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2)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活跃的课堂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但笔者认为任何改革都要理性看待。新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在小学开展语文教学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笔者认为,语文改革无论如何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教学目标的要求,语文教学的本质。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要辩证地看待,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笔者认为,语文素养的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语文教师,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都应该帮助学生尽力拥有。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注意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无论性格还是学习方法,都要严格要求,从各方面引导,一点一滴都不能放松。新课改提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快乐学习,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积极的引导,还需要一些强制。教育心理学特别提到:?习惯教育有时必须是强制性的。?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只要强制性词语出现,就要批判。这种倾向恰恰说明现在的改革存在一些盲点。

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某种程度上需要老师的意志。以人为本的教育并不意味着处处顺从和迁就学生。在尊重学生、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具备?强制?只要是切实为学生和教学服务的,都应该认可。

笔者认为,小学生有八个习惯是老师需要重点培养的:1。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2.认真的学习习惯;3.勤于思考、善于做事的习惯;4.说话规范的习惯;5.爱惜书籍的习惯;6.勤问问题的习惯;7.互助合作的习惯;8.写规范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仅需要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还需要老师给学生示范,严格要求学生形成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写得好,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更不能太迁就学生。写作只有通过刻苦练习才能出成果。在这方面,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沉溺于快乐教学,就有培养不出好习惯的危险。

第二,学习的热情

现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远远超过学习语文的热情。一方面是由于父母和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老师没有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很重要,应该有学习的热情。现在新课改的开放式教学方式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但有时候就是因为太开放太随意,学生对语文的关注度越来越低。笔者赞同一位教育专家所说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这深刻地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意义。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改革,都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投入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实现。

第三,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技巧

阅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读死书,但是如果新课改走极端,学生就不会读书了。有哪些基本的阅读技巧?首先,学生要懂得带着感情去阅读,能够带着感情去阅读;其次,学生会默读,能不动声色地抓住文章的核心;第三,能具备快速阅读和略读的技能;第四,可以边读边思考、总结、质疑。课标专门规定了课外阅读量,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如果教师真的能让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那么学生一定会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技能。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就新课改而言,如果学生没有完成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没有在课堂上读好语文,就很难培养语感。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语感,才能学好语文。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能真正感受到汉字的美,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感情。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是阅读,学生必须努力完成阅读。但是老师也要给予引导。这时候可以借鉴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分析关键段落,抓住关键词。

第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前面的内容归结到最根本的。无论什么教学方法,都需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所有老师的期望。因此,无论如何改革,教师都要把学习方法的传授放在首位。就语文课程而言,读、写、说是有一定方法支撑的,不是老师上几节课就能做到的,还需要学生自己课后努力。

语文课程在某种意义上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一虚一实,紧密相连。既要抓实际,又要抓实际,两手都要硬。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和熏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人格;另一方面,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两者不可分离。如果只突出工具性,就会陷入传统的教学模式,永远走不出来。如果一味地突出人性,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作为小学生,基础是基础,全面发展是方向。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表达和交流在内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新一代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得失,借鉴其他国家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努力构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用什么?人文主义?统一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奠定了它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的基本概念

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备适应实际需要的读写口语能力。语文课程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领域,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样的。因此,我们既要重视语文的影响,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而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汉语也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此,学生应该更直接地接触汉语材料,并在大量的汉语练习中掌握使用汉语的规则。(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选择,都要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综合性语文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兴趣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积极倡导。

(四)努力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通过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并能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整和更新发展。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当代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促进语言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课程改革的理解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表达和交际在内的多种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有自己的感受。

(1)如果师生关系和谐,教学就可以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中,我可以放下以前的架子,走下讲台,与学生打成一片,用亲切和蔼的态度与他们平等对话交流。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的后顾之忧消除了,回答问题的勇气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从这一点来说,我对学生的看法正在改变,我可以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本身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即从传授知识到组织、指导、配合学生的学习。

(2)简单?接受式学习?减少了,?自主、合作、探索?我们的学习方式受到了重视。在教学中,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分析和讲解,而是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强调学生自启蒙以来的自学。例如,在新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可以自己阅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单词,并提出疑问,然后通过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

(3)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上,我会不同程度地改变过去。教材?转?用课本教学?教学可以从课本本身延伸到学生生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课后更广阔的世界里学习语文。比如教识字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检查他们对生词的掌握情况,然后问他们:你们都够聪明了,这辈子都学不了这么多单词。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学会这些单词的吗?一些学生说他们是父母教的,一些是通过看电视学的,一些是通过看报纸学的,一些是通过查字典学的,等等。这样会引导学生在生活和更广阔的世界中学习语文,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今后,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学习汉字的机会。这也体现了中国教育的理念。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只要我们坚持用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对语文教学改革充满信念和热情,我们就一定能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创造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参考资料:

1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宁乡月》中小学电化教育(下)

2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陈艳丽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