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是,金维映

是杰出的女革命家,李的母亲。她是完成中央红军长征的30名女红军之一。后来她去苏联疗养,在战争中牺牲。她漂亮,活泼,能干,对家庭有情有义,对革命坚定不移。她是一个出色的射手,热爱唱歌。她曾经是中央苏区很多农家女的偶像。

带动全家革命。

原名金,1904年出生于舟山群岛岱山岛高亭港的一个贫苦家庭。她的父亲金,祖籍陕西,出生在浙江镇海县的一个海边小村庄。长大后,他只身前往舟山岱山岛谋生。一家人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不得不四处谋生。

金维映6岁时,被送到宁波镇海叔叔家。8岁时,略识字的真诚父亲被请到舟山定海市民招待所当会计,负责管理日常工作,全家从此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虽然家里并不富裕,金还是答应把女儿送到定海小学——舟山革命的摇篮。

长大后,金维映身材苗条,皮肤白皙细腻,黑头发,大眼睛。她是个美丽的女人。从宁波株洲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回到定海女子小学任教。决心为教育而战,她把名字改成了金志诚。

在1924,金维映拜访了他在上海大学的同学,并被介绍给瞿秋白、向应和杨之华。与这些人的交往改变了她的想法。她曾经鼓吹“教育救国”的思想,认为女性解放在于接受教育以实现自立。现在她意识到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她的命运。为了彻底改变她的命运,她必须进行一场革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金维映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 * *生产者党员,并于6月1926加入中国* * *生产者党。

金维映秘密加入* * *产党后,积极参与* * *国合作,在舟山定海市等地开展工人运动和盐民运动,被誉为叱咤风云的“定海女将军”。在她的影响下,全家都成了革命者或革命群众。由于金经营的招待所被特许夜间不入住,从1926开始,中国宁波地委派到定海建党的一些领导经常住在那里。金容桂总是试图保护他们,并为他们放哨。市民招待所成了党组织的秘密据点,许多工农运动的文件都由金保管。

金维映在岱山岛发动工人运动时,面对当时高亭镇有些人不敢加入工会的局面,她首先动员自己的亲戚朋友加入,她的哥哥金水定成为工会骨干。她去岱山发动盐民运动,也是让弟弟先了解情况,经弟弟介绍认识了盐民中可靠能干的骨干。金水定回忆说,解放后,他经常向姐姐汇报工作,商量对策。

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后,金维映离开定海。国民党反动派抓不到她,就到市民招待所逮捕了金。金维映的母亲和弟弟得知父亲被捕的消息,从岱山赶来。没想到,母子俩一进门,就被埋伏在市民招待所的敌人团团围住,全家被投进了监狱。后来,金维映的母亲先被释放,他的兄弟在被拘留一个多月后被释放。被带到杭州的金拒绝说话。敌人见挤不出一点油水,就放回定海。

虽然所有的家属都被释放了,但是这个时候在定海已经没有他们住的地方了。他们的住所被封锁,所有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由于金的革命行为,老板不得不解雇金,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不得不搬回镇海老家。

金一家在镇海定居后,日夜牵挂着移居外地的。不久,我发现金维映在宁波被捕了。听到这个消息,金维映的父母非常担心,他们倾家荡产建造了一座金佛作为礼物,最后将她保释出来。金维映出狱后,被家人接回镇海老家。

自从女儿参加革命后,金也接触到了革命的真理。他知道,只有* * *生产党才是穷人的救星。所以当我得知要去上海找党组织时,尽管金很不情愿,他还是亲自把女儿送了出去。

65438-0930在上海工作期间,金维映把弟弟金水定叫到上海做联络工作,经常安排他骑自行车送文件,听革命道理。为了工作,金维映把母亲叫到上海公馆,除了给大家做饭烧茶,还在门口放哨。母亲虽未受过教育,但足智多谋。她明知女儿从事斩首工作,仍义无反顾地走进女儿的工作圈,直接为革命做贡献。

一位风度翩翩的女秘书

1931金维映进入中央苏区后不久,被任命为中都县委书记,她和李坚真成为中央苏区仅有的两位女县委书记。在当时,县委书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不仅要求政治水平高、知识面广,而且工作量巨大。党、政、军、工、农、商、学的工作都依靠县委书记,县委书记的综合素质很高。中央把金维映放在这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是对她的高度信任和充分肯定。

