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整体备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的:
1.在实践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示法。熟悉毫米和分米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mm和1mm的长度概念,知道1cm = 10mm 1mm = 10mm 1mm。
2.会用合适的单位表示长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悉毫米和分米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mm和1mm的长度概念,知道1cm = 10mm,1mm = 10mm,1mm = 10cm。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 mm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运用概念正确表达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1。教学内容分析;
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是空间与图形知识中测量的内容。《课程标准》对计量的要求是:将计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认识到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测量这一部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一第二学期认识米和厘米;第二阶段是在高二下学期认识分米、毫米、千米。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毫米和分米,公里的知识安排在第二节。
在本课教材中安排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明确毫米和分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认识毫米和厘米、分米和米、分米和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以毫米和分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方法。此外,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帮助学生对长度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度有更完整的理解。
二、学习情境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初步理解了使用统一长度单位在测量中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比如将一端对准刻度0,另一端指向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这些测量值限于整厘米。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米和厘米比较多,比如操场长200米左右,身高1.38 cm等。,虽然和毫米分米的接触比较少,但是现在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他们不是不知道毫米和分米,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毫米和分米的名字了。但实际了解后发现,这些同学大多只能说出公司的名字。至于1mm和1mm的长度,他们还没有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表象,也不清楚为什么要用这些公司。他们对毫米和分米只有模糊的认识,需要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三、设计理念和我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节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指出“结合生活实际,用不同的方式体验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能够理解米和厘米的含义,认识分米和毫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测量问题,对测量的研究显示了数学的价值和实际应用。
(1)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通过学生体验计量的过程,我认识到建立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3)、在测量过程中,逐渐理解测量单位的实际意义,会适当选择长度单位,进一步培养空间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4)能够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算意识。
总之,在这节课上,我以厘米为纽带(厘米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长度单位)来连接米、分米、毫米。借助于测量,建立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示,并识别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前进速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尺秤、手测、手势对比、理解生活中的例子等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估算、实测对比、验证的过程中加强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的概念。
四、教案:
教学内容: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42页)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和分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65438+分米的长度表示法。
2.在观察、猜测、验证等实际活动中掌握1m =10分米、1分米=10 cm、1 cm =10 mm的前进速度。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逐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毫米和分米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mm和65438+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引发思考
老师:(展示市场上一款新的儿童饮料)你能不能先估算一下饮料盒的高度,然后再测量一下它的高度?
学生报告测量结果。
(可能有8厘米、8厘米半、8厘米5格、8.5厘米、8厘米5毫米等。)
老师:同学们,测量的时候,超过8厘米的部分不够1厘米。当我们无法用厘米准确表达被测物体的长度时,就需要用小于厘米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毫米的实际意义。]
第二,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
(1)了解毫米
1.知道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示法。
老师:你对毫米了解多少?尺子上1mm怎么表示?尺子上最小正方形的长度是1mm。)给同桌看看你要找的1mm。
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2分钟,在书包里找,找,摸,捏找到1mm,然后测量验证。看谁找到的多?
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为1mm。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磁卡的厚度大约是1mm。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大约是1mm。
生4:通过测量,我发现1盘的厚度大约是1mm。……
老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记住1mm有多长吗?
(学生捏1光盘或1便士或1磁卡,建立1mm空间概念。)
【设计意图: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mm的表征后,让学生自主寻找1mm的表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能动性,在头脑中建构1mm的表征。]
2.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了解毫米。
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毫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毫米用在哪里吗?(课件)为什么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或厚度要用毫米来度量?
学生:毫米是更精确的测量单位。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毫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毫米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探究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老师: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如何验证这个猜测?
学生数1 cm中间的正方形。
(课件放大尺图)重新验证
老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声音:1cm = 10mm 1cm = 10mm。
【设计意图:在观察、猜想、验证、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我摸索出了毫米和厘米的推进率,知道1cm = 10mm。]
(2)了解分米
1.介绍分米,学习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老师:猜猜这个饮料盒的吸管有多长?为什么?
从书包里拿出吸管。每个学生先估算长度?然后实际测量一下?
生: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
2.建立1分米的表示,实际估算一下。
老师:请在尺子上找1分米,并试着记住它有多长。
1: 1 cm和10 cm之间的长度为10 cm。
2: 20厘米到30厘米之间的长度为10厘米。
3: 15cm到25cm之间的长度为10cm。……
老师:你能估计这张桌子的大概长度吗?
为什么用分米作为计量单位?
