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解集讲稿
教学其实就是你怎么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要环节。下面是初中数学“不等式解集”讲稿的范文。欢迎借鉴!
不等式解集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师范大学版(下册)七年级初中数学第八章第二节第一节“不等式的解集”。我将从教材分析等方面来阐述这门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研究不等式的解集及其在数轴上的表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不等式和不等式解法。这一部分不仅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以后学习函数的应用打下基础,所以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线性不等式的解集是前一个线性方程的解的推广,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是学生在学习数轴之后又一次接触到图形与量的对应关系,也为以后的函数学习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本科教材现状,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更是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因此教学目标确定为1,2,3。
即:
1.知识目标: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及其在数轴上的表示。
2.能力目标:建立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在数轴上表达不等式的解集,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一维线性不等式的解集与表示。
教学难点:一维线性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教学难点突破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数轴直观地表达不等式的解集,从而加深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的分析
为了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引导发现法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学生的自我反馈、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师生间的信息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发现和获取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离不开自己的智力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探旧探新、猜测论证、揭示数学问题,采取个人思考、小组讨论、结果汇报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悟真理、得出结论,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四,学习方法的分析
1.学生要深入思考,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模型,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2.合作类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举一反三。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过程
1.创建情景并提问
通过问题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先找到几个符合问题意义的解,再找到问题。这样,他们不仅复习了不等式,还为新课做了铺垫。由此可以发现,不等式有多种解法,它们形成一个集合,称为不等式解集。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使学生有了探索的欲望,从而引出不等式的解集。
探索新知识
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得出每一个大于3的数都是一个不等式x+2 >;5,且每一个小于3的数都不是不等式x+2 >;5,所以不等式x+2 >;5有无穷多个解,它们组成一个集合,称为一元不等式x+2 >;5套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它被表示为x & gt3。
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的概念用实例概括: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
我们知道,不等式的求解不应只求个体解,而应求其解集。一般来说,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一个数或几个数组成的,而是由无限个数组成的,比如x & gt3.那么如何在数轴上直观的表达不等式x+2 >?解集x > 5;3呢?不等式解集x & gt3,可以直观的表示在数轴上。如图8.2.1所示。
如果一个不等式x?-2,也可以直观地表示在数轴上,如图8.2.2所示。
注:8.2.1在表示风机性能的点处画一个空心圆,但这个点不在表中,表示大了向右拐;在图8.2.2中,在表示-2的点上画了一个黑点,表示包含这个点,表示小时向左拐。
3.解释补充例子,
例1:判断:
①x=2是不等式4x
② x=2是不等式4x
例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 & lt;2
(2)x?-2
(设计意图:例1是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解法和不等式的解集。联系与区别,例2揭示了不等式的解集与数轴上数的值域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方法具有形象、直观、易于解释的优点)
4.巩固练习:课本第44页的练习2和练习3。
5.总结一下,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自己总结,重点讲解知识和学习方法,达到抓住重点,逻辑严密的目的。
6.作业:课本第49页习题1,2。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及时复习课文,巩固加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附书设计:(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