金维映没有辜负中央的重托。她不仅做好了妇女工作,扩大了红色,传统的男性工作,比如支援前方,反“围剿”,一点也不落后。虽然条件艰苦,工作繁重,但金维映总是喜欢打扮得整整齐齐。她经常穿着自己最喜欢的列宁装,戴着八角帽,扎着腰带,打着绑腿,显得英姿飒爽,成为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虽然杜愚是苏州的一个县,但许多村庄仍然是白色的,红白之间的游击战经常发生。恶劣的战争环境要求领导干部具备过硬的军事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军事作战能力,练出了千里马穿杨的枪法。每天早上,她早早起床,骑着母马,在乡间小路上练习骑马和跑步。

村民们曾多次看到金维映背对着朝阳,腰间挂着一盒枪,威风凛凛地飞奔。每当她骑马过来,许多早起干农活的村民都会停下来观看。跑完步,她开始练习枪法。她练枪的地方很特别。离她住处100多米的地方有两棵参天樟树,每棵都有三四个人合抱那么粗。她以石灰为靶子,在树上画了一个圈。有时候她骑马的时候很难开枪,因为骑马的时候很难瞄准。有时候我不骑马,就站在那里练习瞄准射击。经过刻苦学习和刻苦练习,她的枪法非常好,曾在岭背地区率先活捉反动武装分子。她被誉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女英雄。

1932年5月,金维映率新独立团到赣县江口,直接参加第四次反“围剿”。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抗击国民党正规军的战斗。场面很大,战斗很激烈。她不顾个人安危,奔赴火线与敌人英勇搏斗。子弹从她耳边呼啸而过,炮弹在不远处爆炸,不时有士兵受伤牺牲。

警卫一次又一次地拉着金维映,让她离开火线。她抖抖身上的土块,生气地说:“别说了,几点了?”!我不打前线,谁打前线!“此时的她,不仅是花木兰式的女战士,更是指挥千人的女统帅。经过四天三夜的激战,终于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在中央苏区担任县委书记期间,金维映的工作虽然一帆风顺,但个人生活却遭受了很大挫折。和邓小平结婚后,虽然住在不同的区县,但感情还是很好,一有时间就会去看望对方。

1933年,邓小平在江西反罗明路线中遭到无情打击。作为邓小平的妻子,金维映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后来,他们离婚了。同年秋冬,金维映被调到中央组织部任组织科长。早上和晚上,她和时任中组部部长的李彼此都有了很好的印象。1934年,和李结婚,婚后不久就匆匆奔赴长征。1936年,在陕北生下了他唯一的儿子李。

优美的歌曲会一直跟随。

金维映从小就喜欢唱歌。她出生的高亭港有很多船和船。每当这些船出海,帐篷号总会传到她的耳朵里。这是她最初的音乐教育。作为海的女儿,她天生爱唱海岛歌,也学过不少海岛歌。参加革命工作后,她学会了唱客家山歌等革命歌曲。对她来说,唱歌不仅是她的个人爱好,也是她做群众工作的有力武器。

在岱山岛开展盐民斗争时,金维映秘密地走村串户,下到盐田,到海边,到处召集盐民。有时,她和盐人们用筷子敲着碗,唱着一首《盐人们受苦》:“一杆不弯,两鞋底磨沙滩。一年三百六十天,祖祖辈辈扛盐。早起摸黑出门槛,往返海边走十里。安拉的穷人没有靠山,挑挑拣拣都是泥山。苦水苦极,苦屋苦路苦滩。行无苦,两行苦水拌苦饭。”

