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思考总版

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需要写的文档越来越多。其实好文章和坏文章的区别是很明显的。范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写作的起点和切入点。优秀的范文应该如何创作?在这里,大家不妨看一下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一下普版。你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与反思解析——普通版1;

本课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关于温度和高度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学会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意义相反的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类、归纳、概括,从数的理性高度进一步认识负数。最后,教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引导学生将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到生活中,进一步丰富了对负数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定情境下负数的背景和意义,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认识正负数与0的关系。会用正数和负数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观察比较、小组合作、归纳概括等。

教学过程:

先介绍一下情况,初步了解一下。

1.从温度中相反量的表示来理解正数和负数。

(1)情景介绍。

对话:学生通常看电视吗?请看屏幕(播放新闻联播标题)

-88.3+103012.4

提问:

①0为什么不写?

②观察这些数字,并与黑板上的正负数字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注意: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和外延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习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目的使学生认识到过去所学的数字(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第三,拓展实践,激活认识。

1,猜温度。

(1)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南极的(-88.3)℃。

(2)月球表面最低温度为(-183)℃。

解释:让学生根据提示(冷或热)猜测南极和月球表面的最低温度。这样的安排充分发挥了习题功能,将静态的读写转化为动态的生成,在一步步逼近答案的过程中发展数感,为以后学习负数的比较做了很好的渗透。

2.描述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1)电梯里的负数。(2)存折中的负数。

(3)人口信息

a、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20xx 1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

俄罗斯平均每天人数约为-2000人。

b、据新华网最新统计:

中国平均每天增加4万人左右。

关于(3):理解这两个数字的含义后,问一个问题。你认为俄罗斯和中国哪个更好?进行适当的辩证思维和责任教育。

说明:用数学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以上练习不仅丰富了对负数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视野。

第四,小结揭示话题,质疑延伸。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回顾和反思。你觉得有收获吗?关于负数,你还想不想

你看怪不怪

描述:成功的教学不应该是一堂课结束时问题的结束,而是新问题的开始。学生在基本认知的基础上,求知欲更强!

第五,数学文化的影响。

放个短片:你知道吗?介绍一下负数的来源。

谈感受,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反思:

真实、扎实、有效是评判一堂好课的标准。相对于困难,我认为这门课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真的找到合适的基础。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可以迅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负数的理解提供了一种必要性和需求,主动学习从这里开始。

2.扎实整合教材。

我没有拘泥于课本上提供的材料和理解层面,努力挖掘更多* * *背景的材料,引导观察、讨论、比较、发现,使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形成了超越温度和海拔高度层面的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3.有效地丰富理解。

练习材料的开放性、生动性、典型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知识更丰富、理解更深刻、参与更积极。

顾老师的评语是:

陶老师的案例在设计和教学上主要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1.挖掘课程资源。

老师创造性的处理了教材,以教材的例题1和例题2为直观背景。在明确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描述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学生及时补充和拓展。学生们在列举了很多带* * * *的材料后,终于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数字,而且都是可以归纳的。至此,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已经形成了超越温度和高度的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2.激活教学内容。

课本上安排的练习,主要是想开阔学生的视野,训练他们对负数的读写。教师在使用习题时,充分挖掘普通习题的教学价值,在课堂上巧妙地将静态的课文激活成有吸引力的数学活动资源。对于南极和月球表面的温度,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猜数字,集趣味性、知识性和参与性于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也为以后学习负数的比较做了很好的渗透,达到了知识、情感、意境的完美结合。

五年级小学数学第二册普通版教案与反思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中位数与众数。

教材简要分析;

本课以学生掌握的平均值为基础。通过挖掘生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统计活动过程中学会寻找中位数和众数并理解其实际意义,学会分析数据,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统计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统计能力,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愿意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所以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取新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发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说明其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探究和合作意识。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能求中位数和众数,结合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理念:

首先营造了小明找工作遇到问题的情境,通过对平均数的分析,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出寻找中位数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学会确定中位数和众数。

通过对学生体重、年龄、鞋号的调查,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中位数和众数含义的理解,体验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1.老师: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生:军人。

老师:多么远大的志向啊!* * *共和国的捍卫者。

学生:老师。

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老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理想,必须从小做起,加倍努力!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现在大学刚毕业,找工作需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公司的实力。

健康: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在意工资。

老师:是的,工资确实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个好朋友张明在求职过程中就遇到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

2.老师出示课件,点名读招聘启事。

老师:你能从招聘广告中获得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这家公司要招员工。

生:我也知道这家公司员工平均工资2000元。

老师:是的,平均工资2000元。小明一看就符合他的要求,于是就赶到了招办。综合评估后,经理对他说:根据你应聘的职位,我们的工资是1400元。(展示课件。)

老师:如果你是小明,你听到这个消息会怎么想?

学生:招聘广告不是说平均工资2000元吗?为什么我的工资是1400元?

学生:这是一家骗人的公司。明明是2000元的底薪。为什么你只给我这些?

