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黑板报的版面?
1.文本
在版面设计中,首先要对所写稿件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看文章有多少,每篇文章有多少字,在版面上占多少空间。然后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安排文字稿的位置。要注意把重要的文章放在突出的位置,其他文章如长文章和短文章可以交替排列。文字稿多为横排,少量文字可根据文字内容进行竖排,但竖排文章要短小精悍。
2.页眉
在安排文字稿的时候,也要考虑选择什么页眉。标题绘画是为了配合文章内容或根据版面需要而设计的。可以和重点文章的标题一起涂,单独涂在题目旁边,也可以涂在文章中间。页眉图片通常安排在页面的左上角、右上角或中间。
3.标题
标题是根据文章内容或版面的一般需要来安排的。标题可以分为两种:横幅标题和文章标题。横幅标题是整个版面的主题,大多水平排列在版面上方,或者垂直排列在版面左侧。文章标题是每篇文章的标题,可以和题画图一起使用,也可以横放或竖放在文章的上方、左侧或中间。
4.说明
插画又称黑板画,是根据版面文章内容的需要而安排的。插图要紧密贴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画在文字的侧面,也可以画在额头上,图形可大可小。但需要注意的是,插图不能太多,以免挤占版面。
第五步:差距
所谓空白,就是在版面设计中,要注意在文章、页眉、标题、插图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不能在黑板边缘画字、页眉、标题、插图。要留“天”、“地”和左右空隙,周围至少要留一个字的空间(一般5厘米左右)。零件之间的间隙取决于需要。太小的话会显得布局拥挤,“不透气”;过大的话会显得布局松散不紧凑。
总之,黑板报的版式要求文字编排得当,标题、题名、插图搭配得当。做到整体布局,穿插灵活,重点明确,组织清晰,做到版面美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黑板报的设计技巧
副标题:
作者:匿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量:8221更新时间:2005年9月23日
众所周知,黑板报是班级环境建设的主阵地,在美化班级环境、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黑板报逐渐成为班主任工作中被忽视的角落,它的作用似乎只是装饰教室墙壁,应付上级检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由于学生认知和能力的特点,大部分双周黑板报都成了让班主任头疼的事情。于是,写几个大字,画一个简笔画,就成了“新学期,新规划”、“庆XX节”、“金秋”等黑板报永恒的主题,不费时省力。
如何让黑板报活起来,让它真正成为会说话的黑板,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能力,引起了我的思考。通过实践,我觉得班主任不妨指导学生在黑板报上开辟以下小栏目,为黑板报增添新鲜血液,使其生动活泼。
第一栏:“小气象站”
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关注每天的天气变化,及时更换衣服,也是人的一种生活技能。为了让我班的同学养成每天听天气预报的好习惯,我充分利用黑板报的空间,开辟了“小气象站”专栏,里面有日期、天气、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小气象员等等。全班按照座位顺序每天轮流当小气象员,听天气预报,做记录。两个月后,每个学生都做了小气象,这个栏目也成了学生关注的角落。偶尔有一个做小天气预报员的同学忘记听当天的天气预报,会有同学马上告诉他天气情况。“明天要下雨了。带上你的伞。”“这几天天气特别冷,气象台提醒大家预防感冒。”这些话原本是老师用来提醒学生的,现在却变成了孩子互相照顾,甚至反过来提醒老师的话。
小专栏2:“班级明星榜”
表扬和鼓励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自己的名字被老师写在黑板上进行表扬,那是一种莫大的喜悦,其激励作用远不如口头表扬。因此,我们可以在黑板报的一角设立一个“班级竞赛明星榜”的专栏,可以专门设立优秀作业明星、卫生保洁明星、积极发言明星、文明遵纪守法明星、认真两操明星等。,并围绕班级管理目标争创星级,可根据实际情况每天或每周评定一次。如果班里的中小干部工作能力强的话,评价和公布可以交给小干部,班主任只需要一点点辅导。实践证明,这种无声的表扬会激励学生进步,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氛围,有利于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形成。
第三栏:“用你的大脑”
谜语、脑筋急转弯等问题很受学生欢迎。它们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探索的兴趣。但由于教学任务等原因,老师不能经常问这样的问题。教室后墙的黑板报为其提供了机会和空间。本栏目可以采取学生出题,学生回答的不定期出题方式,猜对了就改。谁猜对了谁就有资格进入下一个问题,他的名字可以光荣地写在提问者一栏。这种黑板报成了学生们课后谈论、欢笑、争论的天堂。还有谁不喜欢看?
像这样的栏目有很多,比如“每天一个为什么”、“知识的百花园”,可以向学生传递百科知识;《为你祝福》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如果把黑板报比作电视屏幕,那么这些小栏目可以算是传统节目。虽然学生写的字不够漂亮,画的插图有些幼稚,但其内容符合学生实际,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这样的黑板报才是最美最有活力的。把黑板报交给学生培养,它会一直创新,百看不厌,得到孩子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