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为“杨乃武白菜案”平反?
清末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最关键的时刻,清廷甚至占领了重税的江浙一带。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在八旗绿营得不到重用的情况下,清廷只能被迫起用汉人官员,并赋予他们人权、军权、财政保障等诸多权利,让他们为自己平定叛乱。在这种环境下,以左、李鸿章为首的湘淮系异军突起,借着太平天国运动的东风,逐渐成为晚清朝廷最强大的力量。
到1873年“杨乃武与大白菜”案案发时,湘淮派已经占据了晚清朝廷的半壁江山。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左、湖广总督李宗羲、云贵总督刘月照、广西总督、江西总督刘坤一、福建总督孙、江苏总督、江西总督刘。
你想想,清朝的八个督抚(不包括光绪三十年建立的东北三省督抚),湘淮系占了五席,占据的两江、直隶是清朝最重要的地方。两河是清廷的税区,直隶是清廷的政治中心。多么巨大的力量!尤其是江浙一带,有近三分之二被湘淮系占据,可以说是江浙一带的日子。
“杨乃武白菜案”是发生在江浙一带,被湘淮系官员把持的冤案。
同治十二年(1873)十月十二日凌晨,余杭县令刘希同突然接到侍从的陈述,要求对葛品连的生母沈进行尸检,此人在一家豆腐店当帮工,于是立即上朝询问。经过一番追问,刘希同从葛品莲的亲属那里得到了整个事件的大致了解。原来,10月初九,一家豆腐店的帮工葛品莲在上班途中突然感觉身体不适,连续呕吐了几次,于是请假回家。回家后,他的妻子蔡晓(名叫毕秀姑,因为她喜欢穿绿色的衣服和白色的裤子,所以她被称为蔡晓)扶她到床上休息。休息没多久,葛品莲的病情恶化,不仅反复呕吐,还大喊发冷。
小白菜看到这个,问他怎么滴。葛品连说可能是丝虫病(风热感冒)复发,进补就能治好,并叫小白菜弄点桂圆和日本人参煎服。小白菜照他说的做了,去药店买了这些补药,煎了给他吃。但葛品服用后病情并未好转,反而加重,口吐白沫。此后,他的父亲请了医生为他治疗,但没有取得任何效果。就这样,到了十月初十的下午,葛品甚至死了。
本来他的亲戚对葛品连的死没有其他想法,都认为他是病死的。但是在他死后的那个晚上,他身体的口鼻突然流出了血(生气的时候流鼻血是正常的,嘴巴和鼻腔相通也是正常的,鼻血流回嘴巴也是正常的)。他的母亲沈看到后,怀疑葛品莲死于投毒,于是和所有的亲戚朋友商量,要求政府前来验尸,查明葛品莲是否死于投毒。没中毒就去送葬,中毒了就要求政府追究到底,还葛品廉清白。
所以,这是10月12日凌晨,葛品莲的母亲沈要求余杭县县长刘希同进行尸检的时候。
余杭县令刘锡通接到呈文后,事关性命,不敢怠慢。于是赶紧准备带村长和沈翔去现场勘验。正当他准备离开时,当地乡绅陈柱山碰巧来看望和治疗刘希同。陈柱山听说刘希同要去葛品莲家视察。因为他一直与杨乃武不和,他立即在邻居中散布关于杨乃武和小白菜之间恋情的谣言,并告诉刘希同,葛品莲不是病死的。邻居说杨乃武和小白菜合谋毒死了他。
后来,在相处的过程中,和他的妻子詹渐渐喜欢上了聪明的大白菜。因为葛品连经常在豆腐坊休息,不住在家里,詹经常请小白菜和妻子同桌。因为小白菜对阅读很感兴趣,杨乃武经常像老师一样教她阅读和背诵诗歌。起初,当詹还活着的时候,小白菜和的关系并没有受到非议。然而,随着詹的家人因难产而去世,而小白菜仍在怀疑中与同桌吃饭,他们的关系逐渐被人诟病。从此,“羊(杨乃武)吃了白菜(毕秀姑)”的谣言就在邻里间传开了。
刘希同听后,立即派人去打听,果然有传言说杨乃武和小白菜因为通奸而密谋毒死葛品莲。刘希同与杨乃武有私人恩怨,而杨乃武是诚实坦率的。平日里,看到地方官欺压百姓,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民做主。凭借以前的秀才身份和现在的举人身份,经常与县衙发生争执,或者把官员违法的事情做成歌谣、对联公之于众。因为他的名气,刘希同以前很讨厌他,但是他很无奈。此时,看到杨乃武可能卷入葛品莲被毒死的事件,刘锡彤岂能错过这个名正言顺公报私仇的机会?
