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讲义稿

一,对教材的简要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训练组的第二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圆明园的壮丽景观及其毁灭。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指出圆明园被毁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第二至第四段具体介绍圆明园当年是什么样子;《第五自然》讲述了英法侵略者破坏圆明园的强盗行为。

本组训练的重点是第六单元“从文本内容中理解思想”训练项目的延续。这是教材小改版后提出的单元训练重点,比改版前更低,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可以定义为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中理解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或对侵略者的仇恨。

就教材教学的难点而言,我认为主要是从课文写作的特点来分析。就本文标题而言,重点是“破坏”。但从写作角度来看,材料是按照圆明园及其破坏情况来安排的。其中圆明园的辉煌色彩浓重,而“毁灭”则轻描淡写,给人一种教材本身就先天不足的倾向。为此,我认为如何在教学中克服这种先天劣势或者将其转化为优势,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理解思路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基于以上分析,即结合排列位置、写作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作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及其毁灭,使学生铭记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通过朗读、想象、整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表达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3.自学新单词。带着感情读课文。背三四段。

第三,学习指导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

本文拟安排三个课时组织课堂教学。

有两个教具:1和三到四个带关键句子的文字幻灯片。2.《圆明园被毁》视频资料。

第一堂课学习指导的设计:

检查学生预习,大致阅读课文后,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评价圆明园的三句话(①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②所以它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和美术馆;③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为主线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交流、评价和理解,教师可以用相机进行引导,从而在文章内容中体验思想。比如,抓住“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髓”,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第三自然段,通过重读《金碧辉煌》,体会殿堂的瑰丽之美,亭台楼阁的精美之美,宫殿建筑的千姿百态。通过逐字朗读《山国野》,我体会到圆明园既有热闹的市井风光,也有山国野的空旷;然后以缓慢而舒展的语调读出各具特色的建筑之美和走在园中的感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圆明园给人的如临仙境的迷人景色,圆明园的确是世界园林的奇迹,是园林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在阅读指导上,要努力使阅读的形式多样化,如典范阅读、自由阅读、个性阅读、竞技阅读、评价阅读等。通过阅读,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高阅读指导的效果,我觉得相机准备一些文字幻灯片,用投影的方式进行引导,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

第二课堂学习指导的设计

学生们研究完圆明园的壮丽景观后,我以这节课的第五自然段“破坏”开始并组织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1,检查第一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和背诵第三和第四段。【这个设计是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前多读书。我觉得背诵训练不仅是课内的事情,也是课外的事情。鼓励学生主动背诵,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背诵的习惯;同时可以有效的实现情感的转移。学生充分欣赏圆明园的美,自然能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

2.低声朗读课文第五段,并画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所犯下的罪行的词语,然后试着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然后准备一份交流报告,交流读后感。(对圆明园被毁感到惋惜,对侵略者感到痛心和痛恨等。)②沟通圆明园是怎么被毁掉的。这个设计还是以阅读为主。学生可以从自身出发,通过阅读理解启蒙以来的文本中的语言和人物,使学生的情感从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热爱转化为对侵略者的仇恨。]

3、投射重点句子怀疑思维:外族侵略者掠夺的是什么,携带的是什么,随意破坏的是什么,破坏的是什么?通过反刍快速阅读上一篇文章,找出相关内容进行交流汇报。这种教学设计从教材编写上的缺陷入手,采用反刍的方法,通过报纸的交流,使学生创造性地重组教材,在学生脑海中再现“毁灭”的场景,将先天不足转化为教学优势,进一步理解文中蕴含的思想,强化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圆明园被毁的遗憾。]

4.观看“圆明园被毁”的视频资料,然后结合第五段让学生提问,比如为什么1860年侵略者能在中国如此作恶?中国的军队为什么不抵抗?为什么侵略者敢于毁灭犯罪证据?这时教师补充相关背景材料,揭露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可以有效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当时统治者无能的愤慨,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唤起小学生不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本设计合理利用视频资料,巧妙引起学生的疑惑。这个问题不同于课前的提问,不仅能有效激活思维,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深度思考,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

课后练习讨论“现在建议在圆明园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原貌。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这个问题,以及生词的强化,好词好句的积累,背诵段落的强化,都可以在第三节课进行。

就整个设计而言,我认为我们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为基础,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有效实现阅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实现阅读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阅读与人文精神的内化。电化教育手段的合理运用也增强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