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教材,首先要解决“入门”的问题。新教师的“引进”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专业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总的要求是“进得来”、“进得快”、“走上正轨”、“取长补短”。
“进”和“快进”是指教师在备课前要多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多查阅相关资料,拥有更多教育资源;多吸取成功的教训,取长补短;并掌握“备课”和“上课”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方法正确”是指教师要能准确把握小学语文学科、教材、教学的性质、规律、特点、重点、难点、要点。新教师很难掌握“两基”(拼读、拼写、单词、句子、段落、课文、复习等基础知识和知识、写作、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基本能力)。因此,备课、听课时要特别注意确定要讲授和训练的两基内容,并逐一落实,避免浮于思想、情感、情节的表面。
“取长补短”就是教师必须先学后教,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一是专心自学,二是诚心向老教师请教,三是虚心向学生学习,四是坚持“教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快的“引进”,实现师生收益最大化,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在教学技巧和技术方面,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阅读,有序阅读,多元化阅读。注意读书,多读书,“书读百遍,方知其意。”要做到有序阅读,就要按照“练习阅读——试读——优质阅读——表演阅读”、“通读——通读——优美阅读”、“整体阅读——分段阅读——整体阅读”的程序进行朗读和朗读训练。阅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要太单一,要多元化,交替变化。一般同一种方式和方法最多可以连续使用两次,绝不能超过三次。另外,人教版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美的,要重视和训练“美读”,课后根据要求和提示进行背诵。
二、思路清晰,教学清晰,易操作。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教学方式”一般是“引导——阅读——理解——升华——总结”。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阅读——理解”,一般遵循“整体——部分——整体”和“语言——思想内容——语言”的规律。为了便于操作,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实效,除“指导”和“总结”外,一般教学环节控制在3-4个为宜。这样就容易掌握、记忆和操作。
第三,问题少,问题精,主题明确。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问题都要融会贯通,抓住“纲”。一般不超过三个问题为宜,这样便于掌握、记忆和操作。教学问题要精心设计。第一,表达要清晰,方向要明确;二是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回答要有启发;第三,要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表达习惯的学生思考和回答。只有问题少而精,教学才能集中,主题鲜明,课文才有“整体感”。
第四,少说话,好好说话,好好说话。新老师很容易抛开课本和学生,没完没了地聊到最后。一定要注意攻克,只有在“指导、重点、难点、总结”中才能精细。教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身份,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主要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的作用。教师讲课的目的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指导方法,总结结论,欣赏和鼓励。所以要少说话,准确无误。
第五,既有一点,又有一个面,训练实用。每节课都要“读、说、练相结合”,读、说、练相结合。在“双基”(拼读、拼写、单词、句子、段落、课文、复习等基础知识,知识、书、读、听、说、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中,一要有“点”,即根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选择几个点进行训练;第二,要有“面子”,也就是要有“全方位培养”的思想。课与文相辅相成,全面均衡发展。总的来说,要符合“长期全面,短期突出点”的要求。在学生参与方面,也要注意“一点点”和“一切”。如果先进行单兵训练,在单兵训练的启发和示范之后,再实施“全员训练”;如果先进行“全员培训”,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再进行“单项培训”的检查和反馈。此外,人教版小语种教材课后练习较少,“双基”训练点不够明确,要求不够具体。新教师要多向老教师请教和学习,根据具体的课文特点、资源和学生基础,坚持每节课进行一些“双基”训练。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扎实”,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