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留守儿童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阶段综述
总结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外出打工。只是近几年瑶区的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由于瑶区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养成了独立生活的好习惯,但也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监督。同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瑶区儿童心理扭曲,不良生活习惯逐渐养成,导致瑶区出现大量存在一定问题的留守儿童。
大坪中心小学是连南县瑶曲中心小学之一。这里的学生都来自瑶区的农村家庭。在学校里,留守儿童占据了相当大的分量。在班级里,他们要么孤僻,要么盛气凌人,我行我素,给班级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更是堪忧。受瑶族语言、文化背景和家庭观念的影响,瑶区小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积极,被动接受知识,不预习课文,甚至不做作业。父母给的零花钱大部分用于吃饭、玩耍,很少有资源用于学习。在课堂上,留守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喜欢捣乱。读课文时不能问自己的问题。课后,留守儿童贪玩。他们不喜欢问学生关于学习的问题。遇到不会做的题就喜欢跳过去,不喜欢问老师同学。鉴于此,我们选择了“调动瑶区留守儿童语文学习积极性的研究”,以培养瑶区留守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瑶区学生的教学质量。本课题的研究是学校教学研究的需要,是学校开展综合性工作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的意义
对于教师来说,留守儿童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困扰千千万万教师的问题。本研究对学校顺利开展留守儿童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从学校层面,可以找到具体可行的对策,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改善留守儿童被动学习的状况,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教学和科研的意识,形成善于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时分析问题的习惯,找出留守儿童学习落后原因的个性和* * *性,更好地因材施教,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其次,“新课程”实施以来,虽然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但“以人为本”一直被放在课程改革的首要位置。但小学语文教育如何走出耗时低效的阴影,让学生在学习中回归快乐?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找到培养兴趣的策略,从兴趣入手,为学生快乐学习提供快速通道。同时,在我们瑶族地区,像我们学校这样的学校不在少数。我校的成功研究将为兄弟学校提供经验,为留守学生的学习转化树立信心。我们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既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贡献,也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基础的工作。
(3)概念的界定
小学姚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但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一方或他人监护的儿童。本研究实验的对象是父母都外出打工,但被留在家里或在学校周边租房,别人照顾或自己照顾的农村孩子。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使留守儿童对语文产生兴趣,主动学习语文,使语文学习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意志。通过对瑶区小学留守学生的态度和学习习惯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数据分析、科学研究,探讨提高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积极性的策略,有效提高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第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哲学观:“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给学困生更多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收入。这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教学理念是和谐统一的。
2.心理学观点:认知过程是指人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的客观要求的反映,它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的周围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有关的外部刺激,吸引有机体的活动,使需要得到满足成为可能。这说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语文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提高知识和能力是可行的。
3.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要从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年龄特点等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第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通过详细的调查,找出影响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积极性的主客观因素,通过具体的实践尝试,探索提高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有效对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习成绩,使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非留守儿童一样在学校健康成长。同时,通过参与行动研究,提高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会做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的内容。
1.培养我校留守儿童积极学习,大胆答题,课前自觉预习,听课注意,复习及时有效,书写认真,阅读能力强,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教师对课堂上留守儿童的鼓励和信任,调动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教师在课堂上刻意安排各种教学活动,激发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总结我校培养瑶区留守儿童稳定持久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探索提高小学瑶区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积极性的策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从而大大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从事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收集相关数据,从多个角度对比分析留守学生学习转化的研究数据,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家访法等科学方法,对瑶区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了科学的归因分析,从而更有效地探讨了如何提高留守学生后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不断研究、修改和完善提高留守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方法,从而形成一套提高留守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4.案例研究法。在本研究过程中,我们选取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厌学留守学生,通过跟踪、教育、谈话、家访等方式进行定期总结分析,形成个人个案研究报告。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不断反思、改进、总结经验。
四、项目的实施过程:
(1)成立课题组:项目负责人唐连洲负责查阅资料,论证立项,组织、协调、实施活动,收集、积累、保存、整理资料,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经验,做好项目结题工作。课题组成员:李迈万金、黄、魏小燕。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制定了个人研究计划,积极参加项目活动,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及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定期汇报。
(二)研究时间和对象:时间:2011九月-2014五月对象:参与实验的教师所教班级中的留守儿童。
(3)研究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11 7月-1 10月),学习有关留守儿童的理论知识,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收集研究资料,讨论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申报和论证。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5月)。
1,理论学习
课题组成员通过认真查阅资料,了解了目前国内其他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工作和积累的经验,了解了与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关于留守儿童的相关理论知识,明确了留守儿童的定义。
2、调查的实施
