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有红旗的斗通衙门
石马大道137号
离石湖马街东入口不远,就是156中学。以前是国立女子师范大学,再往前走。
这是的科尔沁县,它的前身是市第二小学,经过改建,成为第二实验小学。原来的石第二小学已经不在了,而最早的石第一小学也早已不在了街西口。
目前,石湖马街137号早已变成了一个大院子,还有不少私搭的茅屋。最近西城区拨款重建了三湾的大门,上面的大水龙头完好无损,文革时没砸过。
据《八旗通志》记载,雍正元年设置红旗,三旗均与衙门同址,位于十九马街(初设)以南。雍正六年,三旗衙门迁至石马街以北(一官宅,104室)。这就是插满红旗的满洲,满蒙汉军都管衙门。据有关资料显示,光绪年间至宣彤,是满清政府挂红旗的大厅。民国初年是八旗太子,世爵清理了京兆旗的制作机构,内务府五部联合清理了穆的官署办公室。解放后成为石湖马街上的一所小学。
“石马街”现在是西城区新的文化街。1969更名,以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鲁迅先生。这条街是东西走向的。原门牌号为1至213,偶数为2至142。如今,街道两侧的许多地方都被拆除并建成了建筑物,但街道的原貌仍然保留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道路没有向两侧扩展。根据《八旗王公世爵清理京赵琪产署章程》中记载“本署设在石库马街西口北红旗满洲总局”,考察主要集中在新文化街西口北。在采访中,新文化街溪口路135号的老住户王女士(75岁)证实:“新文化街137号的老门牌是石马街48号。解放前我是做粮库的,解放后改成了‘新文化小街’。”调查结果显示,医院大门虽已重修,但基本保持了硬山式三室五框结构的旧貌,屋顶用瓦片和灰梗跨脊加高,与院内正房和厢房的屋顶结构不同,或为后期改建。此外,大门的相关附属设施,如抱鼓石、拴马桩等也已消失。该院现为杂院,约有20户居民。虽然院内大部分空地已被自建房屋占据,但由于北、东、西三面的房屋基本保持原样,所以院落的形状并没有太大变化。北室五间(两间带附房),东、西厢房五间,原来都有檐廊,现在都扩建成房间了。北屋和东屋的屋顶都是清水脊,有凸起的瓦片和灰梗,西屋的屋顶已经翻新,失去了原貌。?
镶嵌红旗的蒙古总部在回回营4号。
红旗汉都总部位于涟水河8号。
以上两个地方都没了,其他的旗和衙门现在大概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