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绘画风格第二课堂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巩固7个新单词,写4个单词。
以不同的角色情绪化地读课文。
学习4到9个小节,了解他们的想法,像他们一样写出自己的想法。
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善于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想办法。
教学重点:阅读不同角色的课文,感受课文中三个孩子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
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善于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4分)
1,坐火车读生词和句子。
昨天,我们开始学习第15课,并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先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2)伟大的阅读,所以你能读这个吗?请同桌两人先念,按姓名念。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还认识了赵小艺、宋涛和陈丹三个孩子,知道他们在一起画画。突然,宋涛产生了一个疑问_ _谁会画风?
理解课文,带着感情大声朗读。(16分)
1,那么小朋友,你知道以后谁能画出风格吗!(学生A)请翻到课文的4-8节,找出他们是如何描绘这种风格的。请在相关的句子下面划线。
3.学生交流,老师示范。谁能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画风的?
4.反馈。
3.阅读和理解,互相交流赵小艺。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赵小艺是如何画出这种风格的。
(1)指给我看:赵小艺——我看到她在房前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1.请阅读第四部分带下划线的句子,并告诉我赵小艺是如何描绘这种风格的。你在哪里看到风的?圈出
体验漂浮,板书。
2.赵小艺画了风,你能大声朗读出来吗?
除了飘动的旗帜,赵小艺无法描绘出一种风格。
(2)给我看:赵小艺——她画了一个带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转动。
1.请读句子并告诉我他是如何画出这种风格的。你在哪里看到风的?圈出
又是一阵风。可以通过大声朗读表现出来吗?你可以读和做。
(3)一起阅读第4.5.8节。赵小艺用两种方法画出了风。请自由阅读4.5.8节,并思考你从写赵小艺的句子中发现了什么。
学习陈丹和宋涛的绘画风格。
你知道其他两个孩子是怎么画风的吗?
1.给陈丹看——她在大树旁边画了一些弯曲的小树。
(1)给我讲讲陈丹的画风。你在哪里看到风?在黑板上写字
(2)谁能试着读一下,把你感受到的风带给大家,可以加一些动作?
2.给宋涛看——他把太阳从画上擦掉,画了几朵乌云,又画了几朵斜雨。
(1)说说宋涛的画风,他从哪里看到的风?在黑板上写字
(2)老师在这里发现了两个很美的词组。你能照原样写几个吗?
(3)宋涛带给我们斜斜的雨。能不能用读书让我们感受一下凉风?
按名字读整段。
3.一起阅读第4-8节。
4.三个孩子用不同的好方法画出了风。你想表扬他们吗?
5.按角色读课文。今天老师听说大家都很喜欢他们,我们就按角色来读他们的故事吧。四个孩子一个一个做,按角色读2-8小节。分组阅读。按名字读,
五、联系生活,拓展实践(10分)
1.看完这三种儿童风格,你是不是已经有了自己画风的好方法了?你想怎么画?
2.出示课件,请先同桌说说,让你的同学说说你想怎么画风。学生说绘画风格是两个人..
