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法制教育讲义

学生:

你的暑假已经开始了。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安全和法制意识,安全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小学生应该知道的法律常识,应该具备的自我防范能力和心理素质,以及在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等各方面应该注意和了解的问题:

第一,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自觉守法。

同学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不要认为这件好事太小而不能做,也不要认为这件坏事太小而不能做。《治安管理处罚法》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如何过马路,不打扰他人休息,不破坏文物,乘坐交通工具要注意什么。有很多一些同学认为很琐碎的事情,比如随地吐痰,闯红灯,携带管制刀具在学校炫耀。事实上,这样做是违法的。所以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我知道有些同学其实很聪明,但是他的心思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调皮捣蛋的。他喜欢逞强,战胜别人。例如,当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把他们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伤害其他同学;有的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破坏公共场所物品;有的同学以大欺小,没钱买东西吃,强行向没钱的弱小同学要求进入游戏室。情节严重的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你可能会因为见义勇为而把自己送进监狱。所以在这里我想告诉同学们,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守法律。

有的同学会说,我还没满14岁。在这里我想告诉你,如果你犯罪的时候还没到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措施的,比如治安处罚,劳动教养,工读学校矫正。同时,我也不认为一个人的犯罪之路是一夜之间形成的。俗话说,千里之外,毁于一个蚁群。如果从小养成各种坏习惯,以后很难改正。平时不注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各种规章制度办事,最终会酿成大错。

第二,帮助他人抵制不良诱惑。

有人说,只要我不违法,别人的事与我无关。这是不对的。如果我们的同学、朋友甚至家人做了不该做的事,我们应该及时制止,向他们解释法律,让他们认识到违法的后果,那么你就做了很大的贡献,为社会做了贡献。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诱惑,包括金钱,物质和一些奢侈品。我们必须抵制诱惑,专心学习,决不放松警惕。

首先是交友谨慎,拒绝不良交往。交往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抽烟喝酒,打牌跳舞,打架斗殴,追求低级趣味等。他们还利用同学好奇心强、社会经验不足、辨别力和控制力较弱的特点,通过物质引诱、暴力威胁等手段,将少数抵抗力较弱的同学引入歧途。

其次,要避免涉及成人娱乐场所,避免不良环境的影响。目前,有许多成人娱乐场所,如舞厅、酒吧、迪厅和网吧。由于那里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很多犯罪分子混迹其中,制造事端。在这些地方你很容易被腐蚀。

第三,互联网问题。当前,随着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开放的交流工具和新媒体,日益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新阵地。在互联网普及的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网吧的问题。网吧确实有效地将网络推向了平民。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增多,失控网吧的负面效应日益呈现,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引发了社会焦虑。一些网吧的无序发展和逐利引发了三大公害,即暴力游戏、沉迷聊天和淫秽色情,成为“电子海洛因”,从而引起学生分心、家长伤心、老师担忧和社会担忧等负面担忧。不健康的网络危害青少年和儿童身心健康的例子数不胜数,下面是不同的例子。

最后,预防和减少毒品必须从青少年和儿童开始。青少年和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祖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复兴,全靠你们。但是,由于幼儿涉世未深,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训练和考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再加上年龄、生理、情感、性格等具体特点,往往判断力、自我防范、自我控制、抵御诱惑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偏执、自信、冲动、冒险等行为。如果不能及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必然会导致不利于身心健康的问题,甚至。。

为什么青少年和儿童容易成为吸毒的对象?从我们近年来对吸毒人员的调查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对药物的认知能力差。很多青少年吸毒者在吸毒前对毒品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对毒品的危害也只是道听途说,口口相传,一知半解,非常肤浅。

第二,涉毒活动是由不正当的好奇心驱使的。青少年儿童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容易做出轻率的举动。而且未成年人越是禁止,越是想尝试。因此,一些青少年和儿童因为这种不正当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而染上毒瘾。

第三,交友不慎被拖下水。在吸毒人群中,甚至一些成年人,在与社会上一些无良之人交朋友后,逐渐丧失了正确的是非观和人生观,最终要么被引诱吸毒,要么因精神空虚而吸毒寻求刺激。

第四,承受压力和挫折的意志力不强,希望从吸毒中寻求解脱。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青少年儿童的生活环境普遍优越。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青少年儿童学习负担重,且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和家人往往忙于自己的事业,与孩子沟通较少,要求较高,使得青少年和孩子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抑郁情绪。一旦遇到学习成绩不好、父母老师责怪、家庭破裂等困难,他们就更难承受这样的压力和挫败感。这时,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及时帮助和引导,必然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社会产生失望和悲观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通过吸毒麻醉自己,寻求解脱。这就是一些因为这个而误入歧途的少年儿童说的,半醒半醉。

第三,学会保护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

在成长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遇到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如被勒索、殴打、抢劫等。一旦遇到他们该怎么办?要加强是非判断能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应变能力,加强体育锻炼和体质,有助于学生在受到侵害时摆脱或自卫,不被不法人员任意侵害。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学生在受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时,要记住两件事:

第一,学生要以避免被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首要任务,不鼓励你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比较明智的做法是放轻松,然后想办法摆脱或者向身边的大人求助,或者拨打“110”报警。

第二,如果学生发现自己正在或者已经被非法侵害,要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如果及时向学校、家庭或其他监护人举报,家长、老师或学校会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政府部门举报。另外,学生之间的打架也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不向父母或学校报告,而是决定到外面找人报复。报复他人是违法的,也会受到惩罚。

第四,预防青少年犯罪,从身边做起。

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初级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做到“不为善而不为恶”。

同学们,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我们也要防范来自他人的伤害。以下是给学生的一些建议:

1,珍惜学习机会。我们应该坚持在校学习。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

2.提高辨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

3.交朋友要小心。未成年人交友要慎重,不要和社会上品行不好的闲人交往,尤其是有前科的人。

4、不要虚荣。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心和攀比心理,谨言慎行,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的家庭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增强防范意识。我们必须保持必要的警惕。独自回家的孩子,进屋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可乘之机;一个人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开门;放学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哄骗,要时刻注意事物,警惕各种不良诱惑,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的玩具和食物。

6.掌握自救技巧。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再向大人求助。不要鲁莽,要学会使用报警、呼救、抵制非法侵害等方法。

最后,祝全体同学都能学法、懂法、守法,努力工作,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