2011年9月,行动研究组按照计划和要求,开始了全面的班级调查。调查采用了统计、问卷、访谈、讨论和观察等方法。首先,通过全校范围的统计,确定学校留守儿童的数量和类型。然后对这部分父母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及其临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临时监护人、班主任、学科老师进行访谈和讨论,有针对性地了解和补充个别问题。从而全面真实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以及对临时监护人的看法。2011至10,课题组成员对为期一个月的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了解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分析了影响其学习成绩的原因。
3.练习和尝试策略
从2011,11进入对策实施阶段,这是行动研究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在这一阶段,成员们试图在实践中实施这一战略。在行动过程中,我们多次召开科研人员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各阶段的具体工作。明确责任具体到人,各有分工,全面展开。鼓励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1)留守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老师特别关注。因此,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拉近与留守儿童的心理距离,主动了解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困惑,给予他们一颗母爱之心。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指导,放学后多交流,平时多观察,遇到困难多帮助,尽快解决问题,做留守儿童的贴心人。
(2)为留守儿童提供机会,创造机会,让留守儿童表达自己,增强自信心。要求教师利用班级活动,多举办“故事讲座”、“诗歌朗诵”、“文艺晚会”等活动。不仅要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还要有目的地让他们做节目主持人。通过这些平台的展示,让留守儿童增强乐趣。
(3)教师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课外辅导。
调查结果显示,80%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处于较低的地位,困难很多。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的讲授理解不透彻,对作业分析理解不到位,完成起来有些困难。所以老师会多给他们“偏食”,利用课间、中午、放学等课外时间多辅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天堂。只要老师尽力给他们提供好的机会,特别是留守儿童是可以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老师的积极配合下,课题组为留守儿童的幸福生活创造了诸多条件。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内向,难以融入班级群体,难以与其他同学和谐交流。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能主动向老师或同龄人寻求帮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因此,为了提高瑶区留守儿童学习汉语的自信心,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亲身感受汉语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学校还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了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班级和学校集体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小组手抄报比赛、听写比赛等。很多留守儿童在比赛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也学会了在学习中与同学沟通合作。通过班级和学校举办的“我学习,我快乐,我学习,我进步”读书活动,让留守儿童体会到读书的好处和快乐,进一步提高了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5)把课堂作为研究的主阵地,提高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我们开展了“提高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的课堂教学实验;同时,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分组备课,制定辅导计划;实验老师上课,其他组员看课,课后讨论批改;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索,提高,再实践。并着手收集分析相关数据,拟定论文原型,拍摄教学纪录片,形成阶段性成果。4.反思总结,形成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积累经验,总结从经验中上升的具有普遍性、时代性、操作性的实践和理论,撰写了一批具有指导性、辐射性的经验论文。
第三阶段:成绩提升阶段(2065438+2004年2-5月)。在研究的基础上,对实验研究的材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完成“项目研究报告”。在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对成功的个案、研究笔记、专题论文进行整理汇编,形成课题结论的附件材料和过程材料。召开课题结题现场会,邀请专家对成果进行鉴定验收。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两年多来,通过本次研究,我们的教师对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各班留守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改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一)理论成果1:语文学困生现状及原因分析。通过课题组成员对全校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和科学分析,形成了《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报告》、《学困生写作问题调查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论文》、《识字教学中学困生问题探究》。每个班大约有3-5个学困生,而且随着年级的提高和知识的深入,学困生越来越多,学困生问题突出。通过分析研究,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有:1。个人因素(1)缺乏上进心,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数学困生缺乏学习目标,不能持之以恒地学习。自制力差,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违纪。作业拖拖拉拉,平时贪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学困生考试屡屡失利,长期处于班级“垫底”。在内心深处,他们普遍非常自卑,缺乏自信,心理敏感脆弱。(3)学习方法和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课前不预习,上课不知道记笔记或做标记,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巩固,不喜欢课外阅读,知识面窄,导致语文学习困难。2.环境因素(1)社会因素。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游戏和网络的盛行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便利,但也强烈吸引着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沉迷其中,产生厌学和弃学情绪。(2)家庭因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大部分受隔代爷爷奶奶的教育,长期在缺乏父爱和母爱的环境中长大。另外,爷爷奶奶只知道溺爱,不知道管教。有些家长虽然在家,但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粗暴简单,导致这些孩子有学习困难。
(2)理论成果二: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课题组成员在前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专题研究,不断反思总结,撰写了《分层教学促进学困生发展》、《谈让小学学困生主动学习的策略》、《优化学困生作业的思考与实践》等一系列有价值的经验论文, 《谈高年级学困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中高年级学困生有效预习指导》《初级语文》
1.以课堂为中心,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分层次备课,学困生可以有的放矢的转化。教师根据本班学困生的特点分层次备课,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困生的转化同时进行。我们集体备课,通过典型课研究分层教学的方法,把教师典型的分层教学设计编成一本书。(2)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识字状况的差异,识字教学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学困生的识字能力:a .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识字过程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课的教学效率,为提高学困生的识字能力创造有利条件。b .教学生识字的方法:从汉字的构词特点入手,不仅能让学困生更好地把握汉字的声、形、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让学困生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②写作教学首先要从上好一堂写作课开始。教师要在明确写作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写作,所有作业都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其次,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和鼓励性的评价,可以激发学困生写作,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再次,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困难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功转化。