3.老师认为画风的好方法多了去了,赶紧写下来。学生写文体,老师巡视。
4.学生展示作品。老师表扬好学生。
不及物动词学习第九部分。(5分)
1.很神奇的是,孩子不仅有画风的好方法,还能写出自己的好方法。风娃娃听到我们在说他,在这里画,他也来凑热闹。当他吹的时候,画中的风景——继续读下去。
请再读一遍这一节,并告诉我你读到了什么。
(1)看起来不动,但是感觉动,因为他们太像了。
(2)看起来更漂亮。说明画的很美,很像。现在有了风,画中的景色看起来更加美丽,美得好像风真的在吹他们。
(3)风来了,画得更美。让我们再优美地读一遍这一段。赞美文中的孩子,赞美我们。一起读。
七。写作(5分)
1.赵小艺,他们在绘画风格上很聪明。我们的孩子比他们聪明。他们不仅理解自己画的样式,还会用自己的脑子写样式。
2.接下来老师想请聪明人来写,看看谁还很有能力。请把今天要写的生词读一遍,想一想今天写的过程中想提醒大家什么。同时,想想哪个字最难写。主要说明:
(1)交流关注的地方:丝,斜,艺,道,
(2)老教师写难字,学生练字,教师巡视。
(3)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反思
前几天,我去& gt第一节课,我反思了自己在课堂上的感受和其他老师对这节课的评价如下。
第一,为了精彩,忘记时间。
在要求学生写一种风格后,我设计了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我点名让学生读,学生读的是风吹纸,风吹船前进,风吹花,风吹风筝。学生发言的范围还是比较广的。但我总觉得好像不够,就让学生点名。这么多时间都花在这里了,后来想写的时候时间有点紧,只够自己写,学生写的和反馈的都很仓促。
这里我也注意到一件事。在写之前,我安排了两个同学来谈谈你想怎么画风。目的是给后进生树立榜样。但是在后来写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平时还能写的同学都跟着这些同学,这样他们用脑的机会就少了。有时候我想给学生没有例子。有些同学真的不知道怎么写。这堂课,我让两个同学谈谈你想怎么画一个风格。其中一个好学生说,我想画一片大草原。风来了,草就低了,牛羊就看到了。能这样想的同学真的很好,我毫不犹豫的夸了她。现在让学生自己写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写了这个场景。我觉得这些学生失去了一个运用自己的大脑和创造的机会。真是进退两难。
第二,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1.让学生用儿童风格画三句话,在试教中很快就找到了,画的内容也相对集中。在自己的课堂上真正想画画的时候,有的同学没有听清楚“他们是怎么画的”。所以他们把整个句子放了进去。在反馈的过程中,我给一个同学打了电话,这个同学是个好学生,她一口气把所有内容都讲完了。于是马上用画风秀出了自己的一句话。并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修改进行改正。这时,徐老师旁边正好有一个学生。他画了一整句话,我相信班里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画的。因为在平时的作业过程中,我也是让学生整句画句子。于是学生画了整句,我马上让学生改正。整个过程比较快,徐老师觉得整句还可以。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显得有些焦虑。
2.教完赵小艺的绘画风格后,我设计让学生阅读第4、5和83节中的其他句子,并思考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我原本是想让学生读懂赵小艺的自信。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学生不肯停止阅读,从中他读到了他很聪明,他后来用脑子画画,他画出了风,他很开心等等。看到学生说不到点子上,我就简单的读了一下,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可见赵小艺的自信。或许是意料之外,同学们会说,但他们就是想下去,所以显得更迫切。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第九节的教学中。在这一节,我想象了两个问题。第一,画真的动了吗?第二是为什么画看起来更漂亮。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你在这一部分读到了什么。学生们讲得很好。我一发现他们把这两个问题都谈了,就马上结束了这一节。甚至当学生说知道可以改改改的时候,我也只是肯定了一下,就过去了。总的来说,这个部门的教学似乎并不令人愉快。当然也是因为写和看前面的字太费时间了。再继续下去,以后就来不及了。
3.最后一段,有这么一句话,“图片更漂亮。”在教学试用的过程中,林老师对我说的一个意思就是夸孩子聪明。我一直在想,大三学生理解这个好像有点难。于是我问了下段的一些老师,他们都觉得只要原画好看,现在有风就更好看了。后来看了一些资料。最后我决定从三个方面为这句话做准备:第一,画的很美,现在有风的时候就像活着一样美。二是孩子开心,所以看起来更漂亮。三是夸孩子聪明。当时我就想,如果孩子说到了后两个方面,那我就补充一点。如果孩子不提,我根本不会说。结果同学们都没讲,我也没替同学们讲。徐老师听了,指出这里有一些人文精神,老师好像没有涉及到。也就是说,后两个方面的意义要向学生解释清楚。
4、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我的目标是写四个字,然后让学生指出难的字,我来写。前两节课,大家都说要写“道”字。结果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觉得应该写“斜”,但在范文中却把左右两边写得高低相等。结果,徐老师在评课的过程中,讲得非常认真。她指出,写这个字的时候,右竖要比左竖长。看来我真的没有做的很仔细。
上了一节课,总觉得在备课的过程中,真的要把问题考虑的更全面,把课设计的更细致。不然真的会在一些细节上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