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探索知识的动力。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要采用各种数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事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解释关于0的运算。上课一开始,我解释了一个问题。可以写一个关于0的运算公式吗?你喜欢数字0吗?为什么?他是什么意思?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不简单吗?学生都落笔,然后老师提问,说你的公式。学生重复:0+0=0,0-0=0,0×1=0,5÷0=0。同学看到黑板公式,我及时问。你发现什么了吗?学生马上说5÷0=0。这个公式是错的:为什么?同学及时回答,0作为除数没有意义,所以这个公式不成立。通过观察和交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释数学理论哪里出了问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轻松,同时也培养了自己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放开师道,静下心来与学生相处,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情感信息消除学生的恐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即使学生发现的问题是不恰当的或者不是本节课要解决的内容或者是简单的问题,教师也要鼓励和表扬这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勇气。比如我们学习观察物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方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们四人一组工作。我的要求是四个小立方体。下面只能放三个立方体。另一个可以随意放,可以放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你可以观察不同位置的图形,画出你所看到的。当学生开始操作时,我应该更加关注后进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我也会及时参与其中。手术结束后,这里是报告链接。这时,只见张松举起了手。我觉得这是一个不爱回答问题的孩子。让他说完,他站了起来。他说老师放我的图从正面看都一样。从左右看,形状是一样的。当他回答时,其他一些学生笑了。他们可能觉得他发现的问题太简单,操作不符合老师的要求。他把三个立方体拼在一起,另一个没用,但我不这么认为。既然他有自己的看法,那就让他表达出来,这也是一个展示的机会。这时候我让他带着立方体来展台给大家讲解一下。他说话很认真。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摸着他的头说,干得好,你有自己的见解。你可以用心观察,说话非常有条理。这是你的进步。从那以后,他对数学课非常感兴趣。

3.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有些数学问题的解法很多,有些学生对课本上的方法不满意。根据自己的观点提问,学生积极参与,是训练思维的好机会,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找到新方法。比如我在讲简单的加法运算的时候,先展示了一个情境图,同学们根据这个情境图列出了公式。学生的报告单是115+132+18+85,115+85+132+165438+。看到同学列举了几个公式,我抛给同学一个问题。请计算公式的结果,请计算并报告计算过程。有两种计算方法,计算顺序从左到右,有同学用了加法交换律然后应用了加法组合律。我把学生的方法写在黑板上。这时候丁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先用了组合再交换。我问学生行不行。你可以通过你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我在讲资源评价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问题。一辆货车有8节车厢,每节车厢装5吨,运输6次。一辆* * *能运输多少吨煤?再算6倍* * *要运多少吨煤?方俊杰做完作业后看了看我们班,想说话。我注意到他了。我说你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想法。我想先数六遍。* * *运煤有多少车?老师列出公式,说出你的理由,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对比两次计算的结果,就是学生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探索。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不同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提出“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面对同一情景,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发现问题,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教材里有43页的主题图。如果老师问,你看完这张地图有什么发现?学生的回答有些与数学有关,有些则与数学无关。如果老师问:看完这张图你发现了哪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你能问不同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将立即从数学角度观察图片,并提出许多不同的数学问题。如:1。小数点后有不止一个数字吗?2.小树后面的单位名字是一样的。3.如何比较他的体型?4.怎么把0.9变成0.09?把同样的场景放在学生面前,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