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整个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受到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概括起来,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都初步建立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咨询和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没有专门机构、没有专人管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自发状态;其次,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法律和文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局面;三是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大面积空白的局面,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课率稳步上升,特别是1994高中开设了艺术欣赏必修课,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中不开设音乐课程的历史。四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积累了许多成功的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五是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六是编写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中小学音乐教材,部分地区音乐教学设备初具规模。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平衡,尽管取得了上述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尚不健全;音乐班开课率不平衡,有的还很低,音乐教师短缺量大,教师素质、学历和岗位合格率低,外流严重;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往往只是口头上的,真正的投入很少,教学设备整体短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科学、不全面;教学水平和教材质量不高。显然,这些问题大多只能依靠政府行为逐步解决,而不是靠科研人员和一个或多个科研项目掌握和解决。另一方面,不难看出,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的成绩更多的是一种数量上的扩张和硬件上的加强。当然,没有这些量和硬件的发展,就没有音乐教育质的发展和飞跃。但是,要想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或者说让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除了数量、硬件等外部条件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同时要更加关注中小学音乐教育本身,也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部问题。因此,在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认真审视我国以往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真正回答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上的模糊问题和实践中的问题,是我国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迫切和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存在两个严重而突出的问题。一种是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另一种是中小学教育的专业化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中小学生的特点,以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实践中往往成为非小学、非音乐教育。上述问题可以说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内容与形式、原则与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清晰的揭示。目前,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存在几种片面和偏颇的观点。这些观点要么把专业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要么把其他非音乐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作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有些人往往把教会学生掌握音乐课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为更高层次的专业音乐学院输送专业后备人才,所以培养音乐人才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些人习惯于把音乐教育视为“饭后甜点”,是学校教育的装饰品,是学校教育其他方面的附庸;还有人喜欢把整个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简单地移植到音乐教育的目标上,尤其是在目前大家都在谈论素质教育的时候,很多人甚至喜欢人为地、空洞地抬高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音乐教育当成包治百病的良药。我们认为,上述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片面理解,主要是由于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缺乏认识。一方面,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不是面向个别尖子生的专业音乐教育或职业培训教育;另一方面,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和美的教育,但不是科学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甚至不是好的教育。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美化生活,提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应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满足感,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进而使学生热爱音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了解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从而为其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达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首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采用与其他不突出音乐艺术特点的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讲,虽然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许多音乐教学原则,但有些原则也未能突出艺术特色,难以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总之,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过度知识化、理性化,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体验,重教学结果,轻教学愉快过程,重知识技能传授,轻音乐实践活动开展。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这是如此普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我们认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非艺术性,不可避免地使音乐教育掺杂了一些非音乐的、非艺术的成分,它的存在必然影响学生作为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和创作主体的主体地位。因此,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归根结底是为了真正确立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音乐课是一门活跃的实践性课程,音乐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因此,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必然不同于其他知识和学科。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真正成为音乐教学即音乐实践活动的主人。如果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仍然以教师讲课为主,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无法得到保证,音乐教学就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学生也就不可能真正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和成功满足感。因此,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音乐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人。在内容和要求上,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存在严重的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总的来说,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以此为基础编写的各种版本的音乐教材,在内容、风格、要求等方面都深受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影响:内容和要求全面、系统,难度太大,不仅超出了中小学生现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了中小学生音乐发展的需要,很多知识和技能对于一个非专业音乐人来说是没有必要和不可能使用的;但在曲式编排上,各种音乐知识往往处于碎片化的状态,没有很好的整合,以至于以完整的音乐形象而不是单独的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导致学生接触的只是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实的音乐。同时,教材的编排过分强调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时序安排,封闭单一,僵化不活,留给师生创作的空间很小,严重违背了音乐学科本身的创作品格。我们认为,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既要充分尊重音乐课程本身的规律和特点,也要充分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中小学生音乐的审美特点。由于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误解,也由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水平不高,理论探讨不深入,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相当落后,存在严重问题。可以说,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具有统一标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规律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错误的,而一些违背中小学音乐教育规律、背离中小学素质教育大目标的行为却往往被肯定和推广。因此,认真探索和建立中小学音乐教育评价标准,将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正在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说,我们上面指出的问题只是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还有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家庭音乐教育脱节,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脱节,没有将国外音乐教育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等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