(3)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当降低学困生的难度,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增加他们课堂互动和交流活动的机会,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鼓励学困生多读课外书,教师定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生动有趣的课外书,组织学生互相借阅,激发阅读兴趣,使学困生从害怕阅读转变为热爱阅读,从而达到丰富积累的目的。④口语交际教学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学困生缺乏信心和勇气。教师不断扩大口语交际的范围,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激发学困生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表达的自信心,使学困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5)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一是捕捉一点点真实,提升写作兴趣。只有真实的东西,学生才能写得生动、具体、有感情。关键是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个道理,进行有效的引导,抓住机会提高学困生的写作能力。二是找到亮点,鼓励创作欲望。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困生的“差生”。让学生从我们的评论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所带来的收获,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激发更强烈的作文兴趣和写作欲望。三是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对于在写作上有进步的学困生,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展板、学校小广播、学校网站、博客等方式展示他们的作文,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3)课后,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加强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作业设计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个性化的内容,进行分层次的作业设计。为学困生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实践机会,让学困生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自由选择作业中掌握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作业评价要人性化。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即使进步不大,老师也要及时给予各种形式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觉得只要积极投入就会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老师在班里设立专栏,展示学困生的优秀作业。每学期学校都会颁发“学困生学习进步奖”来鼓励他们。到目前为止,全校已有65名学困生获此殊荣,极大地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动力。班级开展“帮一个,多帮一个”活动,让资优生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教师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缺补缺,帮助学困生分析原因,找出方法,争取进步。
2.抓住教育机遇,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研究中,我们课题组以“十个好习惯”和“让好习惯伴随我一生”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教育,督促他们形成“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困生创造展示个性的机会。先后开展了经典阅读和美式英语阅读比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历史的选择”讲故事和征文比赛、书信征文比赛、“在党的阳光下”——建党90周年集邮知识演讲比赛、“多彩杯”读书写字比赛、“庆国庆”书画比赛、学生电子报纸绘画比赛、阳光体育广播操比赛、眼保健操比赛、乒乓球比赛。在这些阶段中,学困生展示自己,让学困生捕捉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变得更加自信、自强、自立,从而发掘自己的潜能,促进自我觉醒、自我辅导、自我发展。
4.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三)学困生的可喜进步持续了两年。课题组的老师关注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学困生的转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D)研究小组成员的迅速增长。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2.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3.老师们学会了如何做研究。
在教育领域,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改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低的问题;学困生的转化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困惑和矛盾,但是我们要真正解决这些新的问题,面对这些新的困惑,解决这些新的矛盾。单纯依靠旧的经验已经行不通了,需要借助研究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
4.教师更新了他们的教育观念。
作为教师,依靠传统的老经验、老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已经不再有效。以研究为己任,以研究者为己任,借助研究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是极其必要的。以一个研究者而不是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学校和课堂的场景中,拿起研究的武器,预测你的行动可能引起的变化。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就能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状态,使自己成为真正的研究型教师,实现“研究型学校”和“科研强校”的目标。
(五)专题资料的形成。
六、研究的体会与思考:近两年来,课题组成员深刻认识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收获之路艰难。我们普遍觉得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更难,但更有成就感。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深入思考:1。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点是学校教育,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也不可或缺;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只要各方重视,相互配合,学困生的出现是可以避免的。2.转化学困生的策略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不断完善。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的责任,学困生的辅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来实施。教师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在未来更有效地教育和教授学困生。3.学困生的教育需要爱心、耐心和细心,对教师各方面素质要求更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才能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取得实效。虽然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大部分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进步。但仍有少部分学困生转化效果不明显,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六、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借着新课改的东风,我们正沿着这个轨迹,组织课题研究者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实践,试图有针对性地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上的问题,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以各种调查和文献检索获得的材料为基础,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缺乏“生活关怀、行为管教和学习指导”,进而认真分析其特点和原因,试图从思想、行为、习惯等角度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当然,本文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文献收集范围有限;调查的范围太窄;另外,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我们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进行细致的实践研究。在一起忙到要放假搞研究,家人都反对。调查项目片面、片面,未能分析和讨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的所有问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个体问题的分析来源是基于个案反映的情况和网络收集的信息,可能不具有代表性。这些不足和缺陷必然会影响研究的整体质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补充和修正。当然,我们课题组也写出了自己的适合提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对策和措施,并介绍给兄弟学校,以便取长补短,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为贫困农村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推进“和谐校园”、“文化校园”创建进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