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让数学课不再枯燥,给学生创造了很多有趣的场景,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多彩世界。因此,只要我们深刻理解现代教育的本质,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继承传统教学的优势,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新模式,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所需的信息。
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素材和信息源。在传统教学中,这类信息主要通过书籍、图片、录音录像等有限的手段传递给学生,信息来源有限,缺乏灵活性、便捷性和互动性。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光盘、互联网等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的信息。用于制作课件,或者直接从网上取素材,大大丰富了课件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全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通过精心准备,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内容,增加课堂语言的流动和容量,从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在积极活泼的情境中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计算机教学可以展示优美的图像、优美的音乐和有趣的动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过程,加深认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利用电脑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电脑视听功能,将知识难点和一些过程形象化,用各种媒体刺激学生感官,加深理解,通过揭示内在规律和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论证加强算术教学;能变静态为动态,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3.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
数学之所以枯燥、神秘,主要原因是它不贴近生活。而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与所接触的问题密切相关,还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要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实效性。
(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准备好的视听资料制作成网页,带学生到机房进行计算机操作,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手段自主学习,丰富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它使学生从单纯学习课本上有限的知识扩展到从课本上的知识点发散到无限的知识空间,从被动接受扩展到主动探索和获取,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存储功能,根据需要将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求解过程预先存储在计算机中,并在适当的时候在课堂上再现于学生面前;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的画图。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实现对教学目标信息的实时控制,可以随时做出公式、公式、图形;还可以让展示对象随时客观存在或消失;图像可以随机制作;你可以随时干扰屏幕上出现的运动物体,让它们像电影定格一样静止在某个画面上,以此来特写一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可以局部放大图形(或图像)等等。这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A)利用多媒体创造情景,激发参与兴趣。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愉快、愉悦、享受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有一种看见某人、听见某人声音、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创设场景时,可以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或一个个flash动画来展示自己想学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二数加一数(进位加)”的练习课上,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去数学宫。这个故事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去数学宫的路上:我坐飞机出发,三颗星星挡住了我的路。看到这幅生动的画面,孩子们激动得忍不住尖叫起来。为了顺利到达数学殿堂,解决三个问题,孩子们满怀激情,义无反顾地迎接挑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森林医生”,给树治病,发现配方不对,修改,群发后举报。孩子是有帮助的。他们以“森林医生”的角色,责无旁贷地“为树治病”,大家争先恐后地出谋划策。第二个环节是进入数学宫的保育门,电脑播放可爱的兔妈妈、兔哥哥、兔妹妹采蘑菇的对话。根据你听到的对话中的问题进行计算。然后电脑显示小熊的店里有很多体育用品。让孩子想一想买哪两个,多少钱?和你的好朋友谈谈。这个环节用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故事,积极展示自己的智慧,解决故事中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的故事作为情境,合理组织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形象、生动、形象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界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发掘数学本身的魅力,将抽象的单元知识转化为可见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理解和掌握数学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采用多媒体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而成功的开头,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正如著名教育家多水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的能力,而在于启发、唤醒和鼓励。”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物理图像和运动过程,通过放大、重复、慢性、定格特技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感官,营造学生喜欢的积极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讲《知左右》的时候,开头放了一个动画:孙悟空和猪八戒分别面对面站在楼梯的上下两端,正在激烈地争论“走右边”的时候该走哪边。孙悟空说这边,猪八戒说那边。我问学生:他们谁是对的?学生可以用哪些知识来帮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立刻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我继续使用多段动画作为引导,让学生的心始终被老师引导。教学紧凑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讲解重难点,有效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恰当运用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兼备等多媒体特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解决教师无法讲解、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从而有效实现精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子、说明、推理、证明等。数学教材中的材料是静态的,仅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并激发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多媒体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情境化,有利于营造活跃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可以学会用运动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师可以用课件展示复杂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从而突破难点,轻松接受平时很难教的内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小学生记忆能力强,理解能力差。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记住”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那么学生只会知道自己知道的东西,尤其是那些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方法的同时,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将较为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出来,以其强烈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较为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比如在讲解“圆的面积”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圆的面积这一关键点,我先在电脑上画一个圆,然后把圆分成相等的两部分***16,再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错开,就可以做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多次重复演示,让学生感受并最终认识到近似矩形面积与原圆形面积完全相等。问学生他们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矩形的长和宽与圆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这样更容易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在实践反馈中运用多媒体,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省时高效,并且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密度,扩大信息量。一些费时费力的板书,一些不清楚的情况,我们的多媒体可以快速轻松的完成,但是学生的等待时间变成了我们有效的学习时间,不断的揭示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一直处于高效的课堂探索氛围中。多媒体信息容量大,信息搜索、提取、显示和转换方便高效,大大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提前拟好问题,利用电脑全方位、多角度、有步骤地设置多种问题。同时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断学生答案正确与否。如果你答对了,电脑屏幕会显示“太好了!”“你很聪明!”这样鼓舞人心的话,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也会善意地建议他“多想想”“你能行”,有的还伴有美妙的音乐。这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都很好。
学生要形成良好的数学技能,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学生可以更深刻、更清晰地理解问题的含义,并能流畅、灵活地解题,从而提高解题能力。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操作内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五)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利用多媒体调节学生情绪,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愿。
根据心理学的规律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很短,课堂思维活动紧张。时间长了,学生容易疲劳,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这时选择适当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造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比如我在复习整理“几何知识”的时候,学生来上课就觉得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的思路,我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展示了一个“两代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有一天,房东送给两代情一个16米的围栏,想把面积为18平方米的羊收走。学生们一看,兴趣来了,就按照两代情的思路互相讨论,思考其他情况。这样,学生就可以用开放、自由的方式解决问题。
(六)在自主学习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多渠道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拼美图”教学时,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每组学生大胆地创造性地拼活动,然后代表在视频显示器上交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思维空前活跃,相互启发,创新意识增强。实际上有30多种拼法,有的像机器人,有的像小山,有的像汽车,还有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力武器,也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掌握。它已经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有效工具。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的大量信息可以从网络上获得。
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计算机网络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赋予了新概念以现实意义,也使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可能。现在我们的校本课程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X+1的模式就是在这种心态下构建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给学生创造了很多有趣的场景,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让他们不再局限于老师讲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要合理选择,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在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应保留传统,继承“做”的直观教学。
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我们不能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的学习,经验的获得大多是通过亲身实践来实现的。没有大量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就成了一个抓痕,表征也无法在大脑中建立。比如“公斤的认识”的教学,要求学生大量感知1公斤的重量,通过称、称、比、看、算等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学习。再比如圆的周长的教学。没有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不同大小的圆的直径和周长,对圆周率概念的理解就成了问题,这就需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增强体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为教学服务。
电脑就像黑板一样是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炫耀的新事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了更多形象思维的东西,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但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或者不科学地使用多媒体,会让学生感到懒惰,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华而不实的课件不仅不能优化课堂教学,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某老师在高一《100以内的加减法》课件上设置了很多口算题,每道题都有漂亮的图案背景。点击它还会产生声音,并以动画的形式显示答案。这样的训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视觉干扰而造成视觉疲劳,达不到训练目的。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之前,要明确信息技术的优缺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学科教学的需要,努力找出信息技术能提高学习效果的地方,让学生完成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情。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用于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主要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漂亮的课件不是好的课件,而是要看这个课件是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是否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总之,恰当地选择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度地使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效应,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效培养创新人才,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但它毕竟是数学教学的工具,能否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大的作用取决于使用它的数学教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