老师:小明也有这些疑问,经理自然有他的道理。这时,他拿出了公司员工的月薪表。

老师:仔细观察这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健康:大部分员工收入低于2000元。

生:我发现老板没有说谎,因为这些员工的工资有高有低,平均工资真的是2000块。

老师:老板没撒谎,但是大部分员工工资都在2000元以下?那么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生: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特别高,所以员工的工资低于平均工资。

生:因为经理工资高,平均提高。

老师:学生的分析很有道理。因为2000的平均值受大数据的影响,已经不能合理反映这家公司员工的普遍薪酬水平。

第二,揭示问题,自主探索新知

1.中位数。

老师:再看这组数据,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总体水平?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或者其他同学交流。(学生交流汇报。)

老师:你认为哪个数据更能代表这家公司员工的普遍薪资水平?

生:我觉得是1800元,因为接近2000元。

生:我们组认为应该是1500元,因为在九个数据中间。

生:我觉得是1300元,因为在这组数据中间,不包括经理和副经理的工资。

老师:现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对比这三个数字,你觉得哪个更合理?可以在群里再讨论一下,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应该是1500元,因为在工资表中间。

生:我们也认为是1500元,因为更能代表中间员工工资的大致水平。

生:我们也认为是1500元,因为不高也不低,能代表一般水平。

老师:通过第一次交流,大家各抒己见,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使我们达成了* * *理解。现在大家都觉得1500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观察1500在这组数据中的位置。

生:中位。

老师:(板书:中间。)然后前面还有几个更大的数据?(4.背后还有几个更小的数据。(4.)在9个数据中间。

老师:那我们来看看这九个数据是怎么排列的。

生:从小到大。(黑板:大小。)

老师:(打手势)这个怎么样?(从小到大。)

老师:我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字叫做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老师:你能告诉我根据你自己的理解中位数是多少吗?

老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中位数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让我们来看看大屏幕。展示中位数的概念,按名称读。)

老师:你认为中位数和平均数哪个更能代表这家公司员工的一般工资水平?

健康:中位数。

老师:那么,作为一个商店经理,你为什么要平均招聘广告呢?

生:是因为这里的平均值高于中位数,可以吸引更多的人。

老师:看来这是商家的一种策略。我们在分析一组数据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角度的不同,对它的关注程度也不同,所以选择不同的统计量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老师:我朋友小明考虑再三,接受了这份工作。他的参与改变了工资表,那么现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健康:1500。

健康:1400。

生:这组数据的中间值是1500和1400,中位数应该是它们之间的数。

生:我觉得两者之间的数字是他们的平均值。

老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应该是多少钱?(电脑显示解决方案。)

老师:通过比较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的求解,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生: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为中间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老师:学生真聪明。他们不仅能分析问题,还能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似乎中位数只与数据的位置和排列有关。

2.模式。

老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中位数的应用。老师想知道你有多重,好吗?

老师:你是怎么发现老师写这些数据的?

生:是按降序写的。

老师:观察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这是什么意思?与这组数据相比,你的体重是多少?

学生:中位数是80,也就是说这群学生的体重一般是80 kg。

学生:我的体重是62斤。与这群学生相比,我处于中下水平。

生:我体重96斤。与他们相比,我是中等偏上。

老师:你和这些学生一样重吗?

生:我体重80斤。

生:我的体重也是80斤。

老师:如果我们看现在的这组数据,除了找到中位数,你还发现了什么特征?

(显示数据:62768083978080。)

生:我发现三个同学体重一样,都是80斤。

老师:意思是80出现的频率最高。

(板书:出现频率最高。)

老师: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字叫做多数。(板书:模式。)

老师:按照你的理解,什么是多数?

生:我觉得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频繁出现的数字。

老师:(电脑显示出复数的概念,并按名称读出。)这组数据的模式是什么?

健康:80。

老师: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体重最多80斤。好像模式只和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

老师:王老师也想知道学生今年多大了。(10、11、12。10岁的举手。让我们看看。11岁的举手。12的年龄呢?你说我们班青少年最多?(11。)那么11就是我们班学生的年龄。)

3.新课总结。

老师:通过我们的研究,不仅对平均数有了新的认识,还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中位数和众数。(写在黑板上。根据你的理解,他们三个统计的特点是什么?

生:平均数和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

健康:中位数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的中间数。

健康:在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字是众数。

生:我知道当一组数据的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中间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老师:实际上,统计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

三,联系生活,突出现实意义

老师:老师也想做一个小的实地调查。你们都知道自己穿几号鞋吗?现在分别统计男女学生的鞋码。(学生分男女两组开始统计,记录员会整理。)

老师:我们来看这两张统计表。你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穿37码鞋的同学最多,穿40码鞋的最少。

老师:如果你是一家童鞋店的经理,这两组数据提供的信息对你有什么帮助?

生:多穿37码的鞋,因为穿的人多。

生:我想多放些38码的鞋,因为随着学生的成长,我的脚会变大。

健康:34号和40号的鞋子比较少,因为穿这些尺码的人比较少。

老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分析数据,还可以根据数据做出决策。看来你收获很大。

第四,全班总结

老师:其实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如果你是有心人,那就在生活中寻找吧!

