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面粉公司的发展历程

福鑫开业几个月就赚了4万,还有股东主动提出分红。荣德胜提出三年不分红扩大规模,获得通过。1913夏天,阜新租用中兴面粉厂;同年冬,阜新二厂建成;1965438+2004年6月,阜新三厂建成。此时恰逢一战爆发,面粉销售紧张。在福新扩张的同时,毛鑫收购了汇源面粉厂,并将其改为毛鑫二厂。我们还租了泰隆和宝信两个工厂,入股九峰。

1915,阜新买下原租用的中兴面粉厂,改为阜新四厂;1918,汉口建阜新五厂,后租华兴面粉厂,后买改阜新六厂。到目前为止,主要由荣氏兄弟经营的10面粉厂,日产量达到惊人的42000袋,其中有5家面粉厂是通过收购获得的。

面粉行业兴盛时,荣德胜想扩建振新棉纺厂,计划在上海建两个厂,在南京建三个厂,在郑州建四个厂。所以他提出暂时不分红,其他股东不同意。荣氏兄弟最终退出振新,在上海创办了纱厂。不久后,他买下了元纱厂,荣德生占了40%的股份,该厂后来改名为二厂。

1919五四爱国运动爆发。荣氏兄弟积极参加了全国范围的抵制日货运动,并准备借此机会继续扩大自己的企业。他们派熟悉国外情况的人去欧美考察,及时购买新机器,更换旧生产设备。同时,他们共同组织了一次面粉和纱布交易。

为了改良小麦和棉花品种,荣兄弟在20世纪20年代初建立了一个农业试验田进行试验。荣氏兄弟接受张謇“教育兴业”的思想,积极兴办教育事业。从1906开始,无锡市建立了1、2、3、4号公益小学,1、2、3、4号女子小学已完成竞赛。为了鼓励工人的孩子上学,上海沈心怡工厂建立了一所儿童学校。1919年,为培养企业技术管理人才,成立了公益型工商中学,设工商两个班,开设商店、银行、车间,供学生实习。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在以后荣氏家族的企业生产经营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到1919,荣的、阜新、三个总公司,拥有12个面粉厂和4个纺织厂,总资本12多万元,在全国资本主义工业中居第二位,仅次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面粉厂12家,其中4家,阜新8家,其产能已约占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的1/3。不久,荣景宗决定在汉口福新五厂附近创办沈心四厂,但荣德生认为负债经营有风险。后来,由于荣决定在上海开办新的第四工厂,总公司(于1921在上海成立,作为家族企业的统一管理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负债累累。这时,荣又冒风险接受极其苛刻的条件,向日本东亚实业株式会社借款350万日元(折合220.2万两白银),终于克服了困难。从此,荣氏兄弟获得了“面粉大王”、“纺纱大王”的称号,确立了大资本家的地位。

1922年,西方列强在治愈战争创伤后,带着他们的货物和资本卷土重来。荣氏企业和中国所有的民族企业一样,在内外压迫下吃了不少苦头。沈心厂从1923到1924这两年亏损了一百多万,阜新厂的产销也在下滑,由盈转亏。为了加强竞争,荣德胜在企业管理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1924年,沈心三厂进行了管理改革,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代替领班管理生产,制定了一套工厂规章制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925爆发五卅反帝运动,全国反帝斗争再次达到高潮。荣积极参加抵制洋货活动,捐款给罢工工人。荣氏家族企业在崇尚国货、抵制洋货的高潮中开始扭亏为盈,并借机再次扩张产业。1925年买上海德达棉纺厂建立沈心五厂,租常州棉纺厂建立沈心六厂。

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强迫资本家摊派购买“二十五券”。景宗在国民政府的通缉压力下被迫购买“国债”。后来,景荣担任工商部参议院议员、中央银行董事和国家经济委员会委员。在此期间,三家工厂通过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获得了新的制度。到1931年底,荣氏兄弟的纺织系统拥有9个纺织厂,纱锭46万锭,是旧中国最大的民族棉纺织工业资本集团。然而,由于沉重的国内税收负担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毛鑫、阜新和沈心总公司实际上负债累累。1934,总公司总资产6800万,负债却超过6300万,大部分厂房都抵押了。国民政府工业部曾试图以300万元的低价将荣氏企业据为己有,中国银行董事长宋子文也曾试图用债权吞并1936的沈心企业,均因舆论压力而失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荣氏兄弟经营的企业大部分没有迁移到内地,在战争中损失惨重。至于纺织厂,除了设在租界的沈心第二厂和上海第九厂白天勉强可以开工外,其他工厂都遭到破坏。面粉厂方面,上海福新所有工厂亏损严重。无锡毛鑫一厂和济南毛鑫四厂也未能幸免。1938+10月6月景宗避难,次年2月病逝。德胜从汉口回到上海,照看留在租界的沈心工厂。沈心四厂和阜新五厂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向西南和西北转移,对支援抗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德胜积极恢复毛鑫一厂,并于1946在沪组建“天元实业公司”,在无锡开办天元马毛棉纺织厂。在此期间,德胜被绑架。容家为了救他,被上海国民党当局勒索了60多万美元,德胜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彻底破灭。1947期间,他控制的毛鑫厂与沪上几家大型面粉厂合作,组织合资机构“五厂公证”,一度垄断小麦收购,操纵面粉销售。1948年,德胜主持组建沈心二厂、三厂、五厂、毛鑫厂综合管理办公室,出任总经理。

新中国成立后,荣企业有所恢复,但远未达到抗战前的水平。

从65438年到0956年,荣氏企业,包括阜新面粉公司,在荣毅仁的领导下,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部分。