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落实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要求。多读好书可以使人明智,增长见识,丰富精神世界。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对课外阅读的价值认识不足,学生缺乏自觉的阅读兴趣,适应学生阅读的好书不多,对科学的阅读方法掌握不够,还有家长、教师等诸多因素。,都直接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在调查中发现问题的同时,也思考了一些对策,为家长和老师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好书,读全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总量有具体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
从学生现状来看,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大减的现象:大学生错别字令人担忧;从小学生的情况来看,课外阅读显然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也许教育部已经发现并正视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发布了小学生必读的课外阅读清单。在语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几年前,我校开设了学生课外阅读“自由阅读”班,每年举办“金秋”读书节,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背诵作为考试内容。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加强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二。调查时间:2006年8月12日-2007年10月8日。
3.受访者:
六年级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和鉴赏能力,这就为课外大量阅读提供了可能。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策略的研究,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在我校区随机抽取120名六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和相关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和坐谈的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中发现的四个问题
对收集到的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进行了整理和汇总,现将相关调查结果和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一)对课外阅读的价值认识不足。
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没什么帮助
影响考试成绩
我不知道。
人数
26
27
34
33
百分率
21.6%
22.5%
28.3%
27.5%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然而,一些学生和家长,甚至一些非语言教师,并不知道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总结可以看出,有高达22.5%的学生和家长不支持阅读课外书,27.5%的家长认为阅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的成绩,只有21.6%的学生和家长认为阅读课外书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由此可见,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沉重阴影,被誉为人类进步阶梯、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被如此无辜地“忽视”,让期待点燃智慧之火的孩子错过了“阅读的乐趣”。这是这群孩子的悲哀,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2)学生读的好书不多。
种类
文学
科学普及
喜剧演员
其他的
人数
43
30
36
11
百分率
36.8%
25%
百分之三十
9.2%
家里的书
超过100卷
五十多卷
不到五十卷
人数
10
63
47
百分率
8.3%
52.5%
39.2%
阅读是一种精神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拥有高尚心灵的人交谈。因此,找到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并不乐观。从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25%的学生喜欢看科普,30%的学生喜欢看漫画,只有36.8%的学生喜欢看文学书籍。更让人心疼的是,家里的孩子只有8.3%读过100多本书,44%读过50多本书;根据其他数据(阅读时间),多达52%的家长只是偶尔带孩子去书店。在许多情况下,孩子们要求他们的父母带他们去。在这些家长中,62%的家长给孩子买书,既有作业本,也有课外书,包括漫画书。学生课外读物种类和数量的单一和匮乏,无疑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最大障碍之一。
(3)学生自觉对阅读不感兴趣。
频率
每天阅读
经常阅读
偶尔阅读
人数
25
四十二个
53
百分率
20.8%
35%
44.2%
自愿阅读
家长和老师的要求
我不知道。
人数
33
48
39
百分率
27.5%
40%
32.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时,不需要老师和家长来监督。当学生形成了阅读习惯,一切都会水到渠成。调查显示,只有20.8%的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只有35。%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更令人担忧的是,44.2%的学生只是偶尔看课外书。在学习的学生中,有40%是应家长和老师的要求阅读课外书,只有27.5%是兴趣爱好。原因是许多文献表明,电视、视频、电脑游戏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2%的学生每天看电视超过一小时,26%的学生每天看电视超过半小时。30%的学生经常上网...数据显示,相比课外书,更多的学生更喜欢电视,但如果学生过于依赖视听资料,这些画面确实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但久而久之会削弱孩子感受语言的能力,削弱孩子的创造力。
(四)教师方法指导不当,检测不力。
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情境
每次都是。
有时用于其他目的。
人数
84
被引导(58)
没有指导(26)
36
百分率
70%
69%
31%
百分之三十
调查显示,30%的语文阅读课不是用来阅读的,而是用于其他用途。甚至在阅读课上,有的老师我行我素,让学生“自由发展”,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久而久之,学生根本读不下去,有的学生就是边读边聊。据调查,80%的学生希望老师在阅读课上指导他们,89%的家长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希望老师能在阅读方法上指导学生。可以说,一个没有使学生形成一定阅读能力,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老师,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但是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有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把考试放在第一位,坚持这个原则,教什么考什么。即使学生有课外阅读,也是在考试模式下拐弯抹角,让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失去了课外的沃土。
动词 (verb的缩写)调查后的思考与对策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以下思考,以期尽快改变现状,使我校区的课外阅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1)培养阅读兴趣。
书海茫茫,何处是舟?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兴趣应该说是最重要的。有专家认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是热爱阅读的人,尤其是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从情感上感染学生,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多读书,多体验,多思考,逐步培养受益终生的阅读习惯。同时要强调家庭阅读氛围的重要性,倡导快乐阅读,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只要他们对某事感兴趣,他们就会努力去做。
(2)教授阅读方法。
为了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遵循三个结合的独创用法:(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以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的课外读物为“纬”,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从而构建一个“经纬贯通”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传递,使课内外相得益彰。(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力、口语相结合。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外书后,以读后感和日记的形式,发表对文章内容的看法和想法...(3)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为了充分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如“金秋读书节”、“校园故事节”、“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阅读的成功和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3)养成阅读习惯。
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创造条件或者利用学生的其他行为动机和需求进行迁移,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必须的事情。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督促孩子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不是只走形式,要定期和同学交换书籍,增加阅读量。我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阅读效果。如:读完写;通过名字读一个你喜欢的故事;把你最好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各种形式的生气、主动的检查活动让学生变得有趣,从而更好地将学生完成作业的意愿和自尊心转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因为学生觉得阅读是有效的,他们意识到这是他们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老师的要求和指责。
(4)选择阅读的内容。
读书是个人的事。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有些人喜欢小说,有些人喜欢散文,有些人喜欢诗歌...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修养水平不同,对书籍的喜好也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喜爱、迷恋、专注、偏爱,都表现了读者对某一类书的喜爱。只有你喜欢,你才会愿意全身心投入读书;只有喜欢,阅读才能成为一种智能活动。儿童对此也不例外。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有责任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建立合作关系,保持适当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