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思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面对培养教育的新问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用过去的传统教育方法很难解决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品德之间的矛盾。开学以来,我开展了以小学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实践探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准则。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知识,升华情感,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
培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年左右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的过程。养成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按照全面性、可行性、适用性、循序渐进、差异性的原则进行教学,并对学生现状提出要求。比如针对互相攀比的陋习,让学生知道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组织有趣的劳动,形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保持个人卫生,收拾好自己的书包和房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我结合社会、学校、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点,开展了“节约”、“纪律”、“规范”、“劳动”等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收集信息,“讲”“讲”勤俭节约的故事。主题班会举办“节约水电”辩论赛,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和班会宣传各种优秀品质的意义;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学生捐款献爱心,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让学生从实际观察中了解“每一粒都是辛苦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手拉手”相互交谈,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看到自己生活的幸福,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与社区的互动,老师与家长的互动,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总之,新时期的养成教育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既教育学生勤劳、孝顺、忍耐、感恩,又使他们成为具有效率与竞争、开放与创新、民主与法制观念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