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启动了近十年。变“我要学”为“我要学”是本次新课改的终极目标,也是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目标。但是,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这次改革的决定性因素。下面我就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爱”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度的自我批评是阻碍创造力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气和自信是创造性人格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从而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视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营造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他们主动学习。我认为关心学生意味着提高他们的兴趣、信心和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容忍学生的错误观念,鼓励学生的创造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以欣赏的态度正确评价学生,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让学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无小事”,课堂上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培训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加自信。对于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我们不应该选择批评,不是打击他们的信心,而是启发他们。记得有一次,我在教街道广场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三个矩形的长和宽的关系。它们的区域之间有什么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同学交流,我发现班上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的杨航举手了。我兴高采烈地给她打电话,她却站在那里半天不说一句话。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嘲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不耐烦地抱怨她在浪费时间。看看杨航,他满脸通红,低着头,不时地看着他的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眼神中我能感觉到,就连她也失去了信心,想要退缩。但我走过去摸着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上课你举手老师都很开心,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好好学习。不要紧张。就算你错了,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气!”当时她结结巴巴的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是对的!我高兴地说:“鼓掌。”教室里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想: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有哪些困难能让学生却步?给予学生爱和信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感基础。

二,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来激发儿童对知识和学习的渴望”。既然身处大的竞争环境,不如在我们的小教室里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在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强调过程,慢一点,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促进全体学生竞争、学习、赶超。比如我在教《十进制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篇文章的时候,结合文章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况,指定班里的一个同学为5号选手,另一个同学为9号选手,通过计算他们的比赛成绩来教授十进制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在教“试一试”和“一个接一个练”的时候,我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由5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领,看哪一组学生做得又好又快,哪一组获胜,并让获胜的学生贴星星祝贺。这一宣布之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甚至有几个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因为怕自己的队伍输,都仔细算了一下。这样在课堂上引入竞争,一下子就把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调动起来了。

第三,小学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场景。将学生引入现实生活,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比如教学遇到问题,有三类问题:相向而行(或相向而行)、相向而行、同向而行。为了使学生能够找出三个解题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做了一个小表演:我先让两个学生在课堂上对遇到的问题中的三种情况做一个演示,让其他学生观看,分析,判断他们在做什么样的情况,如果判断正确,他们也可以两人一组做同样的演示,从而加深理解。同学们兴高采烈,个个笑容满面地进行着自己的表演。通过这次实践练习,学生加深了对遇到问题的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教材中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我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生活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知识延伸到外面,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比如,学习小数时,我让学生去商店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收集电脑打印的购物小票,通过核对总额是否正确来学习小数的加减运算;学习实测时,带学生带着量具到操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组织学生用步测法计算操作面知识;在学习正数和负数的时候,我带学生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记录各城市的气温,让学生明白正数代表零度以上的气温,比较暖和,负数代表零度以下的气温,比较冷。实践证明,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学习新知识,可以事半功倍。

2.感受生活数学,让它活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点在新教材中体现得更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到生活中去学习,让数学问题活起来。在讲授“线段”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对弯曲的道路进行分流,如何获得最短的道路。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出一条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第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动手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具有形象具体、易于激发兴趣、易于建立表征、易于理解知识的特点。它要求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用大脑思考,用嘴巴表达,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理解,我让4个学生组成一组,每个学生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每个学生拿出一个量角器,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并记录下测量结果,以便对比。大家会发现测量结果都是180度。然后,我让学生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撕下来,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三个角都形成了一个直角,还是180度。至此,大家确信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教学,比看老师拼写、挥杆,听老师讲解所获得的知识要强得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

第五,批改作业,引入评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在批改数学作业时,人们习惯于用简单的“√”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和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一些学生经常因为粗心而犯错误。我总是先肯定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然后提出自己的希望,改正自己的缺点,比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大意,勇往直前!”“用心交朋友!”“老师看你的字真的很荣幸。如果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好的!”或者“老师相信你能写得工整,加油!”当学困生在作业上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会在作业的评语里写:“你进步了,儿子。”“继续努力,儿子。”并在旁边画一个笑脸。或者写:“看到你有进步,我开心极了。我希望你走上一层楼梯。”如果他有进一步的进步,我会写:“干得好,儿子,我为你高兴!”“这种充满感情的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充满希望。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生活化”和“数学趣味化”是密切相关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是在教师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但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只有将实践活动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相结合,充分发挥其群体功能,提高学生的个体动机,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素养,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