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
翻译和平行
知识点:
1.感受一下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称为平行线。)
2.画平行线。
(1)固定三角尺,沿直角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抵住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直角再画一条直线。
3.你可以借助实物、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找出图中的平行线。
补充知识点: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比如AB∑CD。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口头分组
1,整除十或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可以认为是(2)×30=60。
(2)表中按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比如200÷50要20÷5=4,那么200÷50=4。
2.两位数除以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将公式中不是整数十或百十的数“四舍五入”成整数十或百十,然后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标记。
(B)书面分工
1,除数是两位数笔式除法计算方法:被除数的前两位先除以除数,如果前两位小于除数,就看前三位。除了被除数,商都写在那个上面。每次除法运算后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除数不是整数十的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数十的两位数,可以通过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是接近它的整数十的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作是接近它的数字十五,然后用一位数相乘就可以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一个整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尽量将29的商作为30)。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取81为80,测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取26为25测商)。
(6)同头未除商8.9,如:404÷42(被除数位数与除数位数相同,即“同头”,被除数前两位数未被除数除,即“未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法器是半商四或五,如:252÷48 (24,除数48的一半,非常接近被除数25的前两位,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5、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被除数前两位数除以除数不够,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除数,商就是两位数。
(三)商的变化规律
1,商变化:
(1)被除数不变。如果除数乘以(或除以)几(除0外),商将除以(或乘以)同一个数。
(2)除数是常数,除数乘以(或除)几个数(0除外)的商也乘以(或除)同一个数。
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4)简单计算:同时去掉相同个数的零,如9100÷700 = 91÷7 = 13。
如何提高四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该理论提出了“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为主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来激发儿童对知识和学习的渴望”。既然身处大的竞争环境,不如在我们的小教室里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做到“低起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重视过程,慢下来,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促进全体学生竞争、学习、赶超。比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教“对8的理解”,做课堂练习时,老师拿出0到8两组数字卡,指定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分别代表男团和女团。虽然这时老师还没有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进入了老师设定的情境,暗暗为自己的队伍加油,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触发。
第三,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我们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创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情境,将新知识投入到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通过游戏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训练中,组织一个60秒的问答游戏。老师准备几组数学口试题,把班级分成几组,每组选三个学生做代表。然后老师提问,让每组学生先回答,得分多的为胜者,或者每答对一题授予一面小红旗,得分多的为胜者。在游戏中,学生的大脑高度兴奋,精神高度集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受到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技能,而在于启发、唤醒和鼓励。我们认为这是教学的本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比如在讲授“比较的应用”这一节的时候,我在实习的时候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那天,江西巡抚派人给乾隆皇帝送来了贡品——芋头,***3筐,每筐装180个大小均匀的芋头。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一筐送给文武大臣和后宫负责人,并要求按下。军务大臣小沈阳忙得下了课,跪了下来。“陛下,我想这篮芋头是***180。先分别给90个文武大臣和90个后宫总监,再由他自己分配。”小沈阳还没说完,宰相刘墉就下了课,跪了下来。“朗诵万岁,大人刚才说的都是错的。朝中有56个文官武将,分90个芋头,每个不到两个,而后宫监有34人,分90个芋头,每个不到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帝的平均人数呢?”皇帝听后点了点头。“刘说得对,那么按照你的意见怎么分呢?”此时,学生被故事内容吸引,然后让学生为柳永讲述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放在故事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总结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册的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上册2021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总结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