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浦村古村落评析
好在古渡的家还在,那些面对良田的参差不齐的房子还在,描绘着漫长岁月的痕迹。古渡上,水波依旧,天低江阔,昔日的灯塔依旧留在岸边。曾经,它指引了许多夜行船的归程。就是这个渡口,洋枪队的美国流氓沃尔特在这里登陆,试图袭击慈城,却因此丧命。
板浦古村,除了是古渡口村,应该还出过一些人物。现在有许多宏伟的老房子,但村里很少有人能说出它们的起源或主人的故事。线索是有的,没有人会去调查和整理。我们这种外地人只能感叹深宅大院的厚重。比如“乐善堂”、“义丰门头”、“茶栈”,这些老墙门上的题字或许能说明历史舞台上演过什么样的剧目。
还有一个老房子叫中墅地,有200多年的历史了。面对一大片水田,我们的祖先是不是应该已经显赫了?木门还是老样子。走进去,经过岳东门,一片菜地,一口自己挖的小井,仿佛就是鲁迅记忆中的“百草园”。院子里很多房间都是空的,没人住。一名王姓女子跟进,交代她在这里住了36年,这里是公婆的祖屋。她宁愿守着越来越冷清的老房子,也不愿卖掉一扇窗。那些无人居住的房间里,椽子已经腐烂,一个竹制的柜子,分上下两层,放在那里,丝瓜的枝条已经爬上了天井的石地上,显出了一点生机。
过去了200多年的辉煌也因此成了一个谜。
在一堆老房子里,房主的身世很清楚是四明银行的负责人孙恒福。
古老的山墙,一整面的木窗,砖雕的门楣,木柱上的桐油痕迹,都显示出曾经富贵荣华的宅邸风貌。三个院落三个天井都特意收拾了一下,连屋檐下都摆放了花草。走过老房子,看见一个大冬瓜在一个绿色的格子窗下滚动。今天的孙宅,住在这里的人,就是这样生活的。
孙恒福,银行出身,1911上海金融风暴后渔翁得利,进入四明银行。
他于1933创办了思明储蓄会,通过整存整取、一次存入、整存整取及付息、学费储蓄、婚庆储蓄、礼券等方式尽力吸收储蓄。通过这些方法和思明原有的声誉,思明的积蓄逐年增加,使他能够自由地使用这些资金投资房地产和贷款业务。在他的全盛时期,他一定是穿着黄金回家的。然而,它兴盛又衰落。1935年,已经干瘪的孙恒福伤心地离开了思明。
在他的家乡,他也离开了他捐建的板浦小学。1921创办的板浦小学,具有明显欧陆特色的主楼历经80年风雨依然完好无损地矗立着,但学校门口的招牌已经换了很多次,现在写着“江北塞恩电器厂”。进了大门,看到一块碑,刻着1927,字迹模糊。已是黄昏,两旁的平房里传来机器的隆隆声,院子里鸡冠花盛开。
走过很多人,看见门前的地上放着一盆花,开着紫色的花,小巧玲珑,却很传神。老屋的旧貌展现了板浦村民坚守家园的朴素信仰,老屋前鲜艳的花朵反映了古代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夕阳映着古渡,我们告别了古村。当地文保办的人说二老阁旧址还有一座纪念碑,问我们愿不愿意去看看。
多么可惜,一座曾经与天空齐名的著名图书馆只剩下一座纪念碑了。时间之刃切割了一个凄凉的伤口,留下了干燥的伤疤。页上记载着二老阁的盛况:曾经收藏了五万多册书籍的二老阁,是一座两层小楼,宽三间。亭前有厅,亭后有池,墙北有竹花亭。在第二间老阁楼的中间房间里,按照指示供奉着黄宗羲、秦征和梁铮的神灵,而黄宗羲的作品存放在左右两个房间,秦征的作品在楼下。
也是在这个渡口,300多年前刑铮亲自前往余姚黄竹浦,用船载着黄宗羲去板浦。后来刑铮编著《二老哥书目》整理黄宗羲遗风,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不去珠浦而去半浦参观黄宗羲的著作,使二老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也使半浦古渡更求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二老哥藏书满满,于是流传到了更远的广河之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