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这样学习语文的(1):没有课本我们能学到什么?
了解华德福教育的家长自然会知道,华德福教育的主要课程是针对孩子意识的发展而确定的。比如一年级主要讲童话、民间故事,二年级讲寓言、传说、圣人,三年级讲创作。
现在,站在我们面前的三个孩子分别是小Y,六岁,幼儿园毕业早;小J,七岁半,一年级;小m,8岁,二年级。在这个高一高二的混龄班,如何教好这个班,让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进步?
在此,我想仅从实践的角度,从我们的探究式教学出发,分享一下语文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的过程。
教什么科目的语文?我觉得有两大方向。第一,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孩子对母语的学习和掌握,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乃至未来生活的基础。另一个是精神。我们常说人文精神,它包含健康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的一切,当然还有道德精神。我们的课程设计涵盖了这两个方面,不轻视前者,也特别重视后者。
没有具体的教材可循,眼前却是一片浩瀚的文学海洋。我知道九岁前的孩子适合听童话、民间故事、寓言传说、圣人故事,但是这么多文字材料我怎么选呢?
有一天我从《佛传》里读到这样一个小故事:这是一个关于鹿、乌龟和喜鹊的故事。佛说这只鹿是他的前世。有一次它不小心掉进了猎人的陷阱,危及了瞬间。它的朋友乌龟和喜鹊尽力去救他。后来,鹿逃脱了,但乌龟被猎人抓住了。这次轮到鹿想办法营救乌龟了。最后,三个好朋友因为互相帮助而安全逃脱。
看这个故事的时候,看到一张三个孩子天天吵架的照片。因为刚认识不久,彼此不够理解和包容,所以矛盾纠纷不断。佛祖讲的这个故事不是最适合这三个孩子现在的状态吗?希望他们能在故事中体会到一些真挚的感情和智慧,在动物世界里看到自己,感受到友谊的珍贵。
于是这个故事成了语文课的第一课。这个故事和孩子们在一起一个星期了。他们用两种方式听故事,一种是叙事,一种是剧本对话。他们还试着一起复述故事,背诵老师写的故事诗,学习单词、短语和成语,在主课本上画故事图,把学过的单词写在主课本上。
蜜蜡课上,他们试着用蜜蜡捏鹿、龟、喜鹊,每天下午最后一节主辅课上排练这个小戏。三个孩子恰好是三种动物的角色,这一切都神奇的恰到好处!
一个星期后,当我们要进行下一个故事时,孩子们也准备好表演这个木偶戏了。为此,我们一起准备道具,布置场景。
孩子们对第一次演出非常兴奋。他们抽出自己的票,分发给每个人。为期一周的第一堂语文课以一场表演结束。然后,我们进入下一个故事,吞剑的王子。
这是我们语文课一个完整的单元设计,以故事为中心,运用艺术化的教学方式,比如绘画、泥塑/蜜蜡、诗歌、歌曲、戏剧等。,让充满精神内涵的故事和充满想象力的画面,以安静的方式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引领他们的精神成长,滋养他们的情感世界。
两个月后,当我们看到三个孩子相处的越来越融洽,彼此越来越包容,不知不觉间,他们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争执越来越少,这也许就是故事的神奇之处。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种子,浇水,等待它慢慢发芽。
如果说编写全国统一语文教材的专家是以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纲,编写适合所有儿童的教材的话,那么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是基于对所教育的儿童的了解,选择适合他们独特特点和需求的故事文本。它不成熟,不完善,但它是建立在老师和孩子之间真挚的情感纽带上的,这些专门为“此时此地”的孩子设计的“教材”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
一个华德福老师,用他真挚的感情,丰富的创造力,最重要的是,用他对每一个孩子真诚的兴趣和不断加深的理解,塑造每一个教学过程,引领每一个孩子精神和知识的成长——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