生:毫米、厘米小,米太大,分米更合适。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测量、计数等实际操作感知1分米的长度,在建立1分米长度表征的同时,掌握分米和厘米的进度。]
3.研究分米和大米的关系。
老师:我们知道分米。请用手势和1分米,手势和1米对比。猜猜1米长多少分米?
生:10分米就是1米。
老师:用这个米尺来数验证的次数。你还能怎么核实?
学生:可以算出1 m =100 cm,1分米=10 cm,所以1 m =10分米。
老师:米和分米有什么关系?
生:1m =10分米1m=10dm。
三。摘要
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来的米和厘米,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用手势画1 mm,1 cm,1分米,1 m要多久?请用手势从大到小排队?你能找出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十进制)
【设计意图:通过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进行排队,让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进一步巩固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用手指来表示长度单位,用更形象的东西来辅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第四,巩固实践,拓展应用
淘气日记(课件)。
2007年4月6日星期五可以
今天早上,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匆匆忙忙洗了把脸,吃了早饭。在上学的路上,我看到一棵2厘米高的树被风吹断了,于是我赶紧找了一根1厘米长的绳子把小树绑了起来。我跑到学校,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一支1mm长的钢笔和一本4m厚的笔记本,认真做笔记。
请两个学生讨论一下修改。
动词 (verb的缩写)布置作业
1.你还知道其他什么长度单位?(千米、英尺、英寸、英尺、纳米等。)可以去网上了解相关知识,咨询父母。可以把自己在课堂上找到的相关知识展示出来,大家可以互相学习。
2.第二个任务是大家课后自由选择对象,选择测量工具,先估算,实际测量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记录测量结果。老师给你推荐了一个表格。
物体名称和测量位置
估计长度(高度或厚度)
实际测量结果
黑板设计:
教材
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教学内容,是苏联教育二年级的知识。这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的。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学生尺和米尺,并能数出学生尺上的大方块和小方块。他们知道1 cm就是10 cm,1 m = 100 cm。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为1分米和1毫米做手势。2、主控1分米= 10厘米,1厘米= 10毫米..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理解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学难点:理解1分米= 10厘米,1厘米= 10毫米。
第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直观演示
通过生动的课件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认识到分米= 1 cm,和1 cm = 10 mm。
2、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逐步理解1分米和1厘米。
第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思想
(1)实物展示平台展示一把学生尺子。
问题:同学们,老师现在这里有一把学生尺。你能给我们讲讲这个学生尺吗?
设计目标: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米和厘米的知识,知道学生的秤分大格和小格。1的大格子是10。每个1网格为1厘米。
(2)画一条长度为10 cm的线段。
问题:你能猜出老师打算用一句话介绍这个线段有多长吗?
设计目标:设置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度的单位。
2.新授予的
(1)展示场景(课件演示)教学分米
问题:从小男孩的介绍中,你发现新的长度单位是谁了吗?(学生:分米)
活动1:
要求:1。找出1分米离你的尺子有多远。
2.手绘1分米的长度。
设计目标:了解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感受一下1分米有多长。
活动2:
要求:用直尺在自备笔记本上画一条长度为1分米的线段。
问题:1分米的线段是怎么画出来的?
练习:判断下图是否为1分米。(课件展示了绘制方法,从比例尺5到比例尺115)
活动3:
要求:1,四人一小组观察米尺。
2.数一数1米中有多少个1分米。
回到开篇:我是这样介绍的。这条线段长1分米。你猜对了吗?
(2)继续讲授毫米(课件展示场景)
介绍:茄子老师在量我们数学书的厚度。你看,还不到1 cm。这时,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小于厘米-毫米的长度单位。我们来听听茄子老师是怎么介绍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的。
课件演示:尺子上1 cm中间每个单元格的长度是1 mm。
活动1:
要求:1。请用笔尖指着你的尺子数数。1有多少个正方形?黑板:1分米= 10厘米
请手工画出1mm的长度。
(3)课件欣赏1mm
你知道什么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来测量吗?
学生讨论,说,说
第四,巩固练习
1,在()中填入适当的数字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3分米=()厘米3厘米=()分米
30厘米=()分米50毫米=(分米
设计目标:使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之间简单的单位换算。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2.完成思考和行动2
学生独立完成
沟通:你怎么看?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
教学目标:第一,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不同方法;第二个数的简单方法,每个大单元格中间有一条很长的线段,把每个大单元格平均分成两部分,每部分是5个小单元格或5 mm。
3、以()天为生命的适当长度单位。
1小树高度2() 2电话卡厚度2 () 1床长2()
1铅笔长度2()一根钉子长度2()一根黄瓜长度2()
设计目标:联系生活,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四个长度单位的理解。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知道每个单位用在哪里。
4.群体测量
要求:1,两人同桌1小组合作。
2.用一把尺子量一下桌椅的高度,多少厘米和多少分米彼此接近?
