往时主动融入的状态。这个维度达到的标准是:能够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主动认识和结交新的伙伴,懂得如何和别人沟通,能够自己解决和别人的矛盾,主动帮助同学。学习制度维度是指新生能够适应小学常规的课堂活动,包括发展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在这个维度上达到的标准是:懂得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和感知进行学习,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对学习活动感兴趣,注意力集中。

通过以上四个维度,为学生提供两个月每周两次的团体辅导,班主任根据活动计划提供课程辅导,使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遵守纪律,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互助友爱、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快乐的学习心态;提高学生自理、自主、自控的欲望和能力。

经过团体辅导干预后,小学新生的整体学习适应性有了显著提高,前测和后测成绩有显著差异,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前测成绩。在学习态度、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独立性和毅力方面也有显著差异,证明小学生经过团体辅导后适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2.家庭教育策略

开学前一周和入学后一个月,心理老师通过团体咨询、工作坊等形式对新生家长进行辅导,指导他们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在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家庭环境、独立性和毅力的负荷最高,分别为0.74和0.75,这意味着这两个维度对于新生的适应非常重要。家庭环境,独立性,毅力与家庭,父母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心理教育策略中,家长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在家长方面,东交民巷小学的主要辅导策略是家长会、家长沙龙和家校合作。在新生入学之初,学校为家长组织了一次新生入学适应注意事项讲座,主题是"培养良好习惯――迈出入学第一步",主要涉及应该培养哪些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家长如何避免教育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并要求家长填写了一份儿童行为评价问卷。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学校会为适应不良学生的家长组织家长沙龙,讨论更好的适应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家校合作。家长有问题会及时和老师沟通,班主任会及时给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给予家庭教育指导。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家长的心理教育策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一,Rutter关于儿童行为的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前测和后测有显著差异,证明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儿童的不良行为和不适应在逐渐减少。此外,家长给出的‘主观评价’也显示了一系列学校适应心理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和成果。

3.教师指导策略

新生入学前,组织实验组班主任学习团体辅导方案,确保掌握活动设计方案,了解即将入学新生的特点。对于团体辅导后仍表现出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了个案研究。接受培训后,班主任及时关注班里适应不良的学生,并给予有效的干预和引导。

4.箱庭游戏辅导策略

箱庭疗法广泛应用于学校和幼儿园的儿童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中。通过唤起童心,人们找到了回归内心的方法,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都可以在沙盒中得到解决。

鉴于箱庭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的独特优势,我们利用箱庭对一些适应不良的个体进行进一步的辅导。我们的流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的初次面谈,包括班主任的评价表和家长填写的孩子行为问卷;第二阶段,辅导记录,每次沙盘后都需要记录;第三阶段,反馈阶段,综合班主任、家长、咨询师、学生自己的意见后,及时结束沙盒游戏。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沙盘游戏辅导得到了学生、班主任和家长的喜爱和支持,发挥了显著而积极的作用。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心理教育策略的总结与思考

1.教师应高度重视新生学校适应能力的培养。

许多调查研究证实,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不高。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实践中,对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还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认为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提高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困难不是有意训练就能消除的。诚然,从理论上讲,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学习适应性也有一个自然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但事实上,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累积速度远远超过其学习适应能力的自然提高速度。越是拖延,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就越严重。

其次,认为学习适应性的培养只需要在初始年级进行,其他年级不需要培养。教育实践表明,幼儿刚入学时,难免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应。在初年级培养学习适应性当然是必要的。然而,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随着年级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既要重视小学低年级学习适应性的培养,又要抓好高年级学习适应性的“防滑”教育和中学学习适应性的“衔接”教育。

2.小学新生在适应心理教育策略上要坚持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是复杂的,教师应注意教育干预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此基础上紧扣重点,突破难点。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干预的重点和难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时会重叠,但有些干预点并不难。

比如家庭环境、教学方法、身心健康;有些严重的、难以介入的问题,既重要又困难,比如学校环境、学习技术;有些问题不严重但很难介入,只有难但不重要,比如独立和毅力;其他问题不严重,容易培养,可以不列入专项培养计划,比如学习态度。当然,教师在确定具体的干预重点和难度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年级特点、性别、年级差异,以及所在地区、学校、班级的教学实际。

3.多渠道多策略培养小学新生的适应能力。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千差万别。学习适应性的复杂性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以多种方式和策略灵活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并注重融合教育。通过研究发现,开设学习适应性专题辅导课程,辅以个别辅导和家庭间接辅导,科学选择教育内容,科学设计教育活动,实施科学高效的教育策略,注重教育的针对性、规律性和有效性,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