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义乌姜寨村的历史故事?

姜寨村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东北部。距离市区14公里。东距新源村1华里,南隔苏溪与胡寨村相望,北与陈达镇接壤。清乾隆五十年(1785),属民国祁龙乡、苏溪乡第十都。1955是姜寨先进社,属于苏溪乡。1958改为姜寨生产队,隶属苏溪人民公社苏溪生产大队管理区。1961年,姜寨大队成立;1966年改为宏伟大队;1983,叫红卫村,隶属苏溪乡(人民公社);1992年更名为姜寨村,隶属苏溪镇。463户1363人。全村总面积近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2亩。常住外来务工人员1100以上。

基本介绍

向东横跨浙赣铁路的姜寨村,也是杭金公路的必经之地,地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 *党组织在乡村开展革命活动,创办小学,开办群众夜校,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村民蒋守贞等人积极参加抗日武装勇者大队,捐款捐物,支援抗战。1944年9月,村民配合游击战士智取姜寨铁路桥头堡,当场击毙日军4人,重伤1人,缴获步枪6支。姜寨村是义乌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村之一。

风景和历史遗迹

姜寨村以姜为主要姓氏,其次是罗、徐、陈、龚、朱等,有* * 20多个姓氏。唐代先有苏氏,后有周居此。南宋绍兴人姜敬之游历义乌,定居于此,故以姓氏命名姜宅。后裔居住在新源、西贝、华亭、李中等20多个村落。讲座山在村子的西边。南宋吏部尚书俞复被罢官,归李。他曾在此山著书讲学,故名“讲学山”。讲座山脚下有一块巨石,如斧。由于常年有水从其中滴下,在岩石上留下了沉甸甸的月痕,故称滴水岩。讲学山和滴水岩各有一方是最好的,尤其是危岩中奇形怪状的岩洞,奇木怪石,青林中幽径,绿水中浮鱼,幽谷中鸟鸣。有让人读尽沧桑,赏尽天地风光的地方。站在滴水岩之巅,可以看到周围数十里的景色,心旷神怡,恍若置身桃源仙山,令人流连忘返。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骚客都曾前往此山赏烟霞,诗词歌赋荟萃,名震一时。唐代诗人戴树伦在《渡苏溪河》诗中写道:苏溪亭草长,东风十二柱谁倚,燕子不回春晚,杏花一场风雨后冷。明朝时,朱元璋曾在此领兵。士兵在苏溪河上喝水,低头看水中摇曳的竹影,抬头看山上的青竹讲课,故名水竹洞。右丞相汪广洋也留下了《过苏溪桥》这首诗。明末诗人楚王、清代诗人唐肃、范淦等都留下了描写演讲山的诗篇。江村、江章寿等附近村民捐款20余万元,华侨出资3万余元修建了讲经山和滴水岩景区。在讲学山上,新开放了12景点,如桥头钓鱼、百尺崖、骑马碑广场、双龙珠多、慈光赵普、仙洞日、弥勒石佛、唐僧取经、龙山群峰、鲤鱼泛舟、讲学书院、望江龙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