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小学生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家长,对于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渴望学习,享受学习,很多家长无所适从。我认为:首先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然后,让孩子在这种行为中反复寻找成功的快乐。越成功,兴趣越浓;兴趣越强,越成功,如此反复,最终成为习惯。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孩子在学习上就没有问题了。其次,家长要从自身做起,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尤其是孩子进入小学后,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教育,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手段。

家长要想让孩子学好,就要引导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如果他们感兴趣,他们就会有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这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后天的培养。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第一,父母要懂得欣赏孩子。在孩子刚开始做出一些成绩的时候,欣赏和鼓励孩子,让孩子觉得大人这样做也会很开心。

第二,家长要客观看待孩子的成长。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因为每个孩子的天赋、兴趣、爱好都和别人不一样。周弘抚养孩子的生动例子为家庭教育树立了榜样。孩子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放弃。聪明的父母总会扬长避短,做自己喜欢的事。给孩子设定的目标,会让孩子伸手,跳起来去摘果子,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既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记住,不要急于求成。“饿死梭鱼实验”告诉我们,失去再战的勇气和信心,不仅会失去成功的机会,还会失去所有的生命力。孩子一旦对学习失去兴趣,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认为自己是最差的,学习就会变成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他们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效果也不好。

第三,家长不要把书本知识和考试成绩作为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分数确实是衡量孩子学习的一个标准,但它不代表一切,也不是绝对公平的,有时甚至会有失偏颇。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而他上小学的时候,考试成绩总是最后一名,被迫辍学回家。他妈深知儿子的性格,不勉强他上学,就挑起了“家教”的担子。妈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给他讲历史和文学,和他讨论物理和化学。爱迪生逐渐对阅读和研究产生了兴趣。为了方便孩子“研究”,母亲在自家地窖里开辟了一个小天地,让爱迪生一边研究,一边做实验。正是因为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他走上了发明之路,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之王”。所以,兴趣是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动力,也是促进他们学习新知识、从事活动的力量。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功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来。贯彻“起点低、步子小、活动多、反馈快”的原则,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积小成良性循环。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要伸出援手,帮助孩子找到顺利学习的钥匙,让孩子感受到克服困难的成就感。越成功,兴趣越浓;兴趣越强,越成功,螺旋上升,孩子每天都在进步。

第二,习惯是成功的关键。

习惯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自动执行特定动作的特殊倾向。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法国学者培根曾说:“习惯是生活的主人,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的习惯。”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身,坏习惯不知不觉害了孩子一辈子。托尔斯泰,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六七岁就开始写日记,每天把有趣的事情记下来。他9岁的时候写了一本特别的书《爷爷的故事》,里面全是爷爷在战争时期的不平凡经历和有趣故事。他还喜欢收集格言警句和启发他的格言警句,他背了一整本书。后来,收集格言警句成了他的生活习惯,逐渐发展成了每天与书为伴,专心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最终,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丰厚深厚的积淀使他的文学作品传遍世界,震撼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凡是学习成绩好且稳定的孩子,从小就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时好时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要想学会学习,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阅读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更聪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业,而是读书,然后再读书。”孩子读的书越多,知识面越广,思维越清晰,智慧越活跃,学习新知识也就越容易。所以家长要多给孩子准备一些课外书,比如文学、童话、科普之类的,只要孩子感兴趣。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买他们不想看的作文。有了书,家长首先要帮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长此以往,那时候孩子会自动上学;其次,家长要求孩子对文章进行简要复述,避免孩子走马观花;家长要给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配合老师让孩子做笔记。读完一篇文章,让他们摘抄一些好的单词和句子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同时养成不读书的好习惯。

第二,复习预习的习惯。通过复习,孩子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可以将知识系统化,将先后学到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在引导孩子预习时,让孩子把不懂的知识和不认识的单词圈出来,以理解明天要学的新知识。

第三,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孩子刚入学的时候,自制力很差,还没有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他们总是一边写作业一边玩。这就需要家长给予监督和引导。让孩子知道写完作业才能玩,坚持下去。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绝不允许拖到第二天。每次做完作业都要养成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的习惯,看看有没有遗漏和错误。如果有,就要及时补缺,及时改正。你也要给孩子设置一套“错题”,让孩子把每一个作业中的错题抄下来,找出错误的原因,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改正错误。

