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制约因素;它在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是什么,三维语文目标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行动策略?我试从以下内容来论述:1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具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原则和实施也必须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实际。一切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二、制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教学目标要全面;第二,教学目标要合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植根文本;第三,教学目标要灵活;一方面,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窄。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随机调整,甚至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基础和实际需求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注重教学目标的生成。第四,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适当,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异,设定分层次的目标。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的,这是一种新理念的体现。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中,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从来没有做过的。这可以说是反思过去语文教学弊端的结果,也可以说是语文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但深入课堂后,很明显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实施中,三维目标的表述存在* * *雷同的问题。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课程标准对目标的要求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如何根据三维目标为具体文本确定和表达教学目标,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实施。我们必须看到问题,并找到正确的对策。因此,我们从表达的角度,就三维教学目标表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表达中的主要问题如何表达三维教学目标直接反映了教学设计者的观念问题和方法问题。从教学实施来看,最常见的问题是以下两种传统的表达方式。忽略方法和过程。我们先来看案例:孙权鼓励学习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课文的意思和文章的内容。(2)掌握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3)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4)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在这里,从教学目标的表述来看,我们突出的是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而没有过程和方法的注入。目标中“要求理解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没有明确通过什么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如何「把握」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什么方式?是通过揣摩语气,还是通过分析语言,还是通过与其他文章对比?都不清楚。这些关键的东西并没有在教学目标中表达出来。这和传统的教学目标表述没什么区别。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达与传统教学目标表达的本质区别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传统强调的是对知识的掌握,知识学习是孤立的。与能力的提高无关,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种教学目标设计的定位表达可以看出,它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实现结果的过程。这必然导致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2.表达的复杂性和分裂性。请看案例: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3)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65438)注意揣摩和品味诗歌的语言。(3)通过音乐、图片、文字的结合来提高效果。(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美的情感。(2)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热爱。(3)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虽然全面,但还是有问题。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三维目标分离,但没有有机渗透和整合。事实上,它们在教学中是不可分割的;第二,多而杂。一篇文章* * *确定了11的目标,这些目标一般在课堂上很难实现,也不符合教学实际。同时在表达上也有一些重复。在很多学校,用这种方式来确定和表述新课程的语文教学目标是很常见的,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