3.做好记录,和全班同学交流。
5.完成后思考并做6。
课件展示了三条线段。你认为哪条线段最长?(学生自行解决)
全班交流思想,一个是估算和目测;另一种是用尺子量一下,标出长度,对比一下。从中学习正确的方法。
动词 (verb的缩写)全班总结
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一、会话介绍
在介绍这两位新朋友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老朋友。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已经知道了长度的单位(米、厘米)。请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分别有多长?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2.探索新知识
(1)了解毫米
1.看到我们的数学书后,你能分别估算出它的长和宽吗?(学生说)他们对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同桌两个同学合作,用尺子量它的长和宽。并且写下来,先想想,该用哪个单位?
学生数量,老师指导。
报告测量结果。
2.当测得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无法准确表达课本的长度和宽度。所以老师要介绍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一个新朋友——毫米。
老师出示尺子,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放大0-1。
老师:观察0-1之间的刻度线。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刻度线将1cm的刻度分成大小相等的单元格,一个单元格的长度为1mm。
问题:两个细胞有多长?那五个正方形呢?7 mm有多少个细胞?
老师:让我们拿出尺子,找到1 cm,用铅笔点一下,数一数1 cm有多少个正方形。(10),每个1单元格就是1毫米,那么1厘米是多少毫米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
老师板书:1cm = 10mm
4.你觉得毫米怎么样?(很小)在包里拿出一个便士,看一看,摸摸。这枚一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 mm,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是1mm的?(电话卡的厚度,10张纸的厚度)说说看,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一般是以毫米来计量的?
5.动手吧。教科书的第三面。集体修改。
6.拿出一枚一元硬币,用尺子量一下它的厚度。
有同学发现1元硬币的厚度并不是正好2mm,而是少了2mm。如果我们想对不是整毫米的物体得到更精确的结果,你会有新的愿望吗?
导读:其实还有小于毫米的长度单位,比如微米,纳米。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阅参考书,或者向别人请教,或者上网查找更多的知识。
(2)了解分米
1.(1)电脑演示:该饮料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新型盒装饮料(照片)。饮料高度8 cm,饮料配有吸管。请猜猜这根吸管有多长。
学生猜测并交流。老师总结:吸管长度必须大于8厘米。
老师:孩子真会动脑。现在这根吸管在你的桌子上。你想要测量它吗?它有多长?
学生开始测量,老师巡视。
⑶学生报告结果:稻草的长度正好是10 cm。
老师:10 cm的长度也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第二个长度单位族的新朋友——分米。1分米=10厘米
2.把手指放在尺子上,1分米有多长,把尺子放下把手举起来,和画图1分米对比。
3.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是一厘米左右?那么什么可以用分米来衡量呢?
我们可以量一下我们桌子的长度吗?可以先估算一下,也可以手绘。桌面的长度是多少?如果老师的米尺是好的,但是你手里的尺子是短的,你该怎么量?(每段18cm,看一个* * *,有多少段。这个比较难算。有没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每10 cm,即1分米为一段,所以同桌两个人一起测量。
学生合作完成并报告。
5.现在我的黑板上贴的胶带有多长?(1分米)
再贴2分米。这个怎么样?(2分米)
再贴3分钟。这有多长?(3分米)
再放4分米。这有多长?(4分米)
它们有多长?(10分米)即1米。
10分米是多少厘米?(100厘米)
100 cm,也就是多少米?(1米)
如果这个卷尺的长度是10分米,应该和这个米刻度一样长吧?
米尺检定。上面长吗?(10分米)底部长度(1米)
那个米和分米有什么关系?
1米=10分米(板书)
三。总结。
1.加上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新单位,我们知道了几个长度单位的名称。那你能把它们排好吗?(米、分米、厘米、毫米由大到小;毫米,厘米,分米,米从小到大。)
第四,巩固练习题。
1.小明的日记。
对话:学习完数学知识后,要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3)班的小明写了一篇日记,记录了妈妈的生日。你想读它吗?
