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小学校长

陈云是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中国党和新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此之前,我对他的了解非常有限,很少主动涉猎相关书籍。最近看了叶永烈写的《他影响了中国——陈云传》,对他的了解增加了一点。

读完这本书简单回顾一下陈云的身世:1905,江苏省青浦县李安堂镇人。从小父母因病去世,他跟着奶奶和叔叔长大,生活贫困,体弱多病。在舅舅的照顾下读完小学,在小学校长的帮助下去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在工作期间,我接触了* * *的意识形态,并组织了新闻工作者的罢工,同时,我加入了中国* * *生产党。后来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后,他被迫离开上海前往江西瑞金苏区参加革命。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加入队伍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后,他奉毛泽东之命前往上海,通过上海党组织向* * *国际报告遵义会议情况。由于上海党组织被破坏后没有恢复,经上海直接去莫斯科完成任务,获得了遵义会议的国际承认。之后在苏联体制内待了一年。1937年回国,抵达新疆,乘王明专机返回延安。他在延安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约7年,为党的干部做了大量工作。在1944左右短暂的财务领导后,奉命前往东北开创革命根据地,为随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与国民党的决战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他奠定了* * *产党接管和管理城市的典范。建国后,他回到中央工作,主要负责财政领导。任死后,被列为中国五大秘书之一。在1962之前,他分管财务领导,但此后因为经济建设思路与毛泽东不一致而被“靠边站”,实际上对工作不负责。WG期间,从1969到1971撤离到江西三年,后回到北京。1978,他恢复了工作。实际上,他在16年并没有参加重要工作,只是政治待遇依然,没有被推翻。改革开放后,任中央纪委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从65438到0992彻底退休。1995死在北京。

这本书与《叶永烈》中其他关于文革的纪实书籍相比,台词更粗,故事细节更少,只是把陈云各个时期的重要经历串联起来。如果把这种感觉和陈云的人性特点联系起来,就能得到非常合理的解释。

陈云低调谦虚。他不爱标榜自己,也从来不做什么特别的事。这一点可以在书中得到验证。在他生命的后期,很多关于他的书籍、电影、电视剧都被他“干扰”而未能公开,以至于公众对他的了解非常有限,以至于在他90年的职业生涯中出现了很大的空白,甚至连基本的视频资料都非常有限。

如果把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难怪作者的“惜墨如金”源于陈云自己的“惜墨如金”,但这也是陈云自身性格和品格的真实写照。

本文开头所列的15字,是陈云一生的座右铭和高度概括。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上述思想逐渐形成并贯穿始终。在书中,作者还详细描述和解释了这15个单词的真正含义。直到今天,它对我们当前的工作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纵观陈云的一生,尽管经历了艰苦的革命岁月,却没有被残酷地囚禁,出身贫寒,有一个工人的身份,也是一种幸运。

这一生,他表现出坚韧平和的意志,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对后世有着深刻的示范意义。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包括革命烈士。毛泽东大气磅礴,刚毅稳健,低调坚定,彭宛如烈火,陈云坚韧平和。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几乎很难改变。在外人看来,不同的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看完这本书,感觉自己的性格更像陈云,习惯了从容不迫,不动声色,踏实做事。所以需要向陈云的很多公司学习和借鉴,才能找到下一步的方向。

人的一生,总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才不至于浪费一个长一个短的时间。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有的人喜欢大力宣传,有的人喜欢低调沉默,但无论哪种方式,把你的价值拿出来才是最根本的。你做得很好,不能夸大。你什么都没做,宣传也没用。群众和历史眼里揉不进沙子。刘少奇临终时说的话很好——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是一种旷达不张扬的胸怀,历史和人民最终还了他一个公道。

看完这本书,就是为了最大的收获。

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几个细节。

第一,陈云在上海主持中央特科工作时,到鲁迅家里去见了时任党总书记的瞿秋白,也见过鲁迅一次,可惜再也没有见面。

二、WG结束后,在是否杀江青的问题上,陈云坚决反对杀。他说,与四人帮的斗争毕竟是党内斗争,党内斗争不能抹杀,否则子孙后代都不好过。争执之时,他甚至提出,如果有必要杀人,请记在会议纪要里。陈云同志不同意。后来他的意见得到了肯定,很有价值,为后来几十年党的正常生活秩序奠定了规则。

