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今后进一步学习文化科技知识、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小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由于教学条件和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低于城市学生。一般对写作不感兴趣,语感较弱,语言疾病较多,陷入刻板印象。具体来说,

(1)内容空洞不实,语言贫乏呆板。

农村学生自己很少看课外书,大部分学校没有图书馆,所以学生除了课本很少看课外书。此外,由于安全等因素,学校很少开展校内外活动。生活单一,知识面狭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未能做到读写结合。所以学生写的作文语言贫乏,内容平淡。

(2)作文题材相同,雷同。

大多数农村学生生活单一,知识贫乏。另外,有些老师把学生的习题定位在一些优秀的作文选登上,思维过于局限,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甚至雷同。

(3)缺乏想象力。

很多同学的作文和笔记都很纯粹直白,不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就像记流水账一样。

(4)语言疾病多。

农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当地方言交流。当地老师为了省事,有时会用方言授课。由于方言的影响,学生在练习中经常使用当地方言的句子结构来写作文,因此出现了许多语言疾病。

二、遵循小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把握小学生作文训练原则。

针对现状,我认为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的作文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也不是一眼就能领会的,而是经过老师多次写作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遵循以下原则:(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

新课标明确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在动力”“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写作,享受写作,善于写作?

1,发泄感情的向导,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情。

只有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作文课,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讲真话,就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老师可以通过举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通过交谈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溢心不吐的感觉。老师要抓住这个火,让学生借此机会发泄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2.抓住偶然事件,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在作业中最大的问题是“没东西写”。如何拓展学生的选材思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物和事物。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被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所束缚,而应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进行即时写作训练,让学生意识到“真实的”作文素材就在身边。

3.丰富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对作业的渴望。

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多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社会,开阔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从生活中选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春游秋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要求学生从笔记本开始,随时记下自己观察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感受,写日记,积累生活素材。学生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再也不会咬着脑袋苦思“无米之炊”了。因为活动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效果自然更好。

4.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不怕,愿意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总是尽力在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写作氛围,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从模仿到创造的原则

模仿是人类学习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规律可循,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模仿范文,对逐步提高写作水平非常有利。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训练学生模仿句子、片段和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体验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比如学习颐和园后,可以在游记写作过程中巧妙运用转折句的特点,模仿秋游灵山。学完《火烧云》这一课,学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了解文章是如何描写大自然的美景的,并让他们模仿《初冬的早晨》。事实上,当学生进行示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性思维的光芒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练习只是开放的创造性思维的稚嫩的翅膀,慢慢的就能搏击长空了。

(3)听说读写结合的原则。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强调说话的能力,这是写作的基础。有话要说,就有话要写,讲得精彩,就能写得生动。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见,多读书确实是学好写作的成功之道。因此,说、读、写的有效结合,学生自然能扎实地、循序渐进地学习作文,写作水平也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