显示:
2005年3月7日阳光明媚
今天早上,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去了趟洗手间。用1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匆匆忙忙的洗了把脸,吃了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500 mm左右,上学路上看到一棵2 cm高的树被风吹断了,于是赶紧找了一根1 cm长的绳子把小树绑起来。我跑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一支1mm长的钢笔和一本4m厚的笔记本,开始记笔记。
学生可能会笑。让学生说出笑的原因,帮助修改数学日记。让学生比较这些物体的实际长度,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中分米和毫米的理解
来自西乡京北小学的朱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并掌握了测量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讲授的。教材的安排有以下意图:1。通过估算和测量的活动,学生将认识到引入分米和毫米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设计理念:
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充分发挥评价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我将这堂课设计为1、技巧性评价、兴趣导入三个层次。上课开始师生交谈几分钟,巧妙运用评价拉近师生情感距离,让学生做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准备;2.巧用评价,发掘新知。这种考虑源于学生已有的学习本课的知识。教师接下来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我的策略是通过活动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然后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3、互动评价,巩固拓展。知识的主动应用源于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和师生对其表现的评价。我试着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实践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算和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4.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知道长度单位。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巧借评价,引入兴趣
老师播放动画:猜猜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巧妙评价)
师:在奇妙的数学王国里,有这样一个家庭长度单位,我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它们。孩子,你在这个家里遇到过谁?
老师一边讲,一边依次展示标有米、厘米、分米、毫米的卡通卡片,揭示题目。
老师:你想知道分米和毫米的什么?
二,巧妙利用评价,探索新知
(一)创设一个关于铅笔的情境
昨天老师值班的时候,正好一年级的两个孩子在吵,走过去问。原来他们在为扔铅笔的事争吵:一个说这些铅笔太短了,用不了,想扔垃圾桶里;另一个说这些铅笔虽然短了点,但还是可以用的。我把这些铅笔都带来了。多长时间不适合使用?我想请各位小哥哥小姐姐们帮帮他们,好吗?
(2)活动1:认识分米
1.估计和测量。
(1)老师拿出一支铅笔。接下来老师会测测你的视力,估计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
这支铅笔有多长?我该怎么办?(生在台上测,评论:他怎么测的?)
(3)课件演示: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4)估计和测量吸管的长度。
吸管和这支铅笔一样长吗?它有多长?你知道10 cm可以叫什么吗?你能用字母表达吗?(让学生先发言,老师评价)
2.理解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你能从尺子上找到1分米吗?从哪里到哪里是1分米。你怎么知道这是1分米?把它告诉你的同桌。
老师评价: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他们都是从尺子上找到10厘米,也就是1分米。1分米有多少个1厘米?(板书:1分米= 10cm 1dm = 10cm)
3.体验1分米和分米的长度。
(1)一对一
用小手在尺子上画出1分米,举起来给大家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说出来
想想吧。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为1分米?
老师点评:孩子们真有生活心,发现了这么多1分米长的东西。
(3)估算
先估实物,再估丝带(以游戏的形式)
猜一猜:这把米尺是多少分米?
4.感知米和分米的关系。
(1)拿出米尺仔细观察:1米有多少分米?
(2)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互评:谁最能观察,谁发现最了不起。(板书:1 m =10分米1m=10dm)
5.解决问题
老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支1分米长的铅笔还能用吗?
老师又拿出一支短铅笔:这支还能用吗?让一个学生试试:你感觉怎么样?
它有多长?先做个预估。
(3)活动二:认识毫米。
1.测量。
量一下,你看,有多长?
请仔细观看。是5厘米吗?超过5厘米了。这把尺子上有多少个正方形?你知道1单元格有多长吗?1 cm有多少个小方块?
课件演示
得出结论:1 cm =10 mm。
2.比较一下。
1 mm有多长?请对着尺子做个手势。
看,你的小手都快粘在一起了。如何看待1 mm?1 cm就这么多,1 mm比1 cm短很多。
寻找它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长约1mm?(团队合作完成)点名汇报。
猜一猜:五枚硬币叠在一起有多少毫米?多少张扑克牌叠加起来大概是1 mm?
谈论它
课件回放:测量回形针和别针的长度
(4)总结
没想到刚才我们在帮一年级的小朋友解决铅笔问题的时候,遇到了长度单位家族的两个新成员——分米和毫米。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第三,互动评价,巩固拓展
1.比赛
孩子们,我们曾经和米、厘米做朋友,但今天我们交了两个新朋友——分米和毫米。让我们玩改变,改变,改变的游戏,好吗?
老师说长度,孩子们想一想,改一改,看谁变得更好更快:
(1m-1分米-1厘米-1毫米-10厘米-10分米-)
评论:谁反应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