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题材的民歌鲜明的风格特点和地方色彩。比如在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同时,我让学生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然后引导学生在旋律、节奏、风格上对比分析各自的特点,最后交流总结。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进一步理解民歌的真正含义,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第二,感受说唱和戏曲音乐
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式欣赏之前,教师应该寻找学生喜欢的东西作为出发点。例如,在学习京剧艺术时,我会抓住脸书作为课堂的入口。首先,我会和学生们谈论脸书和各种角色,让他们感受世界闻名的京剧艺术的神秘。然后,我会一起听和唱《唱脸书》这首歌,让学生们通过具有北京韵和北京口音的歌剧来体验京剧的魅力。当学生对京剧音乐感到好奇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学习京剧音乐会很自然。
三、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教育理念是从古代源头创新音乐教育。奥尔夫认为教学不是它的目的地,而是如何帮助它更快更好地到达目的地。奥尔夫的教学法不是以理论为指导,而是从感知入手,让学生直接感知音乐。先学会怎么做,再解释为什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快乐教育中从让我学唱歌变成让我学唱歌。换句话说,奥尔夫的教学法不是致力于教学生学什么,而是启发和探索学生与生俱来的习惯,通过游戏式和即兴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通过语言、动作、表演和音乐的综合结合来学习和掌握音乐,从而变以前的被动为主动,积极热情地了解和熟悉我们的民族音乐。
第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古老国家,有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各个地区的方言极其丰富,其中蕴含的民歌也极其丰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色,使用不同的语言,所以他们的民歌也有不同的风格,丰富多彩,如东北的二人转,苏州的弹词,天津的快板,北京的京韵大鼓等等。民族音乐的素材和形式非常广泛。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作品内容不同,创作背景也不同。作品使用的类别、结构、体裁、乐器也各不相同。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授新歌或欣赏音乐之前,首先要对作品进行分析。分析可以结合各种作品的地方特色和本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感性和理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了解和喜欢民族音乐,熟悉不同类型民族音乐的特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歌和趣闻,还能让他们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特色、不同流派的民间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了解到家乡的民间音乐与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之间的差异,无论是方言上的差异,还是演唱和表演形式上的差异。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习俗息息相关。这些民谣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祖先春种秋收,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悲欢离合。它们是具有鲜明艺术灵性的生活笔记,是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记录,是具有民族感染力的价值载体。听优美的民族音乐会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地方口音的感觉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第五,给学生展示民乐的机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与民族音乐教育结合起来。比如最受学生欢迎的现代舞和流行歌曲,加入民族音乐的内容。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学生不再沉迷于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和热爱,而是充分表达对民族音乐的感受。不仅可以选择大量的民族歌舞,还可以创造性地将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电声乐队相结合进行表演。这样学生也能对我们的民族音乐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多彩的明珠。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也更好地了解了民族音乐的形式和内容,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喜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
只有民族文化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民族文化才能有永恒的生命力。我国伟大的音乐家王光祈曾说过:优秀的音乐蕴含着美感,它能使人姿态优雅,思维清爽,摆脱野性和人文,享受生活的乐趣。因此,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进民族音乐,强化民族精神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开展研究,为弘扬我们的民族音乐做出贡献。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科学的发展,外来音乐文化的涌入和现代音乐的冲击,相当一部分人忽视甚至忘记了我们正宗的民族音乐。因此,首先,我们的专业机构、媒体和音乐人要经常做广泛的宣传工作,特别是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不断把民族音乐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让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兼收并蓄,让中国的民族音乐在历史发展中文化和思维方式得到更新,让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流淌和涌动,永远屹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