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有效问题
首先,首先,反思一下课堂提问的现状:
1,只问数量,不问质量。
课堂上过多的问答,往往会让学生缺乏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表面上看热闹,实际上学生处于认知和思考的低层次。
2.答案完全由老师掌控。
有时候,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我们还是会战战兢兢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论,这样会影响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使学生无法全心全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等待的时间太短了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时间酝酿和思考,老师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停止了,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老师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提问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欲望。斯米尔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提倡大问题(有一定空间),要善于从小学生学习认知水平、数学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40分钟限制的角度设计合适的问题空间(有一定方向)。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活动、想象和交流空间,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让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4、不重视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
教师不仅要会提问,还要会倾听学生的回答,这样才能捕捉到可利用的生成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有效提问相对低效无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有效提问;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备教材理解、渗透、转化。
这是大部分老师都知道的,但能否真正深入,是每个老师都需要反思的。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对教材的学习要达到理解、渗透、转化的目的。
理解就是理解课本。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的,才能用什么和怎样提问。哪些问题是扩张性问题,我们可以用你的想法去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和探究。
要透彻,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融会贯通。意思是让自己不仅站在老师的角度,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学生的学习。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才能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让学生做好现实的准备
所谓实际,就是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度,让提问更有效果。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数学广角第二节课,我想为猜测这个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生活实例,可以巧妙地体现猜测的可能性。很多同学第一次都没听说过自己以为很简单的例子,更别说和数学有关的了。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一些同学,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问题的内容。最后一节课,同学们流畅地讲解了内容,同时与课堂上所学内容紧密相关。课后,很多同学对这个环节印象深刻,想在老师讲完后再讲。
3.在提问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往往配合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有问题,那么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恐怕真的有问题。对任何一道数学题的理解,永远不可能保持在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低、难易之分。换句话说,应该是有问题的。
没问题的问题体现了一个老师的教育理念。似乎只有顺利的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这种顺畅的课堂只会培养出书生气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种顺利的上课也会让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勇于提问的精神。
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和互动。在这种对话和互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但不总是用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并保持一定的对话互动状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提问。在教育界一再倡导对话教学、互动教学之后,似乎已经没有更多的老师还保持着集中专职灌水的教学习惯了。然而,教师们走出集中专职灌水的教学习惯后,却意外遭遇了专职提问的尴尬。
三、如何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
1,转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培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新课导入和提问时,要找到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密切相关。每一种新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他们的内部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一座桥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进学生由未知向已知转变。比如《拐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节课,我根据孩子的认知结构,调整了教材的认知结构。第一,知道合适的角度。问:自己做然后对折。角度是什么?三角形上的哪个角是直角?然后在投影仪上显示直角。然后,把小于直角的角折起来,画出小于直角的角。学生可以折叠小于直角的角,自然地折叠或画出大于直角的角。这样做的好处是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形成各种角度的清晰概念。因此,教师可以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问题,让新知识的教学水到渠成。
2.有效提问的关键是在课堂上准确把握时机。
适时提问实际上起到了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一般来说,在课堂上提问的机会来自于下属:
(1)是学生有所认识,有所感悟,想表达交流的时候;
(2)学生产生怀疑、困惑、想提问时;
(3)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和调动的时候;
(4)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到了。教师应把握提问的时机,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思考、形成答案和反应的时间,这样提问的有效性就会明显提高。
3.给学生创造思考、思考、提问的机会。
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中创造提问机会,还要让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真正利用这段时间,而不是走过场。为了让学生提问,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示范提问。
4.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无论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首先应该充分肯定孩子提出问题的勇气,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自己解决问题或请其他学生回答。对于有创新性的问题或独到的见解,既要夸他敢于提问,又要夸他善于提问,夸他提问的价值,引导大家学会如何深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提问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对提问有安全感,越来越爱提问,越来越会提问。4.上课认真提问。
教师较高的语言素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标准:课堂提问不仅要科学,还要艺术。那么强化提问就是教师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问题的结合,精心设计提炼一些启发性、情感性、灵活性、挑战性、价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水平。
(1)要求的问题数量很少,但很精确。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重点(重点、难点)和精髓,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尽可能设计大容量的题型,避免问题过于繁琐和直白,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有效性,达到以精准的题型促进深度思维的目的。
(2)提问难度控制要适度合理。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难度适中是指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要注意问题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
6.课堂上全面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欲望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全体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不应该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专利。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让尖子生预约,而把学困生排除在外,就会导致学困生注意力分散,在教室里,在窗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困生放在心上,优先询问学困生。
首先要注意提问的层次,让学困生跟着老师提问,积极思考。
其次,优先让学困生回应或表演,让学困生思考后能答出来的题,永远不会是尖子生做出来的,让学困生也有机会表现自己,感受成功的喜悦。
再次,要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答对了及时肯定,答错了不要责怪,以免挫伤积极性。教师要利用提问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教学进度,因势利导,全面改进教学。另外,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锤炼提问的语言。心理学认为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快乐,激情的语言使人激动,生动的语言使人清晰。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提问语言,做到准确、简洁、生动、友好、感人、幽默。用细腻的语言,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学习,学好学习,学好学习。
第四,教学有效提问也是一门艺术。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的提问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还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有效性不仅在于用词,还在于语气的变化、重音、用词的选择以及问题的语境。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每种方式都可以决定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问题,理解为什么样的问题。
有效提问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教学技巧(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其实真正有效的问题在于听。一旦学生主动学习,老师的责任就从教和问变成了听。关键策略是让你的学生感觉到老师在等待和倾听。让所有学生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
1,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听。
教师的反馈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阻碍学生的参与。面对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老师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的。有时候,学生开始回答,却中途被打断,只能听老师提示答案;或者,学生开始答错了,马上被老师打断,让另一个学生回答或者老师代说正确答案。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挫败感,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教师需要学会宽容。
教师需要包容差异,给予智力和情感上的鼓励,至少不要把提问作为惩罚的手段。必要时,老师需要提问,补充,欣赏学生的回答。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一直在关注答题进度。有效的倾听自然会将学生的反应转化为教学资源。在这种聆听环境中,学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学生的回答应该是老师进一步提问和引导的起点和阶梯。真正有效的教学总是意味着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发展和转变学生的观点,并引发更复杂的答案。这样自然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众所周知,一堂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提问也绝非千篇一律。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选择和创设其他丰富多彩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体现在教师的无限创造中,它铸就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学风格的光辉,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因此,艺术的课堂提问总是多姿多彩的。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课堂提问,都要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方面达到最佳效果。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心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就是成功的课堂提问。
总之,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科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恰当的问题,学生才能有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真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