之后,刘希同带领朝臣,沈襄和沈才全到葛佳太平间进行调查。沈翔到达现场后,开始了尸检。他发现葛品连的身体呈淡蓝色,口鼻流出淡淡的鲜血,身上有十多个大泡泡。这种情况在《冤冤相报》(南宋法医学家宋慈编纂的尸检专著)中有记载。服砒霜的特点是根部青一块紫一块,七窍出血,浑身是血。但沈襄用银针刺探尸体咽喉时,银针呈青黑色,无法擦掉,怀疑此现象为砒霜中毒(事后得知沈襄验毒用的银针未用皂角水擦洗多次,导致检测错误)。
尸检时,沈翔操作失误,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如果他负责验尸,他应该有一个严格的测试再次防止错误的人。但沈翔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尸检,在明知检验有误的情况下,仍不负责任地在尸检报告中填写“服毒”的结论。
所以葛品廉病死是历史真相。然而,在与杨乃武有旧仇的余杭县令刘希同的刻意作为,以及验尸员的不作为下,才诞生了轰动全国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合谋葛品廉因通奸而投毒身亡”一案。
之后,刘希同先把小白菜带回县衙审讯,用酷刑逼她招供。据上海《申报》报道,小白菜不仅被掌掴,还被施以“烧红铁丝刺胸,往锡龙背上泼水”的酷刑。连男人都受不了这样的折磨,何况是小白菜这样脆弱的女人。然而不久,小白菜忍受惩罚,被迫承认她和杨乃武被诬告毒死丈夫葛品莲通奸。
刘希同在得到小白菜的供词后,立即召见了杨乃武。因为杨乃武是新举人,不能按大清制度处罚,所以刘希同用小白菜的口供向杭州知府报了举人身份。杭州知府陈露接到刘希同的报告后,转呈浙江巡抚杨昌祚,由他上奏朝廷。同知接到报告后,没有怀疑他,就对杨昌卓的题目给予了御批。“部里都知道了”,于是杨乃武便名利双收。
本来,刘希同应该等到上级的批准下达之后,他才能处罚杨乃武。然而,刘希同似乎确信杨乃武作为陪审员的名誉将被剥夺,所以他在第二次审讯时拷打了杨乃武,但在酷刑下,杨乃武坚持说他与小白菜没有私情。
当然,因为小白菜已经承认了与此事有关,所以在杨乃武没有承认的情况下,刘锡通还是把密谋杀害葛品廉的罪名扣在了杨乃武的头上,并将此案上报其上司杭州知府审查。杭州知府,生于湘军。他一直不喜欢学者。在收到刘希同的报告后,他认定杨乃武是一个虚伪的人,因为偏见而不守本分。
就在陈露准备重审的时候,朝廷剥夺杨乃武陪审员名分的批复同时到了,于是陈露马上对杨乃武施以酷刑:跪在钉板上,跪在耐火砖上,夹住棍子,吊上平衡架...几番非人的折磨之后,杨乃武再也忍无可忍,只能被迫承认了他和小白菜因为通奸而合谋毒死葛品莲的诬告。
杭州知府陈露得到了这份供词,认为案件已经水落石出。于是在同治十二年(1873),十一月初六,陈露以奸杀丈夫罪被判处小白菜死刑,杨乃武以教唆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并上报浙江按察使蒯和孙。
接到案件后,公司秘书快和孙一开始就觉得案件可疑。作为举人,他意识到前途光明的杨乃武不可能为了一个农妇自毁前程。于是蒯和孙再次对杨乃武和蔡晓进行了两次质问,但此时他们经过多次刑讯逼供,已经心灰意冷,他们害怕如果不承认,蒯和孙还会再次用刑,于是他们都承认了刘熙同对他们的诬告。
但即便如此,蒯和孙还是不放心,在一审时打电话给刘希同,二审时打电话给陈露,询问庭审结束后是否有异常。试想一下,这两个人会承认有错吗?他们都信誓旦旦地说,这个案子无可辩驳,不存在不公正。蒯和孙见此情景,对案情毫无怀疑,但又感叹杨乃武实在不该盛装打扮,于是向浙江巡抚杨昌祚报了案。
