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学习《名师》感受袁林丽在假期学习了《名师》一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母亲,书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话题对我都有很深的感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也逐渐变得“大方”起来,尤其是在对子女的培养上,有“纺一千银子,都回来了”的味道!。有的家长认为:现在不是人生的困难时期,不能让孩子吃自己吃过的苦。因此,我宁愿勒紧裤带。也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知道这其实让孩子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一本崭新的书,没几页就扔进废纸里;铅笔盒里有很多铅笔和橡皮。丢了之后就没人找了,有的甚至找到了也没人认领。中午的盒饭,吃几口就倒进垃圾桶,钱花了买别的吃;孩子零花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小学生的花费超过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很多小学生不穿“名牌”,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高品位的吃穿用。其中也有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有些家庭经济不好的小学生,对零花钱并不吝啬。小学生的“零花钱”不是靠自己的劳动收入,无一例外都是从父母那里拿的。于是,出现了“父母为孩子省吃俭用,孩子奢侈浪费”等奇怪现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尤为必要。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合理使用零花钱,管好零花钱,节俭存钱,是培养学生节俭习惯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加强教育。比如主题班会,“我就是这样过生日的”“用好零花钱”“一个人在家”等。,让学生认识到生日活动是同学间传递友谊、分享快乐的一种形式,重在情感交流。礼物是象征性的,制作精良的贺卡也是有意义的礼物,不一定是昂贵的物品。生日庆祝的形式多种多样,大摆宴席请人吃饭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让学生知道如何规划和使用零花钱,既要满足个人需求,又要有意义、合理地花费,通过记账的方式引导学生管理和使用零花钱。当然,节俭不是“死抠”,要用。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享乐和合理消费的区别。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利用各种机会给小学生讲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让小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师可以利用早读、班会、班会、思想品德课、少先队活动等机会给学生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为了培养小学生节俭的好习惯,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做好培养小学生节俭好习惯的工作。第一,要求学生不过度着装,不追求新奇时尚,不互相攀比。第二,教育学生不要乱花钱或者随便找父母要钱。平时不挑食,不经常买零食,能省的钱一定要省。第三,要教育学生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爱护家庭、他人、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吃饭的时候不要乱倒食物,节约水电,时刻注意关灯关水龙头,爱惜书籍,不撕书,不削铅笔,爱护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运动器材。同时提醒家长保持节俭的美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家长有计划的给孩子零花钱,少带孩子去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孩子们把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比如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为弱势群体贡献自己的爱心。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勤俭节约,自己也要率先垂范。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长此以往,习惯会变得自然而然,会内化并凝聚成固定的好习惯。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营造育人环境和舆论氛围,促使学生尽快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