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数学能力真的不如男生吗?

在生活中,男生似乎比女生更擅长理科。比如大学的专业选择,一些机械、计算机、编程类的专业,男生明显多于女生。普遍认为男生逻辑思维能力更强,而女生更擅长文科的记忆科目。以比较常见的数学为例。小学阶段,男女生势均力敌,但进入初中或高中后,在对空间立体性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更高的数学方面,女生明显不如男生强。文科方面,女生往往会选择文科,因为她们觉得数学和物理太难学了。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这得从婴儿期开始研究,结果出乎意料的有趣。

婴儿期能看出男女生数学能力的差异吗?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人员用不同的力量推动玩具车,让几个月大的孩子观察。他们发现,五个半月大的女孩能明白力度越大,车会被推得越远,而男孩比女孩晚一个月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还做了另一个实验。他们把出生后的婴儿放在一个房间里,有些人还在里面放了玩具。结果他们发现,男生更愿意盯着玩具看,女生更愿意观察人。从这两个实验可以明显看出,他们的关注点不同,男生对物体的动态理解不一定比女生强,男生和女生的数学能力也没有天然的差别。

性别标签可能会决定一个孩子的文科科目。

在我们的生活中,女孩不能玩车玩枪,男孩不能穿粉色裙子不能跳芭蕾,成年人对男孩女孩也有不同的期待。大人更希望男生学机械,多去户外,希望男生遇到事情坚强,而希望女生学美术,做一些文书工作,也要求性格比较安静。用性别标签定义孩子,可能会决定文理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在BBC的纪录片《男女没有区别》中,他们研究了性别育儿。研究对象是一群七岁的小学生。玩拼图的时候,男生可以很快地拼图,而女生总是一副无奈的表情,好像在说,我们天生不擅长这个,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大人总是鼓励男孩玩与空间认知能力相关的玩具,比如乐高汽车。女生的第一个玩具一般是娃娃和画笔,思维模式是由她们的沉默决定的。所以专家认为,因为男生提前接受了这种训练,所以在课堂上会比女生熟练。这种熟练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会让男生更喜欢理科。这是大脑可塑性的集中表现。

有父亲陪伴的女生逻辑思维能力更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在科学方面成绩突出的女生。他们的性格开朗乐观,偏向男生。她们有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在工作量上也不逊色于男生,甚至可以独挡一面。他们的成长轨迹说明父亲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影响很大。从小和父亲亲近的孩子,数学能力会更强。这是因为父亲会引导孩子去探索问题,他们会引导孩子自己去做,最终得到想要的结果。这其实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父亲更擅长引导孩子,孩子提问的时候也不急着告诉孩子结果。父亲的理性思考,无形中会修正女儿的思考方向,让女孩的思考能力更加全面。比如著名才女吴亦舒,每天四点半以后关机陪女儿。她女儿是文理专业的,不仅文科,理科也是。她高考考了613,离不开父亲的陪伴。

人自身的思维方式是导致数学质量的原因。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的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的思维模式。前者认为智商是先天的,后天的努力对智商没有影响,后者认为只要努力,智商就会不断提高。他做过很多实验,发现男女生一旦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就会畏难情绪,不愿意做高难度的数学题,数学能力弱。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成长思维的人,你会觉得自己的数学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如果一个女生有这种思维模式,那么进入高三,他的数学能力会很强。

如何做好女生的数学启蒙?

所以综上所述,男生和女生在数学能力上没有本质区别,女生要做好数学启蒙。给他一个数学丰富的环境。锻炼这个能力。

第一,培养孩子的数感。

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他们玩一些建筑玩具,比如积木、高乐等等。如果她喜欢汽车或者机器人,多玩玩也没问题。平时她也要培养孩子的数字感,让孩子的语言发展和数字结合起来,让孩子对数字产生兴趣。

第二,不要让性别决定孩子的潜力。

性别结论会影响孩子的潜能发展。父母对数学有偏见,认为女生根本学不会数学。这种观点会在日常交流中传递给孩子。孩子数学能力不好的时候,会自动把父母的观点融入到自己的观点中。一旦孩子认为数学是天赋,就相当于完全否定了数学。孩子觉得自己学不好数学是因为我不够聪明,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思维模式,从而阻碍了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潜能发展。

第三,让女生多和爸爸沟通。

父亲是理性思维,母亲是感性思维。女生和妈妈接触的时间比和爸爸接触的时间多得多,所以她的思维模式更倾向于妈妈。如果爸爸能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尤其是辅导作业的时候,那么爸爸的理性思维就会主导孩子,让孩子朝着一个方向解决问题。爸爸会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实际上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进入初中后,这样的女生会有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