唱着唱着,亚·敏的妻子抽泣着,金维映的眼睛湿润了。她借机宣传革命真理,启发盐民的觉悟,唤起他们的斗志。岱山盐民总会成立不久,领导岱山盐民运动。

在为上海妇女工作时,金维映挨家挨户拜访女工。为了拉近与女工的距离,激发她们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她和大家一起唱起了《女工受罪》这首歌:“当你踏进工厂大门,你的自由就被剥夺了。老板太残忍了,我们就像囚犯一样。黑心工头,狠心,残忍。做工马虎,处罚重,甚至冲出来。”通过唱歌,金维映很快与女工打成一片,为做好妇女工作、成功策划丝厂女工罢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央苏区时,金维映很快就被浓郁的山野风味、清脆悦耳的客家山歌所吸引,闲暇时情不自禁地唱上几首。在工作中,他经常教妇女们用民歌来鼓励和劝说人们。晚上妇女们做军鞋前,金维映也和她们坐在一起做鞋,一边唱着:“千针万心,把两只军鞋都送给红军,脚上了前线,彻底消灭了反动军队。早上织鞋,晚上织鞋,织鞋不是在街上卖的,是给前面的战士的。冲锋杀敌,何等轻快。”在工作之余,金维映还喜欢教儿童团体的孩子们唱歌。

长征穿过草原时,非常艰苦,但金维映和她的同志们很乐观。只要他们有时间休息,他们就设法组织文化和娱乐活动,唱歌或讲故事。轮到金维映的时候,她先说了家乡舟山,描述了大海,然后唱了支帐篷的曲子。那首激昂的歌,再一次激发了大家的勇气和希望:“一篷满风,两篷满风。谁来支撑雨棚,把它翻过来?干坤是英雄。”

寻找了半个世纪

为了革命工作,金维映几经易名,从舟山辗转到上海、江西、陕北、苏联,远离家乡亲人,何去何从。在她的家乡和亲戚中,每个人都只知道“金”而不知道“金维映”和“金”。为此,她的家乡和亲人几十年来一直在寻找她。

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后,金维映被迫离开定海,再也没有踏上故乡的土地。1931年,她离开上海,去了中央苏区,离家乡和亲人越来越远,这辈子再也没有见过面。在离开上海的前夕,金维映的弟弟去了上海,想邀请她回他的家乡参加他的婚礼。她问了家里的情况,特别是婚礼筹备的情况,哽咽着对哥哥说:“我要去新的地方工作了。姐姐不能参加你的婚礼了。我为你的婚礼准备了20元钱。以后会经常给家里写信寄钱。但是,你得照顾你的父母。”

金维映去了中央苏区后,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刻骨铭心。他经常给他的家人写信。在生活极其困难的日子里,他不忘寄钱和旧衣服回家。开始长征后,她彻底断绝了和家乡的联系。中国与金维映第二次合作后,局势相对稳定。恢复了与家人的联系,每月给他父亲写一封信。1938年春金维映到达苏联后,消息又中断了。

在1941年底,金维映死于德国法西斯军队的飞机轰炸莫斯科。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包括她的丈夫李,都不知道她的确切籍贯,更不用说与她的家乡和亲人联系了。解放后,李几次请浙江的同志帮忙打听家还有谁,但一无所获。

与此同时,金维映的家人一直在寻找她的下落。离开家乡后,他的父亲金非常想念他的女儿。在他的脑海里,一直记得女儿最后一次离开他的场景。1938年,金去世,临终时想起女儿,再三叮嘱儿子金水,一定要找到妹妹。

宁波解放时,金水带着妻儿上街,穿梭在人群中。他们在寻找过去解放军中的亲人。但是我的脚肿了,我的眼睛被扎了孔,但是我仍然没有看到金维映的影子。姐姐没有回来,金水担心了一辈子。后来,他给《人民日报》和康克清写信,都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也找不到妹妹的下落。

虽然李的母亲去苏联时他才两岁,也许年幼的李对他的母亲没有印象,但李长大后仍然非常想念他的母亲。他总是不失时机地寻找线索。他数次前往金维映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走遍了旧江西地区的山山水水,在母亲安葬的莫斯科郊外的土地上大声呼唤:母亲,你在哪里?

20世纪80年代,事情终于有了转机。经过多年的寻找,得知李的母亲是舟山人。1983期间,他亲自走访了他母亲出生的舟山和他就读的小学。有一些关于他亲属下落的线索,但没有确凿的证据。1987,李又到浙江出差,叫秘书到宁波一带仔细查一查,看有没有人在家。强调可靠证据的必要性。经过实地调查,证实金维映的父母早已过世,弟弟金水定四处流浪躲藏,后来去了镇海。得知舅舅还活着,李立即赶往镇海与舅舅会合,失散已久的兄妹以另一种方式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