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用微课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微课的解读
微课是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映教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还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支持资源,如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实践测试等。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创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化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造了更加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堂上播放微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课堂上的重难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微课的一些巧妙结合
1.利用微课,课前自主预习,热身,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上课在听讲,老师讲的很清楚,但是到了下一节课,情况会让你很失望,很多学生对上节课学过的知识都解不出来。有什么问题?让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虽然上课很流畅,但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和看,缺乏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利用微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课前根据所需知识点设计微课,可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等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情绪,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为上课做好准备。
五年级下册《晏子出楚》是一篇学生非常喜欢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晏子与楚王三战的故事,显示了他的智慧和勇气。在以前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晏子从进入楚王的城市开始就受到了侮辱。他为什么不掉头回国?这次出使楚国的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今年我做了一个微课《晏子制楚的用意何在》。我把微课的观察设置在课前预习环节。微课上,我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外交紧张的政治形势,阐述了出使楚国的必然性,让学生感受到了的爱国品质。这种微课深受学生喜爱,尤其是讲故事的形式,很有气势,很有感染力。这种微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精神,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知,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巧妙利用微课、师生互动突破教材难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很难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既直观又降低了难度,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向目标方向思考,达到消化知识的目的,真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有效的教学突破呢?可以熟练运用微课,分解教材的重难点,循序渐进地实现学习目标。比如在讲授课文《观潮》时,“潮来时”这一部分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的潮汐,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听其声,观其景。感受钱塘江潮汐的壮观景象也是本课程的重点,所以我做了一个微课《壮观的钱塘江潮汐》。首先播放河潮到来的录音,配上闷雷滚动的声音和山体滑坡的声音,让学生想象,达到“入江”的效果;然后播放潮来时的视频,第一遍整体观看潮,让学生先对潮有感性认识,第二遍结合相关句子用相机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微课、视听结合、视听结合的应用,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轻松氛围中解决重难点知识。
3.利用微课,举一反三,拓展教学,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本无非是个例。有了这个例子,学生应该能举一反三。”学完一篇课文,学生往往不满足。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下,促进课内外学用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和使用语文的积极性。
微课不仅能让学生对课外拓展的内容一目了然,还能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让学习变得简单。例如,在教课文《赵州桥》时,我做了一堂“珍贵的历史遗产――赵州桥”的微课。首先,我设置了一系列关于赵州桥的图片,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赵州桥被称为珍贵的历史遗产?”学生将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交流,然后要求学生“介绍参观过哪些著名的历史遗产?”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了解家乡一座古建筑的历史,并画出来。这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的学习建议。课内课外相结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妙运用微课,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形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微笑中不知不觉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让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语文课丰富多彩,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