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渗透音乐阅读教学
新的九年义务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必须有音乐阅读教学的痕迹,要根据相应年级逐步培养音乐阅读技能,灵活运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各种手段和方法,遵循儿童各阶段对音乐的认知特点,寻找一切可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儿童的音乐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留下音乐阅读教学的痕迹,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阅读能力呢?通过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现与同行交流学习。
第一,遵循学生各个阶段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东西。
一、音乐阅读教学往往因为枯燥、极其复杂而不被学生接受和喜爱。音乐教师应完全遵循学生各阶段的特点,在课前设计音乐阅读教学过程,简化复杂枯燥的音乐阅读过程。比如在教二年级的歌曲《拍手》时,学生要用生动形象的《走着跑着》代替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进行节奏教学:
6 3 6 | 3 6 3 | 5 5 6 3 | 6 3 6 |
―― ―― ―― ―― ――
(跑,跑,跑,跑,跑,跑,跑,跑)
拍拍手,百花齐放,杨柳飘过江来。
二、新歌教学前可以安排三分钟的音乐素质训练,包括听旋律短语说歌名,旋律短语说节拍,旋律短语说各种乐谱标记,旋律短语说乐器名称等等。再比如,可以在教学前把教学难点安排在新歌中,进行难点的分散教学。
通过以上的教学,让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慢慢喜欢上音乐课,因为他们在音乐中得到快乐。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说过:音乐可以使人的精神爆炸,自由复杂的音乐知识可以转化为学生喜欢的精神食粮,这些音乐技能可以转化为他们学习音乐、在音乐中获得快乐的工具。学生必须愿意主动学习音乐,在美妙的音乐中受到熏陶。
第二,选择学生喜欢做的事情
音乐的世界是听觉的世界。没有听力,学生就没有兴趣。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教案,了解这一时期学生喜欢什么,从而增强读谱的教学效果。
1.视唱练耳乐谱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带音符的歌唱声音的高低,也就是旋律。学生首先掌握,最想掌握的不是音符,而是美妙的旋律。所以,学生要想学会唱乐谱,首先要听旋律。如果他们喜欢这个旋律,他们用什么符号唱歌并不重要。为了有效地提高音乐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选择一首歌曲中有代表性的乐句进行视唱练耳。具体方法是先听旋律短句,用“逐字唱法”轻声哼唱旋律,等他们熟悉了再根据音乐来唱。
2.通过学习一种学生喜欢且容易掌握的乐器(如单簧管、风琴、葫芦丝等。),可以提高上课看谱的效率。
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唱旋律歌词,然后通过演奏乐器来巩固和加深对旋律的记忆,这样不仅对旋律的掌握很快,而且教学效果极佳。学生厌倦了单纯的歌唱教学和读谱教学,但通过乐器教学,增强了对自己演奏的音乐的自信心,主动去了解读谱知识,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愿意去做,因为他们喜欢。
第三,选择学生主动做的事情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什么年龄段,无论是大三还是大四,学生都希望在音乐课上玩得开心,在演奏中学习音乐,在演奏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通过长期的教学和不断的深入了解,我知道孩子最喜欢体育课,画画,游戏等等。我主动把握学生的这些喜好,在课前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有效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逐步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阅读技巧快乐地学习音乐,在音乐中获得最大的收获。比如在教音高的时候,让学生根据音高,用画图的形式画出各种动物鸣叫的姿势。在教学中,展示相应的教学挂图,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音高的概念,并逐一唱出歌曲的旋律。另外,学生都喜欢节奏。在教学上,我在体育课上用密码:“1121”来教时间。比如四拍教学,学生站起来,一边唱四拍歌曲的旋律,一边喊口令“―― 1211”。过一段时间,四拍的感觉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逐渐让学生感受到四拍的节奏;再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各种节拍的强弱特点,在课前设计规定节拍的游戏方法:根据42个节拍的强弱特点,第一个节拍让学生用双手拍手掌,然后用一只手打另一只手的手掌,或者用手指轻敲手掌。
总之,音乐阅读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阅读能力来解决音乐中的一切问题,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真正主动地学习和接受音乐,在音乐中得到更多的教育和熏陶。因此,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音乐阅读教学是每个音乐教师的重大责任。音乐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性地认识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欣赏音乐,更要让学生理性地认识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欣赏音乐,因为音乐是一门可以永久保存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