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外辅导的辅导形式

一、学校和老师办的辅导班。其中一种是学校组织的正常课外辅导,即学校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增加的课外教学时间,由学校公开组织,为考试补充知识或加强练习,是当今中国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下的权宜之计。另一种是老师认为学生有必要进行课外辅导的校外补习。一般在教师家中进行,辅导内容与课程密切相关,多为课堂知识的巩固和适当延伸,属于有偿服务,成本较高。后者的好处是教老师,对课堂教学内容把握到位,对学生了解全面深入,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但缺点是,一些老师可能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往往将本应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学任务转移到课外完成,而不参与这种辅导的学生往往会在成绩评定中受到影响。为此,很多家长被迫支付高额费用让孩子参加这种课外辅导。

二、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办的辅导班。培训机构分两种。第一,它有自己的教学场地、管理制度和老师,就像一个小学校。他们通常利用学生的假期,根据不同的科目和学习阶段组成班级,由培训中心聘请的专职教师授课,并有一系列的成绩考核方法。由于培训的类型不同,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课外辅导,可以学到很多课外知识。培训中心往往采用小班化、多样化、互动式的教学,注重将小组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只是如果学生年龄太小或者能力不足,很容易因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脱节而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导致两种知识都学不好。二是社会专门为无法消化校内知识的学生组织定向补习班,由在职或退休教师授课。内容基本就是大纲复习和大量的强化练习。这种辅导班由于与所学课程联系紧密,实现了“补差价”的目标,往往受到家长的追捧,但承办机构的专业水平差异较大。教学场地多为租用的商业建筑,或者学校放假后闲置的教室。他们管理松散,大多数没有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师资力量也是参差不齐。有些辅导班挂着名校老师的金字招牌,其实是大学生临时上课。另一方面,在管理上,这种补习班往往受学生太多的影响,老师不注重课堂秩序和教学互动,基本不进行个别辅导,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第三,本科导师。这是课外辅导的一种常见形式。一般是学生家长通过熟人、中介、报纸广告找到符合需求的大学生。经过接触、见面、沟通、试教,双方最终达成课外辅导协议。地点一般在孩子家里,一周几天每天都去,按小时收费。辅导的内容主要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家长布置的学习任务为主。教学方法和手段一般是由大学生自己决定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成绩。这种课外辅导是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互动性强,受第三方干扰少。有利于根据孩子不同的学习特点,逐一解决课堂遗留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其薄弱环节的练习。在这种辅导形式中,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无疑比以上任何一种形式都要好。家长甚至可以直接参与辅导过程,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且本科导师里的收费相对于专任老师来说是比较低的,适合经济条件不太宽裕的家庭。但是本科导师的劣势也很明显。因为授课老师都是大学生,在学校基本没有正规课堂教学的经验,尤其是大量的非师范类大学生。他们没有系统科学地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中小学的教材教法。教学时主要是用各种辅导用书,或者在学习这些知识时直接按照自己的方法教学生,往往因方法不当而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