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学排名前十。
1,成都市实验小学:成都市实验小学位于成都市人民中路一段22号,是一所“实验研究”。辅导当地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校园布局合理、师资力量充足、校容整洁、环境优美的小学,曾获得“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239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学校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其雕塑充满了生命力和教育意义,如“飞向未来”、“种子绽放新芽双手捧着未来”、“拿着金钥匙的人”等。
新建的教学楼已投资13万元。教室、实验室、图书室、艺术体育室、游泳池、风雨操场等。设备齐全,各种现代化教育设施一应俱全。学校还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校园网,所有教室和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一所现代化的小学正在逐步形成。
2.成都泡桐树小学:成都泡桐树小学(西区),地址:成都市琼楼路188号秉承“和谐教育,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成人成才,像泡桐树一样茁壮成长!”我们的校训是培养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的学生。
在喧嚣的城市里,有一片静谧的蓝海,那就是成都泡桐树小学。学校创建于1961年,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为泡桐树小学打造了美丽的校园、优良的校风、优质的教育、优质的服务。教学扎实,管理落实,科研求实,发展出四优四实的优质教育真实形象。
成都泡桐树小学创建于1961年,前身为省委子弟学校。学校创造性地实行“一校多区”的新办学体制。目前有三个校区,54个教学班,2800多名学生,168名教师,办学模式为2+4+6。
3.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创建于1908,前身是蜀兴女校附属小学。清末,四川著名儒生陆留日归来,带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变卖家产,先后创办了成都第一所蜀兴女校(成都师范学校前身)和蜀兴女校小学部,拉开了“精诚依恋小学,百年不辍”的序幕。
石成拥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先后被授予中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首批“文明单位”中的“校风示范校”、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校等称号,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省、市、区窗口学校,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初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初等教育除了教育的特点之外,还有独特的基本特点:一是普及性,二是义务性。
初等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德国。他们由城镇接待,传授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17世纪初,这类学校逐渐增多,成为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资产阶级革命后,欧洲各国和日本相继建立。
古代教学生读书的“小学”也叫“无知者学”,包含教育阶段和教育场所两层意思。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有《秋梦》、《圣紫晶》、《百家姓》、《钱文子》、《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取个别教学,注重背诵和练习。正在读书的学生也叫“萌生”。
现代学校和教育系统是由西方传教士介绍到中国的。19年末、20世纪初,何子渊、邱等中国近代教育奠基人成功引进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将平民教育纳入清廷视野。
在这种形势的压力下,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教育改革。1905年底,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度,全国推广新式学堂。宣彤元年(1909),地方科举真正停止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1915年,国民政府将小学堂改为国民学校,“旨在传授国民道德的基础和国民生活所必需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小学”分为小学和高等学校。他六岁入学,学了四年。毕业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升入高等小学(学习三年)。
此外,还设立预备学校,与国立学校和高等小学平行,“目的是给予初等普通教育并准备进入中学”。民族学校分为早期(四年)和晚期(三年)。1922,民族学校改为小学,预科取消。
1940年,国民政府实行所谓“管理、教学、教育、保健一体化”,规定每个乡镇设立一个中心民族学校(相当于中心小学),由乡长担任乡村壮丁队长和校长,每个民族学校设立一个(相当于小村),校长由学校主任担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乡(人民公社)一级设立中心小学,下设村(生产大队)。老龄化加速,儿童人口比例降低,小学生减少,小村庄开始合并。很多地方只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学,给离家远的学生上学带来极大不便。
新中国的小学制度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初中和高中之分,实行一致的小学制度,小学五年制,小学六年制。由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到初中不再实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