第三,陈云晚年提到要下大力气使用年轻干部。当时党内老同志对大力使用年轻干部有疑虑。陈云和邓小平彼此同意,认为他们也是二三十岁的人。只要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五年、十年就成熟了,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难能可贵的。小平同志提出的新老交替接班人的战略问题,终于很好地解决了。其实这和他晚年提出的坚决消灭“三种干部”是一脉相承的。

写在最后,简短的传记还不足以对陈云有足够的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接下来要仔细研读《陈云文选》三卷,从而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2021 10 21,写在青岛港。

语录书中的几段话如下。

陈云用十二个字四句话概括了干部政策。他说:我现在要讲干部政策,我只想用十二个字来说明,分为四个问题:第一,懂人;二是体量大;第三,用好;第四,爱人。

陈云的十二字四句的意思是:

理解人。就是全面历史地看待干部,分析其本质,利用其长处。陈云说,在分配干部时,我们经常能听到很多不好的话,说明我们有的同志总是看到别人坏的多,好的少;干部用起来也是这样。如果他们今天表现好一点,他们会被举到天上,如果他们明天表现好一点,他们几乎会撞到地上。没有对一个人的基本估计,用人就会犯很大的错误。用人要用他的长处,让他的长处得到发挥,短处得到克服。

大度就是善于用人。有一技之长,一定要用。陈云说,孙中山领导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他的宽宏大量,他要的是所有人都有广泛的教义。* * *生产方是急先锋。领导广大的后备力量,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必然是复杂的。如果你害怕复杂,那也只是少数人。不发展很简单,但是革命肯定不会成功。大度一点,善用各种人才。

用好了就是让干部敢说话,敢做事。陈云说,人要敢说话,就不能戴大帽子,不能把每一个微小的错误都上升到原则的最高层。要能真诚善意地批评人,要有良好的态度,指出犯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人敢做事不要怕下属犯错,要让下属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关心人就是:提拔一个干部,要充分评价他的德、才,提拔后多方面帮助他;我们必须耐心地彻底解决干部们不放心的所有问题;处理干部政治生活中的问题,要非常严肃和谨慎;对干部实事求是,不要“抬轿子”。

陈云的讲话体现了他能够辩证地看待当时组织工作中的复杂问题。比如当时正在发展的党员,害怕发展有胡子的,认为这种人“背景复杂”。

陈云高度赞扬毛泽东的哲学论文《矛盾论》和《实践论》。薄一波曾说:“陈云用两句话精辟地总结了他学习哲学的经验:‘学习哲学可以启迪人: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

毛泽东承认:我们还是经济建设的孩子,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年轻了。

陈云说,这几年我们党内生活不正常。对所有人说三个字是很危险的,但你不能把我的心一点都扔了。一个人说话,难免会出错。不可能什么都不说错。在党内,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大家不说话。有些“聪明人”遇到“今天天气哈哈哈”看到缺点和错误也不提。这样下去,我们的革命事业不会成功,一定会失败。

“干部显摆,委员吃亏。干部吹牛,委员饿。”

陈云说道:

有人认为“中青年干部缺乏经验”。以前常说“嘴上没毛,做事不踏实。”当然,中青年干部不如老干部有经验,这是普通中青年干部的必然现象。但我们应该问,经验是从哪里来的?还没有从实际工作中锻炼出来。把优秀中青年干部放到实际工作的负责岗位上,让他们担起担子。他们只要有三五年的锻炼,最多十年,就一定能成大器。

我们应该回头看看,我们老干部二三十岁就已经担当重任了?老干部是在青年时期锻炼出来的,才逐渐成为成熟的中老年干部。天赋是锻炼出来的,不是天生的。

1984 10 10月20日,陈云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作书面报告,讲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有的地方总结经验叫“两菜一汤”,业务用完了;“四菜一汤”,生意正常;“六菜一汤”,生意兴隆;“八菜一汤”,独霸一方。据说八菜一汤现在不行了。也有工厂选两个二十多岁的漂亮姑娘当外勤,跑材料,卖产品。男性野外工作者做不到的事,他们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