浙江省省长杨昌卓接案后态度谨慎。为了避免出错,毕竟人命关天。如果他再举报,基本很难翻案。只有当刑部的公文到来时,杨乃武和小白菜才有生还的机会。于是,杨昌祚委派候补知县郑锡元隐姓埋名到余杭县调查,看看此案是否真如刘希同所说,铁证如山。只是可惜谨慎的杨昌卓用错了人。郑锡元一到余杭,就直奔刘锡通,向他说明了此行的目的,并接受了刘锡通的重金贿赂。
就这样,郑锡元在余杭什么也没做。吃了几天酒,回到杭州回复巡抚杨昌卓,说此案确是“无辜滥杀”。杨孟昶得知案情无误后也信以为真,于是完成结案报告,认为杨碧案证据确凿,维持县、政府、公司原判,上报法院。至此,此案似乎已经铁定。只要刑部的回文一到,杨乃武和小白菜都会死。
然而,它永远不会以杨乃武和大白菜而结束。就在此案等待刑罚审批之际,一度心灰意冷的杨乃武在杨乃武姐姐杨菊珍的苦苦劝说下,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把自己被刑讯逼供的真相全部写了出来,然后让杨菊贞交给妻子詹彩凤,后者在杭州各衙门申诉,但此案已被浙江巡抚杨昌卓上报刑部。如果翻案,无异于说杨昌卓。
看到杭州没有一个官员敢接诉状,杨居正决心去北京告圣旨。然而,因为在北京没有人,毕竟,没有人会为了一个被定罪的杨乃武无缘无故地得罪一个省级政府官员。所以可想而知,第一次控诉圣旨的结局自然是以失败告终。
就在第一次进京状告朝廷失败后,与杨乃武同系提拔的吴艺彤听说了这件事,决定帮他洗刷冤屈。吴艺彤只是一个举人,但身份不同寻常。他是当时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密友。不用说,胡雪岩是一位能听天由命的艺术家,与左、李鸿章等高官关系密切。结果,在得到胡雪岩的帮助后,杨菊珍又在1874去了北京,和北京的刑部侍郎夏同善取得了联系。在他的指引下,杨居正在北京拜访了30多位江浙的现任官员,向掌管步军的政府、刑部、都察院等部门投书申诉。
在江浙一带的30多名官员中,身为御史、法务部右侍郎的翁同龢地位最高。正是在翁同龢的运作下,这起案件最终得到了清朝两位最高统治者——皇太后的重视。
当时,慈禧在接到关于此案的报告后,也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打击权力隐约不可控的湘淮系的好机会,希望借此案提升下江浙系官员的地位,让他们打压下湘淮系的气焰,以维持朝野各种势力的平衡。
就这样,慈禧太后颁布了一道敕令,要求刑部责令浙江巡抚杨昌卓向有关衙门重申案情,以求得真相。杨昌卓接到圣旨后,将此案分配给湖州知府四光,与绍兴知府龚家俊、富阳知府徐家德、黄岩知府陈宝善共同审理。因此,该案件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关注。他们两人都不敢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酷刑,所以杨乃武和小白菜推翻了原来的有罪供述。
然而,就在翻案的时候,同知突然去世了。此时清廷忙于先帝的丧事和新皇帝的即位,无暇顾及此案,所以此案一再拖延无法结案。
光绪即位后,刑部给王树瑞上奏称杨昌祚等人“重审重案,意为偏案”,此案再次被带回世人的眼前。随后,慈禧赐王叔睿皇位,命浙江学政礼部侍郎胡瑞兰就近复查杨乃武案。从未担任过地方官的胡瑞兰,对刑法一窍不通。除此之外,他的左右官都是刘锡通收买的。在他们的鼓动下,胡瑞兰从一开始就对小白菜严刑逼供。
小白菜因为受不了这样的折磨,再次承认了与杨乃武合谋杀害丈夫的诬告。后来,杨乃武受不了这样的折磨,也承认了诬告。后来,胡瑞兰认为“经反复调查,口供一致,不存在滥用刑讯逼供”,于是以光绪元年(1875)十月初三日结案,并对两宫皇帝和皇太后奏称“此案无冤,拟按原审定罪”。
