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三大著名数学家是谁?

当今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数学家,边肖将在此与大家分享。想排名的话可以试着评价一下自己~

事实上,很多中国数学家并没有引起普通人的注意,更多相关领域的人知道他们的成就。因此,我想通过我的介绍让你更多地了解他们。

华·

华(1910 165438+10月12-1985 6月12),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范群、矩阵几何、自同构函数论、多元复变函数研究的奠基人,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技博物馆88位伟大数学家之一。

华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对世界数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华氏命名的国际数学研究成果有华氏定理、怀-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拉威尔-伽丁尔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陈省身

陈省身(1911 10 2004年10月26日-12年2月3日)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数学大师。陈升十几岁的时候就热爱数学。他认为数学既有趣又容易,他喜欢独立思考和独立发展。他经常“主动看书,而不是因为老师指定了什么参考书”。

陈省身的数学工作涉及广泛,包括微分几何、拓扑学、微分方程、代数、几何、李群和几何。他是创立现代微分几何的大师。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就将微分几何和拓扑学的方法相结合,完成了黎曼流形的Gauss-Bonne一般形式和Hermite流形的指示类理论。他首次将纤维丛的概念应用于微分几何的研究,引入了后来俗称的陈特征类。它为大规模微分几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他引入的一些概念、方法和工具已经远远超出了微分几何和拓扑学的范畴,成为现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冯康

冯康(1920年9月9日-1993年8月7日),浙江绍兴人,数学家,中国有限元法创始人,计算数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创始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冯康主要研究拓扑群,广义函数,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科学与工程计算。他的“最小概周期拓扑群”解决了这类李群的结构表示问题。建立了广义函数的泛函对偶定理和“广义梅林变换”。“基于变分原理的差分格式”创造了独立于西方的有限元方法。提出了自然边界缩减理论和超奇异积分方程,发展了有限元边界元自然耦合法。《论差分格式与辛几何》系统地开创了辛几何计算方法、动力系统及其工程应用的新研究领域。1965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基于变分原理的差分格式》的论文,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中国自主发展“有限元法”的重要里程碑。1997冯康《哈密顿系统辛几何算法》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苏步青

苏(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我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灿烂的数学之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苏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和计算几何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高维空间轭理论、几何形状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自1927以来,苏在国内外发表数学论文160余篇,专著10余部,创办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院。在“K-展空间”的几何和射影曲线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吴文俊

吴文俊(1919-2017)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65438-0949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在拓扑表示与嵌入、数学机械化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后者得益于他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这是中国在现代数学史上开创的第一个领域,国际上称之为“吴法”。

吴文俊在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引入的指示类和嵌入类称为“吴指示类”和“吴指示嵌入类”,他导出的指示类之间的关系称为“吴公式”。他的工作是19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成果。1970年代后期,他开创了数学机械化的一个崭新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一个创举。他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嘉熙

陆嘉熙,1935年6月出生于上海,1983年6月去世于包头。中国现代数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卢嘉熙长期从事组合数学工作。1961年,他完成了Kirkman四重级数的论文,后专攻Steiner级数,创造了独特的素数因子递归构造法,完成了总题目为“不连通Steiner三进制集合”的7篇论文,解决了国际组合设计理论研究多年未解决的难题。

卢嘉熙先生在硬环境下证明了组合计算领域中Steiner级数和Kirkman级数的重要问题。中国现代数学家、组合数学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然而,正当他的业余研究达到顶峰时,他突然过早地去世了。他的研究成果,他的研究精神,他的经历都让人惊叹。

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096年3月19096)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1966年《将偶数表示为一个素数和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的发表,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里程碑。而他发表的结果也叫陈定理。这项工作也使他与王元、潘承东以1978 * *获得了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56《塔中问题》发表,改进了华先生关于堆中素数理论的结果。1979年完成论文《等差数列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大素数从80推广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的好评。1992主编《数学学报》,并获首届华数学奖。他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上的成就在世界上仍然遥遥领先,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发表研究论文25篇,著有《数学趣谈》、《组合数学》等书籍。

熊庆来

熊庆来(1893 . 09 . 11 ~ 1969 . 02 . 03),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创者之一,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进入世界数学史。熊清来潜心学术研究和写作,编写了《高等数学分析》等10多种大学教材,是当时第一本用中文编写的数学教材。他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现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数学研究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三所大学的数学系,以及《中国数学报》。

作为一名学者,熊清来从早期从事教育工作开始,就把培养人才作为重中之重。他总是把钱给有前途的穷学生。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能够出国深造,是因为他得到了熊庆来的资助。年轻时,华因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就无法上学。熊庆来看了他的论文《论苏嘉驹教授五次方程的解的无能》,发现华是个数学天才,立即把他请到清华大学,安排他在数学系图书馆当助理,无一例外地当了助教。后来直接晋升为教授并赴英国留学,最终使他成为国际知名的数学家。熊清来既是千里马,也是伯乐。除了攀登数学研究领域的科学高峰,他还打算帮助年轻一代在自己的肩膀上攀登另一座数学高峰,为中国数学界开创了知人、爱人、育人的优良传统。他的洞察力是中国科学家的典范。

总结

除了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几位杰出的数学家,其实还有很多来自中国的杰出数学家,由于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希望你对这些方面感兴趣的话,可以多看看这些数学家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人生成功的秘诀,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

(内容转自头条号-数学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