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教育理念有什么不同?
东西方的教育形式差异很大,可以说是处于两个极端。东方教育严格但不灵活;西方教育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太宽松了。这不能不归因于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巨大差异。东西方教育理念有什么不同?1.一千多年职业平等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中华大地尊师重道、重视教育的传统,以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根深蒂固的意识。这使得中华民族勤劳向上,整体上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但同时也形成了严重的等级观念,形成了对体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在工资和社会地位上的歧视。中国父母希望孩子人生成功,不管孩子有什么潜力,一定要上大学,而且一定要上好大学。过度的功利考虑往往与孩子的爱好和潜能背道而驰,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在这样的社会里,中学教育很难避免“智育第一,升学率第一”。各类学生以科技人才为榜样。学习好就是德智体三好,是好学生。但如果学习成绩差,尽管有其他优势或特长,也很难在学校有所展现和发挥,始终处于劣势。这对孩子不公平。西方社会可以用平常心看待社会上不同的职业。美国和加拿大很多行业的蓝领工资都比白领高很多。西方孩子不上大学,从事体力劳动。家长和孩子都很淡定。在加拿大的中学,同学之间的竞争少了,互助友爱成了常态。但另一方面,由于升学竞争激烈,拉美裔等族裔对学历的要求远低于华人;只是现在教育制度和方法几十年几百年不变,让两亿人口的美国无法培养出足够的科技人才,只能靠“进口加工”。美国和加拿大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在不同阶层之间差别很大。由于公立教育质量低下,大多数上层阶级家庭的孩子就读私立学校。进入公立学校的家长也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让孩子考上大学。虽然国内中学输送的学生不够合格;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学生和国际学生加入竞争,美国和加拿大的名校门槛仍然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只是社会底层的后代被甩得很远,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越来越难。在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教育普及和发展,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迅速拉大,教育的公平性也受到严重挑战。2.智育与全面发展在中国的中学,虽然每年都高调唱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口号,但真正得到重视的还是智育。高考竞争激烈,学生每天都在努力学习。文革前深受男生喜爱的足球,以及后来遍布城乡的乒乓球,早已销声匿迹。中学生每学期去农村工作两周也成为了历史。在西部中学,除了上述各种选修课和职业教育外,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各种乐团和演出,运动队和比赛,露营,辩论和演讲,甚至国际学生交流等等。这个清单还在继续。西方人热爱运动,滑冰滑雪,各种球类运动,青少年到处都在享受运动和玩耍。通过这些课程和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学术知识,还可以获得实践能力、生存技能、人际交往、社区和公民意识、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等等;也是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西方教育的重点是社会‘人’,而中国的重点是‘职业’。但北美的中学智育落后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一点已经被奥林匹克数学、国际学生评价等国际比赛所证实。高中生不知道年、月、日、一年四季的成因,也答不出英法等国的首都在哪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北美的中学有一种反智的氛围和倾向。学生熟悉和崇拜的是明星和歌手;迷恋网游、酒吧、聚会;努力学习被嘲讽为‘书呆子’,经常被同学嫌弃。3.基础与创新最吸引中国人关注和称赞的是对学生创造力的重视和培养。而我国的教育只重视书本知识,创新精神的缺乏被人们所诟病。中国教育的模式是一刀切;思想上对自由的束缚和对人格的压制;灌输,而不是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方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循规蹈矩,缺少梦想,不敢标新立异;偏才、偏心的人才没有施展的空间,更难出杰出的大师。西方民主自由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灵活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使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开拓创新。这种观念无处不在,难以察觉。比如美术课,学生可以自由想象,自由创作;在国内,这类课程多为基本功训练。重视教育的西方父母很少让孩子补习;但往往是带孩子去博物馆、科学宫等地方,开阔视野,培养兴趣。众所周知,大学录取不仅考察学习成绩,更看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以及创造力。但是,西方的基础学历教育真的很薄弱。创造力离不开基础知识和技能,离不开学生的语文、数学和科学素养。俗话说,“艺术家是大胆的”。没有扎实的基础,很多时候,所谓的创意注定是白日梦。学术基础和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靠多年来一点一滴的积累。4.依赖与独立前面说过,中国的中学管理是‘保姆式’,西方是‘开放式’。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其实西方人很羡慕中国的孩子,因为中国的父母不仅支付孩子的学费,还努力为他们提供教育,直到他们大学毕业。然而,大多数西方人的孩子刚刚中学毕业,所以他们必须自立。因此,虽然美国和加拿大的第一代华人移民和其他族裔移民的平均收入低于当地人,但后代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然而,许多西方人的孩子无法进入大学,因为学校和家长的管教不够,以及经济原因。在孩子的管教方面,中国的父母往往在学业上对孩子要求严格,有的则是包办和溺爱。在学校里,学校和老师为学生安排好了一切。孩子们变得越来越依赖。与成绩的提高成反比,信息收集、动手制作、事务处理、劳动习惯、生活能力越来越差。西方父母从小就鼓励孩子勇敢独立,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西方人一般不会溺爱年幼的孩子,他们的管教也很严格。但只要是正当的,父母并不限制孩子的活动。在他们看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孩子试了就知道了。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去突破;中学实行学分制,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自己教学生,积极的方面也是基于这个理念。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或多或少都在校外打工。商店、餐馆、医院、体育教练、救生员、上门推销等等。学生自己找工作;如果不是强制的,工资也是学生自己和用人单位约定的。5.勤奋和放松?这也是东西方在教育理念上的一大差异。中国人民以勤奋著称,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另一方面,沉重的课业负担也让中国人越来越担忧,驱使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孩子移民海外。西方讲究‘易学’和‘寓教于乐’。小学生以玩为主,初中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到高中才紧张,而且只限于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大学生相对紧张是因为西方大学宽严相济,淘汰率高,学生中学基础不扎实。西方的理念对于小学教育是非常正确的。童年是玩耍的时代,你可以从玩耍和其他有趣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但同时也要打好语文和数学基础。中国小学难学的内容太多,同样正规的课堂教学,作业太多,课外奥数,钢琴,家教,等等;剥夺了孩子童年的乐趣,对孩子是一种摧残。在中学阶段,需要考虑两个方面。过于复杂深奥的学习内容和难题;教学不注重效率,只是简单的机械重复;等等,有害无益。但如果过分强调‘轻松学习’,比如美国加拿大中学作业可有可无,公式不用背,后果充分凸显,是时候改变了。
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