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师生在讨论、交流、互动中的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认识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不同特征及其实际意义。

回顾这一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冲突才能探索,有认知才能建构。

开放性问题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上产生冲突,使之成为学生重构认知的好机会。在学生积极探索、思考、发现的过程中,认识到中位数的生成过程和实践背景。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新知识的整合与建构,也赋予了学生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权利。

(2)有合作才有交流,有补充才有完善。

在这门课上,无论是从概念的推导、问题的解决还是决策的制定,合作与交流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和同桌交流,各个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都被全组共享,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以上几点在这节课中是比较成功的,但还是有一些遗憾和不足。例如,虽然调式的学习是自然和容易的,但理解却相对简单。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组数据,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一组数据中可能有1,2或者没有模态,这样学生对模态就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中位数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并不广泛。如何通过丰富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总之,全班同学都经历了通过观察思考,通过思考发现,通过发现争论,通过争论提高的过程。我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五年级数学普通版教案与反思3教学内容:7981页,第9册,苏教版例题1,练习,练习18,题1和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让学生感受数据整理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图和分析条形图,从中获取简单的信息;

3.培养学生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思考的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探索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条形图的制作方法,并观察分析。

教学准备:自主学习平台、课件、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统计表、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同学们,一年中有哪些日子让你们特别开心?

健康:

老师:生日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天。谁来告诉老师你的生日在哪个季度?(学生举手发言)那么多学生想告诉老师,老师却记不住。老师也想知道我们班每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普通版4 1。创设情境,练习。

多媒体课件操作中的会话介绍

老师:你能用同样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吗?

老师:如果用两个正方形,有多少种拼法?

老师:如果用三个正方形,有多少种拼法?

老师:如果用四个正方形,有多少种拼法?

组织学生讨论和操作谜题并报告。

老师:是的!所以有两种拼法,有四个相同的小方块。如果继续用5,6,7,能拼出来吗?生:(可以)

老师:我们来试试吧!上课前请各组按照分工配合,并做好记录。(见记录表)(附后)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该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分组异构合作等方式收集数据,既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二,激发讨论,形成表象

团队报告。(请各组代表在投影前展示收集到的数据,其他组互相检查评估,修正收集到的数据。)

老师:我们来观察长方形的种类数。你能找到什么好东西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发现,有一些正方形,也有一些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的乘积就是我们用的小正方形的个数。长方形只有一种,有的有两种,有的有三种,如果继续拼,可能会有四种、五种甚至更多。

组织学生检查。

启发学生根据矩形块的种类数量进行分类。(小组讨论)

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可以拼出的矩形种类数是奇数,另一种是可以拼出的矩形种类数是偶数;分三类,只能拼一的,能拼两的,能拼三的;分两类,只能拼成一类的,可以拼成两类以上的。

老师在肯定学生的分类后,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点哪个更合理?更方便我们学习?

学生通过论证获得研究方向。分两类,只能拼成一类的,可以拼成两类以上的。这样至少可以区分出一个范畴,研究这个范畴的特点。

(教师在学生收集的数据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整理分析,讨论论证,从而发现数据的规律,初步感知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同时为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

第三,探索发现,抽象本质

老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好!(课件展示了分类研究记录表)那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多少个小方块只能组成一个长方形?

健康(气):2,3,5,7,11

老师:为什么当小方块的个数是这些数时,我们只能拼出一个长方形?

生(1):我发现长乘以宽的乘积就是正方形的个数。当小方块的个数是这些数的时候,只有一种方法就是长乘以宽。

生(2):我发现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的长宽数是小方块数的除数。

老师:我们称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字为质数。想想什么是质数?

生(1):我觉得只能拼成长方形的东西叫质数。

生(2):我认为一个数如果只包含两个约数就叫质数。

老师:你总结得很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定义。(多媒体演示概念)

老师:我们把特征像4,6,8,9,10,12,14的数字叫做合数。想想什么是合数?

学生: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的约数,就叫合数。

老师:想想吧。质数和合数有什么区别?

生:质数只有1和自身两个约数,而合数除了1和自身还有其他约数,即合数至少有三个约数。

老师:我们来讨论一下,1是一个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自由讨论。

学生报告辩论,互相补充,得出结论。

老师:课件演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在这部分教学中,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发现了质数和合数的本质属性,得到了概念。这时老师并没有停止提问,而是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的规律:策动与合数的区别以及1的分类。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拓展了学生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把握,为自然数分类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般性评论:

概念的教学往往很枯燥。一般要么是师生重复的语言,要么是大量的练习。这个班的教学很棒,让我觉得特别激动。首先,在概念教学中,师生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感染了我。它改变了枯燥乏味的概念教学。让学生边做边学,因为课本已经超越了课本。学生用本书刚学过的资料收集整理知识来学习这节课,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

第二,探究、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何在概念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是本课的特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来了解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总结和发现规律。学生通过异质组合讨论和探索知识,促进相互学习,提高合作能力,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

第三,宏观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概念。这一段的教学既体现了小学数学知识的综合性特点,又真正结合了数学知识教学、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异质组合讨论、动手奋斗、相互请教、个别辩论,都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