第四,善于思考和好奇的习惯。孩子爱问“为什么?”这是好事,说明孩子思维活跃,用脑了。家长要重视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用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和孩子一起惊叹,提出问题,讨论,鼓励,积极帮助孩子回答。如果父母敷衍了事,或者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就会逐渐不再问问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被扼杀在你的手里。当然,有些问题可能很奇怪,家长也回答不出来。没关系。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等方式解决,并告诉孩子解决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知道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每个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多问问题。孩子的智慧可以说是在各种问题中积累起来的,就像锅盖为什么会跳一样。为什么苹果熟了会掉到地上?

当然,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还有很多,比如:专心听讲的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家长要注意咨询信息等习惯的培养。

总之,学习知识和技能或者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父母用确认、鼓励、表扬等手段巩固孩子原有的良性行为,然后反复让孩子在这种行为中找到成就感。当孩子觉得学习等于快乐时,鼓励他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孩子在学习上就没有问题了。因为大家都愿意做开心的事。只有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才能激发他学习,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在家庭生活中,和孩子在一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影响力来源。父母的教育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但父母的情绪、态度、言行却为孩子提供了生动的榜样。如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那么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美好形象,会像一滴春雨,一滴滴清水,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而父母污秽的言行会像毒药一样侵袭孩子的灵魂。所以,家长在管理孩子的学习时,要时时刻刻、处处、事事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如何注重自身修养?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言出必行。古人云:“言必行,行必果。”就是要求家长言行一致,不要哄骗孩子。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随便许下承诺,但目标达到了,没有兑现。时间久了,孩子会不再相信父母说的话,会像父母一样学会欺骗别人。曾子杀猪的故事是告诉父母要对孩子守信用。

第二,树立学习的榜样。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终身的影响。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发展,发展的水平,都和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17世纪的英国诗人乔治·格尔贝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强调了父母对教育的影响。父母强烈的求知欲、好学的精神、尊重知识、崇尚真理的良好作风,对孩子来说是阳光雨露,是他们智力生活的灯塔。家长要有计划地购买一些报纸、杂志、书籍等文具,和孩子一起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孩子的学习,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又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

父母爱学习,懂艺术,家里充满了读书的氛围,孩子渴望学习,渴望进步。父母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更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学无止境”的榜样。

第三,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首先,要营造和谐的民主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尊重,对生活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孩子写完作业,可以和孩子谈谈对一篇文章的看法,或者和孩子比赛,看谁读得好,谁说的成语多。还可以在寒暑假或五一、十一假期带孩子出去郊游或旅行,让他们融入大自然,领略长城的雄伟、草原的辽阔、黄河的壮阔、江南的秀美,从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激发生活兴趣。

第四,参加学校活动。大多数学校都设立了“家长开放日”活动,目的是让家长走进学校,亲近孩子。看一看学校是怎么管理的,老师是怎么教的;看看自己孩子在课堂学习和课间活动中的真实表现,提高教育孩子的自觉性和方向性。因为学校毕竟是对学生进行正规教育的专门机构,有专业的教育者。他们教育过几百个孩子,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在教育理论上往往优于父母。而我们的父母,一辈子只能养活一个孩子,所以眼界难免狭窄,对孩子的评价往往有失偏颇。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主动到学校看望老师,主动向老师求教,虚心向老师学习,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同时,要千方百计激发孩子对老师的爱、尊重和依恋,因为孩子只有亲老师,才能相信老师。

总之,教学有规律,但教学没有固定的规律;学的好,学的不好。家长只有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勤动脑筋,掌握科学正确的管理方法,才能帮助孩子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指导孩子的学习。同时,家庭教育要讲究艺术:“创造性、多样性、灵活性;丰富多样,因地制宜;充满乐趣,自然和谐;情感饱满,超凡脱俗;充满机智和即兴创作。“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要采取灵活的方法,适合孩子的策略可以从各个方向入手,从一方面入手,也可以同时实施几种策略。只要对孩子的学习有益,不妨一试。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就会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