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庄村的社会进步

建国前,群众文化技术落后,适龄儿童入学率占3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办学条件逐步改善。1969年投资7000元建成孟庄小学,1976年投资23000元扩建改造小学,告别了土台子、黑房子的历史。1994投资60万元建设了一所砖混结构的标准化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村30多名学生考上了高校。1995投资20万元成立了文化大院,配备了各种文化娱乐设施,组建了阿泰赤剑表演队和老年秧歌队,多次参加县级比赛,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民生建国前,大多数村民过着半年糠半年粮的生活,年人均粮食只有50多斤,人均纯收入不到3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230斤,32元人均纯收入1978,人均纯收入150元。从65438到098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现在全村有机动车150辆,摩托车40辆,程控电话150部,电视机400多台。

建国前,村里的街道凌乱破旧,村民的房屋多为土木石结构,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被砖石结构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多数房子都是用砖、石头、木头和水泥建造的。65438年至0994年,为适应经济发展,村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村民拆掉老房子,建造三室一厅的标准四合院。村里开辟了6条600多米长的街道,投资50万元硬化了街道、通往220国道的路面和总长4000米的柏油路,逐步实现了美化绿化,安装了路灯,将街道划分为4个卫生区,每个区都有专人负责街道卫生。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40多平方米。1999年,该村投资1.2万元改造低压线路,实现了“三通”(通电、通水、通路),被各地市县评为山东省小康示范村、科普文明村。

集体福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福利逐步得到改善。20世纪80年代初,村民们用手抽取井水,并建造了一所新的幼儿园。儿童免费入园,小学生免交部分书费和学费。500元一次性发给考上高中的学生,1,000元发给考上大学的学生。鼓励村民拆旧房建标准房,补贴一定费用。60岁以上老年人免交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70岁以上老年人免交村提留和乡统筹。村卫生室配备高压灭菌器、诊断床等设施,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可急,全村村民享受合作医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