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中小学教育研究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具有微观性、具体性、日常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其内容必然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这是中小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实际应用为主要目标,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分解课题目标,开展科研任务,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把课题研究一步步推向前进。必须摒弃过去“假、大、空”的学科定位,倡导教师“小、真、实”的学科研究。第一,要注意“小”。也就是既定话题要“小一点”。从梳理个人(或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选择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切合实际、展现本校特色、通过反思和行动改变行为的“小”题目。或者根据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将上级布置的重点课题分解成子课题甚至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二是讲究“真”。即课题的研究内容要“真实”。有专家提出:“教师的研究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课堂教学,即通过课程开发、设计和课堂上的知识传递,实现教学转移和教育工作;二是对学生心灵成长的关怀、教育和促进。”教师必须着眼于改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成长的真实场景和事件,用* * * *发现困惑和难点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和现实性。三是注重“实”。也就是说,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和操作过程要“实”,特别强调“做”。也就是说,在设计研究方案时,要对研究过程进行有步骤、科学的安排,使操作步骤、研究目标与课题组成员承担的具体内容和任务紧密结合、相互落实,使每个参与者都能在相应的研究步骤和水平上进行研究。从而杜绝中小学教育科研项目多,真正参与研究的人少的“泡沫研究”现象。同时,课题组成员要及时有效地对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总结和提炼,使整个项目的运作始终处于按部就班、有效运转的状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占据教育科研主阵地的教师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搞好教学是教育科研的前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育科研只有在搞好教学的前提下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离开教学活动去搞教育研究,必然会脱离实际,甚至误入歧途。真正的教育研究应该是基于学科和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总结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教学和研究应该是统一的。只有在搞好教学的前提下,才能在科研中产生更好的成果。要搞好科研,教师首先要立足于搞好教学,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把备课作为教研的出发点,认真搞好课堂教学,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妥善处理教学各环节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只有搞好教学,积累经验,才能打好科研基础。注重反思性实践,把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教育科研的方法很多,但适合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反思性实践研究。要使反思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和桥梁,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脑子有问题。有问题,有障碍,才会有思考和分析。教师在开展教育反思活动时,要注意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善于在转瞬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在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以教学为例。如果教师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就可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比如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是否合理;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反思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反思要持之以恒。偶尔的反思并不难,大部分老师都可以做到,但持续的系统反思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容易。作为研究的反映,应该是连续的、不间断的、系统的。它摆脱了碎片化反思的状态,将反思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反思的结果要在实践中得到证实。教师应注意将反思的结果应用于实践。反思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改变实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现象或问题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在后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反思的成果,不断提升实践状态,提升教育智慧。作者:王晓红,辽宁朝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