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山东大学出了很多名人,现在都是各个领域的大牛。
济南的冬天想必小学就背过了。其作者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与山东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930-1936在齐鲁大学和国立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8月,老舍回到齐鲁大学。1946年,山大邀请老舍回山大任教。老舍也有此意,但当时要在美国讲学,放弃了。事实上,老舍在达奇和山大的六年是创作的高峰期,老舍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或构思的。他的两篇文章《青岛和山大》和《非正式的公园》,就是他和山大的故事。
童第周,1951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他开创了中国的“克隆”技术,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研究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通过对文昌鱼个体发育和分类地位的研究,在核质关系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63年首次完成了鱼类核移植的研究,为70-80年代我国完成鱼类种间克隆和成年鲫鱼体细胞克隆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山东大学历史系进入了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汇集了杨湘魁、、黄、、郑、王、、陈同燮等八位著名教授,并称“八马同槽”。“八教授”雕塑完成于中心校区“文史楼”南侧2011。它将以全新的艺术诠释山东大学的“文史专长”、历史传统和史家风范。
1930年8月,闻一多先生应杨振声校长邀请,来到青岛山东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系主任。虽然一多先生在海边两年没有诗,但他的精神是一片海。在一种极度严肃和沉默的状态下,他默默忍受,默默哺育,默默酝酿。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海洋大学有一座小楼,名叫“一朵楼”。旁边矗立着闻一多的雕像,现在山大兴隆山校区还有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闻一多广场,寄托着人们对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