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计算方法

如何教计算方法

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往往通过机械的重复和大规模的训练来关注计算的结果,而忽略了计算规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在课程改革初期,教师意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大张旗鼓地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计算教学中过于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课堂上充斥着“你怎么看”“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你来我往,减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如以前熟练。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扎实灵活,我们的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在只注重计算结果和方法的传统教学两个极端之间寻求平衡?以前很迷茫,尝试过计算教学改革。我来说说我是怎么教计算的。

一、计算教学与情境创设。

数学情境的创设是指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探索并逐步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主题图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践妥善处理。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仔细考虑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与学生实际生活不符时,教师要灵活处理。比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整堂课中,我以学生的实际材料为数学学习的场景,通过秋游前的准备、乘车去旅游区等一系列环节,将全班自然串成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学生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程度来看,他们非常喜欢这门课。德国教育家斯图尔德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能力,而在于启发、唤醒和鼓励。创设教学场景也是一门启发、唤醒、鼓励的艺术。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时,创设问题情景就像往学生头脑里扔了一块石头,一定会激起思维的波澜。可见,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第二,正确区分情景在计算教学和解题中的不同作用。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把计算和解题割裂开来,纯为计算而教,使得计算教学明显与现实生活脱节。在课改初期,教师往往设计丰富的情景来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情景与教学的合理关系,导致计算课和解题课界限不清。然后,我们还需要理性思考,是否要在计算课上使用场景。在我看来,计算教学需要场景,更重要的是要合理使用。比如高二第二册,有这样一个场景。(1)二班(1)和二(2)班可以同舟共济吗?(2)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吗?该计算内容从乘船的现实生活中提取学习素材,借助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设计场景时,意在让学生通过一条船68人,四个班人数的相关数学信息,画出学习的计算内容。提出问题后,重点说说31+23和32+39怎么算。比如前者计算1+3=4,然后30+20=50,最后50+4=54,后者计算32+30=62,然后62+9 = 765432。也就是专注于算术和算法的学习。如果把这个场景放在一个解题类中,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要这样列31+23,因为二班(1)和二班(2)的人数可以知道他们是否可以同乘一条船,所以要做加法,也就是分析所谓的数量关系。两者的侧重点完全不同。计算教学中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分析所提供的数学信息与所要问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一旦他们偏离了这个中心,计算教学就会失去方向。

第三,关于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

既然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那就应该让学生在找到自己的方法,认为哪种最适合自己之后再去使用。一个算法不会在一个类之后被搁置。学生对他们找到的方法有积极的感觉。解决问题时,学生喜欢用自己的算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不断反思,发现原来的方法不适合自己,改进自己的方法,找到最好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培养他们能力的过程。所以,当呈现算法多样化的时候,老师不必急于把最优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摸索过程中得到最优的方法。也符合认知规律。比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课程中,23+31=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计算方法,可以是23+30=53,53+1 = 54;也可以用20+30=50,3+1=4,50+4 = 54;也可以用垂直计算等方法。只要学生能想出并计算出正确答案,就可以允许他们使用。他们用了之后,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所以在下面的32+39=,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最优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优化多种算法可以帮助学困生适当掌握一种理想的算法,一节课下来不用学任何方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需要优化,需要及时优化。当然,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也要遵循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差异。当学生只能想出一种计算方法并且这种计算方法是合理的时候,教师就不必为了追求多样化而要求学生继续思考如何计算。

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在新的理念下,倡导多元化、现实性、趣味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主体性、积极性、自信心、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经历了获取知识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我决定不再给所有能独立思考、能合作探究的学生做代理,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好地发掘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多思考,多做,多实践,教学形式不同,方法多样,让学生广泛参与。

第三,多样化练习是计算教学的延伸。

数学计算教学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巩固练习。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和技巧的重要途径,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有力措施。同时,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并及时发现错误,加以改正,提高练习的效果。传统的计算教学只追求数量而不考虑形式,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中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但在课改初期,重探究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计算不稳定的不良倾向。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需要巩固实践,也需要考虑学生不同的实践形式。计算课相对应用题课和几何课来说比较枯燥。练习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知识的积累,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讲座结束后,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尝试使用算法。通过练习和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指导,纠正空缺,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计算教学的练习包括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巩固练习是基础练习,也是例题的模仿练习。它的主要目的是巩固获得的新知识。综合练习是指题目全面、灵活,有一定的变化和发展。其目的是脱离模仿,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到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练习可以安排不同的形式,如学生独立计算、同桌匹配密码、开小火车、抢答题、学生自己补题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纵观当前的计算教学,既要继承课改初期扎实有效的传统计算教学,弘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又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总结传统教学和课改初期的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使计算教学在算术、算法、技能三个方面和谐发展和提高,真正倡导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