然而,当胡睿兰维持原判并将其交上去后,朝野一片哗然。在浙江,一些当地举人、学生和友人如、吴一桐、吴玉坤等30余人首先联名向都察院和刑部提出申诉,揭露白菜案由县、府、司、巡抚、钦贤审判、判决,均遭刑讯逼供,并非事实真相,并恳请法院彻查,昭告天下,以释疑虑。
随后,十八名浙江籍北京官员也联名上书都察院,强调此案调查中的诸多疑点,一致要求由刑部直接审理此案。江浙一派的皇帝翁同龢、夏通山、张嘉祥等,曾多次在两宫太后面前讲及此案,强调“此案不平反,浙江无人肯学上进”,只有在北京彻底审判才能澄清真相。
于是,在江浙学者和江浙派系官员的努力下,慈禧太后下达了“严惩杨乃武案”的命令。刑部官员在反复推敲的过程中,发现余杭县令刘希同对葛品廉投毒尸体的勘验结论存疑,于是请求并获得许可,随后将葛品廉的灵柩运回北京,对葛品廉的死因进行重新检验。光绪二年(1876)十二月九日,刑部尚书桑春荣率六名堂官、六名署官、四十余名验尸官,以及全体犯人见证,在北京海会寺公开开棺验尸。这个尸检的结果是唉,“葛品莲确实无毒,是病死的”。
从此,“杨乃武和大白菜”的案子曝光了。
光绪三年(1877),2月16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平反诏书:“宣告本案主犯杨乃武、葛碧无罪。但由于葛碧与杨乃武* * *同桌吃饭、念经、读诗,不守妇道,邀其议事,幕僚八十;虽然和葛没有通奸,但他们一起吃了经书,却不知避嫌。一百个职员,他们的皮革举人的地位没有恢复。”杨乃武和小白菜都险些丧命。
此外,造成这起冤案的官员还有刘希同、杭州知府陈露、宁波知府边宝成、嘉兴知府罗子森、候补知府顾德恒、龚世同、郑锡元、浙江巡抚杨昌卓、侍郎胡瑞兰等。,清廷也作出了判决:罪魁祸首是余杭知府刘希同,圣旨认为他是“因误”。按照计划,他被送到黑龙江赎罪,不准赎身。他被流放到黑龙江。杭州知府陈露、宁波知府边宝成、嘉兴知府罗子森、顾德恒、龚世同、浙江巡抚郑锡元、礼部侍郎胡瑞兰等,都被撤职查办。在这种情况下,被撤职查办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湘淮系的,可以说对湘淮系的打击相当大。
“杨乃武白菜案”之所以能够惊动慈禧,得到慈禧的支持,完全是因为江浙派和湘淮派的斗争。再加上慈禧有打击湘淮派,平衡朝廷各方势力的想法,所以杨乃武和小白菜有机会翻案。说白了,杨乃武和小白菜是晚清朝廷各种势力秘密博弈的受益者。
杨乃武出狱后,险些丧命。但释放时仍被控“与秀谷同桌吃饭,不避嫌,是文人之耻。所以他被打了一百棍子,也没有恢复”,所以他这辈子很难进入仕途。好在杨家世代经营养蚕,在胡雪岩的帮助下,断了仕途的索性在家乡专心养蚕。经过几年的研究,杨乃武培育出了一种具有孵化率高、抗病力强、茧层厚、色泽鲜艳等优点的蚕种(杨乃武将这种蚕种命名为“风神牡丹杨乃武”),受到了蚕农的普遍欢迎,从此衣食无忧。
出狱后,小白菜侥幸逃过一死,但也因“与杨乃武同桌吃饭,吟诵写字,不守妇道”而获罪,被杖打80下。回到余杭县后,因为无奈,发誓不嫁,便加入准提寺,跟主持慈云的老尼姑当徒弟,法名“包惠”。她独自在准提寺度过了50多年,于民国19年(1930)逝世,享年76岁。她临终前留下遗言:“杨二遭受了极大的不公,备受打击,终身残疾。这个时候,这件事是永远不会忘记的。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二爷的恩情今生无法报答,只有来世。我和二爷之间没有私情。这是纯粹的天真。后人若有疑惑,可借此文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